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万州依托诺奖工作站探索全链条创新 构建医疗科创新高地

日期:2025-09-25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诺贝尔奖工作站科研团队正在开展科研攻坚。

印明柱(右)与患者交流。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周靖 文/图

近日,万州依托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与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伦茨・克劳斯教授团队共建的诺贝尔奖工作站,成功构建“项目+团队+平台”全链条创新生态。这一举措不仅破解了医院此前科技创新的困境,更为渝、鄂、川、陕区域医疗科研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需求牵引 引进顶尖诺奖团队

作为辐射渝、鄂、川、陕地区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承担着230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并肩负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研究型医院的重任。2020年前,医院面临科研投入不足、高端人才稀缺、平台缺失和标志性成果匮乏等挑战,“国考”排名靠后。

为打破困境,医院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聚焦肿瘤早期筛查重大需求,以超快激光技术为突破口,与国际顶尖科学家合作,探索“引进团队—带入项目—建成平台—带动产业”的创新路径。

医院诺奖工作站建设并非简单“挂牌”,而是以真实临床需求和产业缺口为导向。围绕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瓶颈,医院精准对接费伦茨·克劳斯教授团队的“阿秒激光脉冲技术”,并于2024年5月正式签约共建诺贝尔奖工作站,实现高端科创资源“破冰”。通过多次赴德国、匈牙利开展磋商,医院成功引进克劳斯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每年两次来华指导),同时引入其团队核心成员1人全职加盟。此外,医院还联动德国慕尼黑大学、匈牙利分子指纹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签订3项科研合作协议,初步构建起以诺奖得主为核心、多国科研力量协同的国际创新网络。

平台支撑 构建五位一体创新生态

通过“专班推进+政策赋能+金融协同”机制,打造“政—医—研—企—金”五位一体创新生态。万州区专门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下设6个工作组,统筹协调综合协调、资金筹措、设备采购、人才引培、基础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

目前,医院已成功获批先进激光与肿瘤早期发现“一带一路”市级联合实验室,正筹备申报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同时,医院多方争取资金支持,积极申报科技领域国家“两重”建设项目、超长期国债科技攻关项目,并创新探索公立医院和科研人员持股企业转化模式,争取重庆市种子基金、万州产业引导基金及社会资本共同助力成果转化落地。

人才为核 打造跨学科科研梯队

2024年以来,医院人才经费投入达7527.84万元,较2020年增长511.1%;依托诺奖工作站,医院组建起60余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涵盖物理、生物信息、肿瘤、人工智能等专业,团队中包括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1人、教授3人。

此外,医院还设立诺奖工作站管理办公室,配备3名专职人员提供组织保障与运营支持,并通过“博鳌国际医学部”“人才飞地”“引才联络站”等机制,持续拓展国际视野与资源链接能力。

成效显著 创新能级大幅提升

诺贝尔奖工作站成立以来,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印明柱教授团队基于泛肿瘤脉管图谱的研究成果,成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同时,团队牵头发布全国首部《中线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创新能级大幅提升。

“泛癌种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早诊机器人”“食管早癌智能诊断模型”两项成果也已进入转化阶段。平台学科跨越发展。目前,医院拥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其中牵头获批4个),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特色专科1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11个。全国首个“肿瘤早期诊治中心”在医院建成,成功构建癌前病变风险多学科评估模型。诺奖工作站已成为国际领先的超快激光临床研究与转化枢纽。

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万州已依托诺奖工作站构建医疗科创新高地,为渝、鄂、川、陕区域医疗科研与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力量。未来,万州将充分利用诺奖得主及其团队带来的技术、资源与声誉形成的“灯塔效应”,进一步通过系统集成,打破学科、机构、政策边界,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建立“容错纠错+风险分担+绩效导向”机制,全力推动诺奖工作站申报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力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快激光临床研究与产业创新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科技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