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约 情漫平湖 ——全国对口支援万州29年综述

福建省对口援建的闽天会展中心(资料图)。
由厦门市对口援建的双河小学,学生在阅读室看书。
山东援建的龙驹镇中心卫生院。
南京援建的南京幼儿园。
宁波市对口援建的万州区燕山乡杨梅基地果满枝头。
天津市对口援建的同鑫农业园。
记者 尧华燕/文 冉孟军 骆勇/图
最是一年秋好处,高峡平湖,水阔情意浓。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号召。自此,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厦门、宁波、黑龙江等省市与万州山海相约,结下深情厚谊。
29年来,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援助下,万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今年9月,对口支援引入万州累计资金301.92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16.42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人才培训,脱贫攻坚……今天的万州,到处凝聚着对口支援的绵绵深情。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厦门、宁波、黑龙江等省市致力于帮助万州完善基础设施,每年拿出“真金白银”无私援助,并将援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援额度逐年递增5%-8%,有力促进了万州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
在万州城区,最繁华、最主要的城市干道,几乎都以对口支援省市来命名。上海大道、天津路、福建大道、金陵路、厦门大道、宁波路、黑龙江路……这是当地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铭记对口支援省市的浓浓情谊。
城区的道路,只是全国对口支援万州的一个缩影。
29年来,对口支援各类资金帮助万州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逐渐打通万州交通动脉,构建起“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网。
2001年10月24日,三峡库区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建成通车。
2003年5月29日,总投资4.5亿元的万州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库区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
2003年12月12日,渝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通车。
路通天下,桥连八方。
29年来,对口支援省市还帮助万州建成了万县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牌楼长江大桥、万州大桥、万安大桥……
有路,就有发展出路。立体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击破了制约万州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凸显了万州的交通枢纽作用,万州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跻身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民生改善 绘浓幸福生活底色
荣为“上海”名,永记“上海”恩。2019年6月,原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更名为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医院。
改名的背后,是上海市26年的倾情相援,是原本“卫生院”级别的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摇身一变成“二甲医院”,还建成耳鼻喉市级特色专科,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均全面提升,成为群众心中“满意医院”“喜爱医院”的喜人巨变。
如今,周边居民以及附近20余个镇乡的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近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感受到了对口支援带来的高质量生活。
不只万州上海医院,万州天津医院、太龙卫生院等29家医院因对口支援均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双提升,不仅自身取得飞跃式发展,还极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今年4月初进场开建到9月1日正式开学,万州金陵中学以惊人的速度在万州旧城沙河片区拔地而起。这所挖掘南京百年名校金陵中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迁至万州办学的历史、解决旧城更新而复建的学校,又一次将南京与万州紧密联系。也正得益于南京的全力支援,建设仅用5个月时间。漂亮的建筑,优质的资源配置,不仅让旧城焕新,还极大地解决了附近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今秋开办6个教学班,学位迅速被一抢而空。
而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万州区电报路幼儿园,得益于厦门市的大力援助,在2018年率先走上了一园三址、集团化办园的高速发展之路。总园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双河分园是服务于移民的优质园,高峰分园则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配套园。
实际上,万州有59所学校因对口支援或搬迁重建,或改善了校园环境、添置了先进教育教学设备,或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让当地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公平优质教育。
不只是医疗教育,为了广大移民群众“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对口支援省市倾情支援,帮助万州实施了193个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让老旧的移民小区从环境、基础和功能设施等方面全面焕新。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对口支援省市心系贫困群众,无偿援助资金1.7亿元,先后在万州区太安、长岭、熊家、燕山等镇乡实施帮扶项目52个,让近5万贫困人口顺利“摘帽”。
点滴民生事,汇成幸福源,为万州群众的幸福生活添了一抹最亮的底色。
坚持鱼渔兼授 “输血”变“造血共赢”
对口支援既有真金白银的无偿援助,也有智志双扶、互利共赢的“造血式”帮扶。
一直以来,对口支援省市与万州区积极共谋,努力探索单向接受对口支援省市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援助支持变支援地区和万州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寻求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互惠双赢的结合点,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绣娘”埋着头,穿针、拉线,“飞鸟鱼虫”很快便跃然锦布。一块绣布,不仅传承和发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让许多农村妇女有了一技之长。这一切,都与对口支援息息相关。1999年,黑龙江人史磊响应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号召,从齐齐哈尔来到万州开办企业,由此开启了“绣娘”们的美好生活。
这是对口支援省市帮助万州提升“造血”能力的一个缩影。
29年来,对口支援省市持续不断帮助万州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就业基地,吸引了法国施耐德、广东三雄极光、广东雷士、江苏红太阳、山东如意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鼓励引导企业到万州参与经济协作,红星美凯龙、上海绿地、江苏苏美达、宁波新京集团、厦门冠音泰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先后落户万州。同时,还把成功经验、先进技术带到万州,帮助万州发展产业,培训企业干部、专业人才、管理人员。
生产性、开放性的企业项目落户万州,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人才注入万州,不仅为万州人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解决最大的民生问题,还帮助万州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对口支援从单向“输血”,走向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铭记山海情深 感恩化为奋进力量
高峡出平湖,醉美在万州。
走进秋天的万州,湖光影绰,山水争辉,美不胜收。远远望去,平湖浩渺,波澜不兴。漫步滨江路,绿荫葱葱,山清水秀,令人陶醉。
这样的美丽与活力,是万州将感恩化作奋进力量,努力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回报对口支援省市29年山海情深的最佳答卷。
“惟有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好医院,才是最好的报答!”万州上海医院院长张学斌说,如果没有上海的倾情支援,就没有今天“二甲医院”的成绩,更没有明天的光明未来。他表示,在上海市持续不断的支持下,万州区上海医院目前正有序推进迁建项目,按照三甲医院标准1000张床位规模总体设计,将在年内正式开工600张床位的一期工程,使上海一流的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早日服务于万州人民。
作为二期移民首迁学校,万州区福建小学的迁建和发展,深得福建省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这些年,福建小学始终铭记“福建小学要发展,育人质量要提高”的殷殷嘱托,专注教育教学和学校师生发展,实现了一所“益民学校”的华丽蜕变。“从民主路搬迁到名亨路,就是从落后向现代化学校的进阶路,只有持续做好发展和育人工作,才不负福建20多年的深情相助。”万州区福建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明说。
“这份恩情永记心上,只有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能回报对口支援省市的涓涓情谊。”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书记牟红伟说,得益于天津市慷慨支援,社区所辖的移民小区全部实施了综合整治,居住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整治涉及道路“白转黑”、管网改造、绿化带提质、基础设施以及功能完善等。同时,还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方便了居民办事和就近养老。今年,又启动了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主要对房屋立面、绿化、路灯、道路、院坝等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移民小区。
在万州区长江南岸下游,有着“中国红桔第一镇”美誉的太龙镇,因对口支援而产业升级、环境蝶变,从而绽放出更美光彩。得益于宁波市的大力支援,该镇先后实施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移民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学校设施改善、卫生院环境整治和改善等12个惠民工程项目,涉及当地群众就医、就学、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等各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感激于心,感恩于行,只有踏实扎实地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才能让这份深情厚谊历久弥香。”太龙镇镇长谭婷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