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万紫千红春满园

日期:2020-01-13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第二届世界大河歌会


  ?国奥篮球邀请赛


  ▲社区居民在黄葛树下赛歌


  ▲武陵龙舟赛


  ?和平广场坝坝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回眸2019年,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渝万网络直播孵化基地等文创产业项目有序推进;谭木匠工艺品、三峡绣手工艺品等文创旅游产品远销国内外;世界大河歌会、三峡文化艺术节、三峡文博会等文创活动精彩呈现,三峡戏剧、三峡文学的打造等一批批具有三峡区域特色的文创品牌正在形成。

  过去一年里,我区按照“一心六型”总体思路认真谋划,着力发展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扶强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创产业,打造融合性文创产业,加快建设渝东北文创产业高地。

  A 重视转型优化,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

  在过去一年里,我区有众多的文创产业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日趋完善,全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创意设计、印刷发行、影视演艺、工艺美术品等为主体的新格局,网络直播、电子商务、影视动漫等一批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较好。

  寒风细雨,时已寒冬,却扑面而来一股暖意。沿着万州“老地委”大院走进E万州众创空间,创客们或各自的办公区域忙碌着,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项目、创意、思想交相碰撞,创新思维在此地集结盛放。这里,就是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的出发地,也是他们心中温暖的家园。

  据了解,为了给文创产业转型发现营造良好环境,我区先后制定了《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纲要》《关于推进全区文化市场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万州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细则》《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实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暂行办法》《关于印发<江南新区核心区商贸服务业扶持办法>和<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扶持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让我区的文创产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在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下,E万州众创空间作为我区“互联网+产业”的文创企业,通过两年多的努力,着力完善产业的转型优化,建立了一整套标准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包括园区管理服务、政策落地服务、第三方机构合作服务等。同时,还将园区可提供的服务细分为基础服务、政策服务和增值服务,在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实惠的创业条件基础上逐步开发服务收费模式,以服务换取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E万州众创空间的入驻企业由上年度的53家,增长至69家,园区企业总产值8000万元,被命名重庆市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除了E万州众创空间外,凤凰花果山、石桥水乡湿地公园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文化乐园。太安镇茶文化节、九池乡草莓文化节、分水镇李花节等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休闲旅游选择。

  B “文化+”融合,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

  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而推动文化产业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更是能发挥文化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活品质、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我区已经成立了全区“文化+”融合发展专家组,并且已经初有成效。目前,推动了万州国家农业公园、农业生产基地、农家乐等融入文化元素,同鑫农业大观园、九池草莓生产基地、分水李子生产基地等农业生产基地融入了文化元素并取得了较好的“文化+农业”融合市场效应。

  “我们还在推动‘网吧+书吧’发展模式。引导全区多家网吧设置书吧,形成了休闲阅读一体化的经营服务形式。”区文旅委相关人士介绍,按照这种融合模式,我区已经形成了莫催书院、久山书屋、悦丁山书屋、海豚国际儿童之家、西西弗书店等一批新型阅读休闲场所。我区还在积极推动“互联网+文化”的融合模式,鼓励传统文化产业转变经营模式,积极运用互联网丰富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并且,还通过“文化+商业+旅游”的叠加效应,推介万州知名品牌,提升万州城市形象,成功举办三峡美食文化节、三峡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以及举办了世界大河歌会、万州籍音乐家音乐会、“中国诗酒”诗仙太白万州音乐盛典明星演唱会、“英雄传说”搏击对抗赛、万州“春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与全市大型文旅推介节目“书记晒文旅”,扩大万州文创影响力以及文化产业附加值。

  C 狠抓招商引资,推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要发展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如何做好“引进来”很重要。在过去一年里,我区以招商引资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实力。其中,渝万网络直播孵化平台已拥有管理团队300多人,主播已达4万多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已组建完成多个以经纪公司集群为核心的完整生态链。

  在万州港设立“三峡好礼”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推动本地特色旅游商品销售和扩大影响。同时引进以南集酒吧·书吧、保利万和电影院、兰欧酒店等为代表的实体企业落户万州。编辑出版第二批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成果集《流淌的乡愁》。顺利推进方言话剧《薪火》申报国家舞台艺术基金和交流巡演。

  另外,2019年第一批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的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其中,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渝万网络直播孵化基地、江南新区长江之星电影院、何其芳故居复建项目等4个项目进展较好,挖掘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演出舞台舞美灯光升级换代、引进大型商业演唱会、促进非遗项目和文艺精品的市场化、举办世界大河歌会、举办三峡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重庆三峡广告产业园运营均已经完成。

  亮 点

  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

  日前,记者来到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的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正“轰隆轰隆”地挖掘泥土,数辆大卡车正来回运输沙土,数十位工人正有序地做着各项工作,在这寒冷的冬日里,现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规划面积为20万平方米,园区将按照“一心三区”的布局进行打造。一心:文创公共服务中心;三区,新媒体产业区、文化众创产业区、文化时尚消费区。其中,文创公共服务中心是园区为入驻企业服务公共平台;新媒体产业区、文化众创产业区、文化时尚消费区为文化企业入驻区。园区定位为长江上游特色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力争通过3-5年时间,形成园区品牌、人才、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园区产业链,实现园区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最终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创意示范园区或众创空间。

  目前,园区建设周期拟定为5年,分3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期(2019年-2020年),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力争入驻企业100家,园区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利税5000万元,园区初具规模。经过前期运营,目前,万州文化创意创业园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入驻企业90多家,被评为重庆市文化创意示范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园区已搭建众创平台、众创咖啡、众创空间电竞俱乐部等,已引进了渝万律师事务所、大账房、江南经济城等公共服务机构。并且,园区常年还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名人书画展览、三峡库区书画展览、文化讲坛活动、非遗文化展、三峡刺绣展、园区健身活动、健身健康活动等;万州中心地处万州核心区域,辐射能力强,日均人流量大,已经成为市民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万州文化新地标。

  据介绍,下一步,将扩大园区在区内及周边区县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招商团队业务能力,优化招商流程,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入驻企业数量、质量再上台阶,使园区文创产业进一步聚集。并且,积极推进园区文化建设,组织园区企业间文化联谊活动(微型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相亲会等),加强园区特色文化氛围打造,完善相关文化氛围和设施配备。

  ◎记者感言

  万州是一个有温度的文化之城,要靠文化的张力来重塑万州形象。打好“三峡牌”,唱响“畅游三峡、万州出发”,集中精力把万州打造成为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必须把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是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点。无论是推进建设万州文化创意创业产业园、渝万网络直播孵化基地等大型文创产业项目,还是推广谭木匠工艺品、三峡绣手工艺品等文创旅游产品,万州都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紧紧围绕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积极探索奋进,努力把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培育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早日把万州打造成为三峡库区特色融合型文创产业发展高地。

  记者 向韬/文 冉孟军

  付作侨 何忠 骆勇/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