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熊家府发〔2024〕71号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各内设机构、事业单位:
为深入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和万州分类办〔2024〕5号文件《关于印发〈重庆市万州区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现将《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人民政府
2024年8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践行绿色发展要求,根据《重庆市万州区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万州分类办5号)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我镇将扎实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分类治理、全区域统筹实施、全社会普遍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要求,以创建为载体,以创促改、以创促升,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垃圾分类标志性成果,为美丽重庆建设贡献熊家智慧和力量。
二、创建对象
创建对象包括镇、社区、行政村、小区、单位(含公共机构、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创建类别分为垃圾分类先锋单元和垃圾分类先锋细胞,其中垃圾分类先锋单元包括镇、社区、行政村,垃圾分类先锋细胞包括小区、单位。
三、创建目标
2024年,启动全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开展先锋单元和先锋细胞创建工作,8月底以前成功创建先锋行政村8个,先锋小区(单位)4个;2024年10月以前成功创建先锋社区(行政村)4个,先锋小区(单位)4个,2024年底成功创建万州区级垃圾分类先锋镇(见附件1)。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先锋示范建设
按照《重庆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以及《重庆市万州区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各村(社区)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辖区内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方案),有指导员,有宣传动员,有分类设施整改,有全程监督管理,对标对表,打表推进,建立专档,全覆盖推进目标完成。
(二)加快完善垃圾分类体系
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方式。一是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结合实际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方式,设置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标志和宣传标牌40余处,便于村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二是加强可回收物规范管理,采取“敲门行动”宣传、指导可回收物的家庭分类处置技巧,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单独投放比例。三是积极推广定时投放、桶边值守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四是进一步健全分类收集设施。按照分类类别合理布局各村(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58个,配齐垃圾分类容器,推进收集能力与收集范围内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相协调。加快老旧分类收集设施整修150多处,喷涂统一、规范、清晰的标志,确保设施设置规范、干净整洁。
(三)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根据农村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推进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法。一是加强农户家庭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协同推进果蔬等易腐烂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二是做好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村级“可回收物”库房和当地废品回收店的“上门服务”运维体系。三是强化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对从生活垃圾中分出并集中收集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规定进行管理,集中村居“有害垃圾”点运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规范处理。四是增强生活垃圾及时收运、处置的有效运行机制,增设1名环卫专职驾驶员,确保分类处置,“垃圾不落地”。五是积极探索总结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时梳理提炼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典型案例并全面推广,切实提升全镇垃圾分类治理水平。
(四)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机制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村民自治组织为纽带,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动员群众共建体系,组织村民定期打扫庭院和房前屋后卫生,因地制宜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动员群众共管环境,制定村民环境卫生行为准则或将有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的义务。动员群众共评效果,建立环境卫生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组织村民对垃圾治理效果进行评价。推进工作成果群众共享,通过建立积分制、设立“评优榜”等多种方式对农户进行激励,结合实际对工作情况较好的保洁员、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社区)给予奖励。
(五)评估验收
各村、社区、单位按方案要求“目标”时间完成先锋创建工作,并向熊家镇申请验收,镇政府组织评估工作小组,对创建工作开展全面评估。评估验收形式包括资料审核、实地核查、民意调查、大数据查验等。通过镇级评估验收的,上报区级部门,由区级部门组织下一步验收工作。最终是否完成先锋创建,以区级验收结果为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居、单位(小区)要成立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压实目标责任,要健全基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机制,优化资源和管理力量配置,切实推进垃圾分类先锋创建活动,提质增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以宣传为引领,以创建为抓手,采取集中主题宣传、分散入户宣传等方式,突出绿色办公、光盘行动、垃圾焚烧、农膜回收等先锋创建短板,引导居民习惯养成,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全面客观报道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及其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挥志愿者、乡贤能人等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做好宣传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三)加强监督考核。探索建立政府依法监督、第三方专业监督、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全过程综合监督体系,配合上级健全区、镇、村(社区)三级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质量评估和专项检查,定期通报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行为,按相关规定追责问责,确保分类处置取得实效。
附件:1.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单元和细胞创建目标分解表
2.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社区创建评价指标
3.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行政村创建评价指标
4.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小区创建评价指标
5.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单位创建评价指标
6.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镇创建评价指标
附件1
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单元和细胞创建目标任务分解表
序号 |
先锋创建单元或细胞 |
序号 |
先锋创建单元或细胞 |
备注 |
1 |
熊家镇政府机关 |
11 |
燕子村委 |
|
2 |
熊家中学 |
12 |
松柏村委 |
|
3 |
熊家小学 |
13 |
白水村委 |
|
4 |
熊家镇中心卫生院 |
14 |
万家村委 |
|
5 |
古城村委 |
15 |
半边井社区 |
|
6 |
庄子村委 |
16 |
响水滩社区 |
|
7 |
红星村委 |
17 |
杨浩湾小区 |
|
8 |
腊烛村委 |
18 |
哈嗼湾小区 |
|
9 |
举安村委 |
19 |
晋瑞小区 |
|
10 |
石公村委 |
20 |
盛世佳园 |
附件2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社区创建评价指标
序号 |
评价指标 |
目标要求 |
备注 | |
1 |
源头减量 |
推行“光盘行动” |
是 |
|
2 |
引导辖区居民低碳出行、绿色办公 |
是 |
||
3 |
落实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措施 |
有 |
||
4 |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 |
辖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
100% |
|
5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亭、房、站)设置 |
符合要求 |
||
6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率 |
100% |
||
7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备完好率 |
100% |
||
8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备干净整洁 |
是 |
||
9 |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 |
符合要求 |
||
10 |
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 |
≥80% |
||
11 |
辖区厨余垃圾分出率 |
≥30% |
||
12 |
桶边值守 |
有 |
||
13 |
楼层撤桶率 |
100% |
||
14 |
大件垃圾分类收运 |
符合要求 |
||
15 |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 |
建筑垃圾分类收运 |
符合要求 |
|
16 |
医疗废物规范暂存、收运 |
是 |
||
17 |
各类垃圾规范运输 |
是 |
||
18 |
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 |
“两网融合”点数量 |
≥1 |
|
19 |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达标 |
是 |
||
20 |
基层治理 |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
是 |
|
21 |
依托基层治理网格推动垃圾分类治理 |
是 |
||
22 |
创建成功的垃圾分类先锋小区(单位)占比(一票否决性指标) |
≥80% |
||
23 |
监督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履行管理责任 |
是 |
||
24 |
健全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 |
是 |
||
25 |
推行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 |
是 |
||
26 |
推行“门前三包”“五长制”和“一员多岗” |
是 |
||
27 |
实行垃圾分类“红黑榜”管理制度 |
是 |
||
28 |
宣传教育 |
垃圾分类知晓率 |
100% |
|
29 |
垃圾分类参与率 |
≥90% |
||
30 |
年度入户宣传率 |
100% |
||
31 |
居民满意度 |
≥90% |
||
32 |
保障措施 |
落实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
是 |
|
33 |
多渠道筹措资金 |
是 |
||
34 |
台账完善,管理规范 |
是 |
||
35 |
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督促指导 |
是 |
附件3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行政村创建评价指标
序号 |
评 价 指 标 |
目标要求 |
备注 | |
1 |
源头减量 |
推行“光盘行动” |
是 |
|
2 |
厨余垃圾采取就地就近资源化处置 |
是 |
||
3 |
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场所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
是 |
||
4 |
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管控 |
符合要求 |
||
5 |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 |
自然村(院落)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
≥95% |
|
6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亭、房、站)设置 |
符合要求 |
||
7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备完备、完好 |
是 |
||
8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设施设备干净整洁 |
是 |
||
9 |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 |
符合要求 |
||
10 |
规范建设或提标改造厨余垃圾处置设施 |
是 |
||
11 |
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 |
≥80% |
||
12 |
大件垃圾规范收运 |
是 |
||
13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90% |
||
14 |
农膜回收率 |
≥95% |
||
15 |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和管理 |
医疗废物规范暂存、收运 |
是 |
|
16 |
各类垃圾规范运输 |
是 |
||
17 |
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 |
“两网融合”点数量 |
≥1 |
|
18 |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达标 |
是 |
||
19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
符合要求 |
||
20 |
基层治理 |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
是 |
|
21 |
依托基层治理网格推动垃圾分类治理 |
是 |
||
22 |
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
是 |
||
23 |
实行垃圾分类“红黑榜”“积分制”管理 |
是 |
||
24 |
将垃圾分类纳入“最美院落”评选和“传统村落”建设等 |
是 |
||
25 |
监督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履行管理责任 |
是 |
||
26 |
健全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 |
是 |
||
27 |
“一员多岗”和公益性岗位参与垃圾分类 |
是 |
||
28 |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模范庭院建设 |
是 |
||
29 |
宣传教育 |
垃圾分类知晓率 |
100% |
|
30 |
垃圾分类参与率 |
≥90% |
||
31 |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
是 |
||
32 |
村民满意度 |
≥90% |
||
33 |
保障措施 |
落实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
是 |
|
34 |
多渠道筹措资金 |
是 |
||
35 |
台账完善,管理规范 |
是 |
||
36 |
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督促指导 |
是 |
附件4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小区创建评价指标
序号 |
评 价 指 标 |
目标要求 |
备注 | |
1 |
源头减量 |
引导居民绿色低碳生活 |
是 |
|
2 |
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建设和管理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亭、房、站)设置 |
符合要求 |
|
3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率 |
100% |
||
4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设备完好率 |
100% |
||
5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设备干净整洁 |
是 |
||
6 |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 |
符合要求 |
||
7 |
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 |
≥80% |
||
8 |
小区厨余垃圾分出率 |
≥30% |
||
9 |
桶边值守 |
有 |
||
10 |
楼层撤桶率 |
100% |
||
11 |
大件垃圾分类投放、收运 |
符合要求 |
||
12 |
建筑垃圾分类投放、收运 |
符合要求 |
||
13 |
各类垃圾规范运输 |
是 |
||
14 |
小区管理 |
履行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责任 |
是 |
|
15 |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协调推进垃圾分类 |
是 |
||
16 |
落实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 |
是 |
||
17 |
推行“一员多岗” |
是 |
||
18 |
垃圾分类纳入居民公约和业主委员会章程 |
是 |
||
19 |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模范家庭评选 |
是 |
||
20 |
实行垃圾分类“红黑榜”管理制度 |
是 |
||
21 |
落实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
是 |
||
22 |
多渠道筹措资金 |
是 |
||
23 |
台账完善,管理规范 |
是 |
||
24 |
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督促指导 |
是 |
||
25 |
宣传教育 |
垃圾分类知晓率 |
100% |
|
26 |
垃圾分类参与率 |
≥90% |
||
27 |
年度入户宣传率 |
100% |
||
28 |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
是 |
||
29 |
居民满意度 |
≥90% |
附件5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单位创建评价指标
序号 |
评 价 指 标 |
目标要求 |
备注 | |
1 |
源头减量 |
引导员工绿色办公、低碳出行 |
是 |
|
2 |
推行“光盘行动” |
是 |
||
3 |
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措施 |
是 |
||
4 |
落实“限塑令”要求 |
是 |
||
5 |
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措施 |
是 |
||
6 |
推动产生大宗工业固废行业绿色转型 |
是 |
||
7 |
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亭、房、站)设置 |
符合要求 |
|
8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率 |
100% |
||
9 |
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 |
≥80% |
||
10 |
各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设备完好率 |
100% |
||
11 |
各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设施设备干净整洁 |
是 |
||
12 |
各类垃圾标志标识 |
符合要求 |
||
13 |
大件垃圾分类投放、收运 |
符合要求 |
||
14 |
工业固废、医疗废物和建筑垃圾等分类投放、收运 |
符合要求 |
||
15 |
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 |
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 |
>75% |
|
16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工业废物规范暂存 |
是 |
||
17 |
各类垃圾规范运输处置 |
是 |
||
18 |
单位管理 |
履行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责任 |
是 |
|
19 |
落实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 |
是 |
||
20 |
落实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工作 |
是 |
||
21 |
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经费充足 |
是 |
||
22 |
台账完善,管理规范 |
是 |
||
23 |
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督促指导 |
是 |
||
24 |
宣传教育 |
垃圾分类知晓率 |
100% |
|
25 |
垃圾分类参与率 |
≥90% |
||
26 |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
是 |
||
27 |
员工满意度 |
≥90% |
||
28 |
落实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
是 |
附件6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垃圾分类先锋镇创建评价指标
序号 |
评 价 指 标 |
目标要求 |
备注 | |
1 |
源头减量 |
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下降 |
是 |
|
2 |
引导辖区居民低碳出行、绿色办公 |
是 |
||
3 |
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措施 |
有 |
||
4 |
普遍推行“光盘行动” |
是 |
||
5 |
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措施 |
有 |
||
6 |
落实“限塑令”要求 |
符合要求 |
||
7 |
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管控(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符合要求 |
||
8 |
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管理 |
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 |
100% |
|
9 |
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90% |
||
10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率 |
100% |
||
11 |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设备 |
符合要求 |
||
12 |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识 |
符合要求 |
||
13 |
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 |
≥80% |
||
14 |
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80% |
||
15 |
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管理 |
建成区厨余垃圾分出率 |
≥30% |
|
16 |
各类垃圾规范运输,运输单位资质合法、作业规范 |
是 |
||
17 |
行政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置率(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80% |
||
18 |
秸秆综合利用率(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90% |
||
19 |
农膜回收率(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95% |
||
20 |
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 |
符合要求 |
||
21 |
工业危险废物收运利用处置 |
符合要求 |
||
22 |
城镇医疗废物收运处置 |
符合要求 |
||
23 |
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 |
“两网融合”点数量 |
≥2 |
|
24 |
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覆盖率达标 |
是 |
||
25 |
落实垃圾资源化利用措施 |
是 |
||
26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仅用于涉农街道(乡镇)) |
符合要求 |
||
27 |
基层治理 |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
是 |
|
28 |
依托基层治理网格推动垃圾分类治理 |
是 |
||
29 |
创建成功的垃圾分类先锋社区(行政村)占比(一票否决指标) |
≥70% |
||
30 |
监督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履行管理责任 |
是 |
||
31 |
宣传教育 |
垃圾分类知晓率 |
100% |
|
32 |
垃圾分类参与率 |
≥90% |
||
33 |
宣传教育 |
年度入户宣传率 |
100% |
|
34 |
居民(村民)满意度 |
≥90% |
||
35 |
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等“九进”活动开展有效 |
是 |
||
36 |
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
是 |
||
37 |
保障措施 |
责任清晰明确 |
是 |
|
38 |
垃圾分类机制完善 |
是 |
||
39 |
资金保障长效充足 |
是 |
||
40 |
台账完善,管理规范 |
是 |
||
41 |
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执法和监管 |
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