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绿满山川画卷舒

日期:2019-12-06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山清水秀最宜居

  
       生态环境美如画


  秀美山川入画来

  一座座秀峰,云蒸霞蔚;一片片林海,翠影摇曳……秀美的山川将一幅壮丽磅礴、毋需雕饰的自然画卷舒展开来。从荒山秃岭到满目葱茏,从“荒山”变“金山”……这是近年来我区林业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

  2019年,我区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科技创新、脱贫攻坚、队伍建设等,林业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26.8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74.5万亩,开展松材线虫病除治14.4万亩,无森林火灾和安全事故发生。全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3.5%,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

  “护绿”不褪色 林业发展势头强

  在冬季蓄水的时候,沱口江边消落带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林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起到了修复沿岸生态的作用。这批苗木的树梢都将全部淹没在江水下面,在水下浸泡3至4个月。在次年江水消退过后,还会继续正常生长,每年可以长60到80厘米高,经过3至4年的生长就可郁闭成林,这些林木叫中山杉,发挥了保护长江、保土固土、涵养水源、绿化库岸、改善环境的作用。目前,我区已经栽种了共计1500亩中山杉,且存活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恢复与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级的生态难题。“早在2002年库区未形成前,我们就开始关注消落区的生态修复治理。”区林业局林科所高级工程师任凭说,必须具备特定生态习性的植物才能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它既要冬季耐淹,又要夏季耐旱,但这样的植物种类非常稀少。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接触,任凭发现,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的特点。由于中山杉根系发达,可深入3米以下土层,通常有数条主根,大量细根,能起到良好的固土防沙的效果。“这个树种应该就是库区治理消落带所需要的。”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整个三峡库区的消落带治理工作仍处于探索、推广阶段,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任凭表示,今年我区将在大周、燕山等沿江镇乡新栽植200亩,共1万多株中山杉树苗。

  “除了改善生态环境,中山杉还能产生很大的经济价值。”区林业局局长管其军介绍,根据测算,万州境内大约24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区域中,165米至175米区域总面积为1.6万亩,适宜栽种中山杉的面积有9375亩。由于中山杉具有较好的材质,是制作家具的重要原料。因此,随着中山杉在我区的栽植面积逐步扩大,在保证消落带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间伐木材,还可产生一笔不菲的收入,逐步形成一个近万亩的消落带生态经济带。

  “增绿”描底色 青山绿水入画来

  发展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大家尝到了生态文明发展的甜头。人们更加明白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最大的“靠山”这个道理。我区通过经济林确权试点、规范引导林权流转、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等一系列“组合拳”,使集体林地产权更加明晰,林权流转更加活跃,产业发展更加融合,林下经济更加壮大。昔日沉寂的集体林地,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选址、建鸡舍、买鸡苗、培训技术员……2010年,放弃沿海上市公司高薪工作的万州青年林兴洪正式回到家乡万州,注册了“万州区青风岭畜禽养殖场”。他很好地利用孙家镇广阔的林场资源,办起林下养殖场,饲养起了贵妃鸡。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他将中国中医学家吉玲教授对松针利用研究的理论作为支持,就针对松针利用到禽类物种养殖上进行实践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几年的坚持终于以独家研制的松针食疗法,探索出了真正原生态丛林放养,全程不用一粒化学药物干预的健康放养新模式。在此过程中林兴洪也创造出了3项实用新型技术发明,目前正在对“研制的松针食疗法”“自然风干法回收利用粪便圈舍”“无污染便利捡蛋产蛋箱”3项实用新型发明进行专利申请。

  林兴洪创业不忘初衷,作为万州从事林下生态鸡养殖发展的优秀养殖企业之一,他以“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利用本地的闲余劳动力和已掌握的创新养殖技术及广泛销售渠道,发展和带动了一大批周边农户一起开办了贵妃鸡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养殖。同时,也为农户增收致富及带动本地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万州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

  全区集体林总面积228.25万亩,林改涉及50个镇乡(街道)524个村30万户108万人。全区从2008年开始集体林权主体改革,2009年11月完成了确权发证“两个90%”的主体改革目标任务,共完成集体林确权勘界228.25万亩,发证29.9万本、226.85万亩,占应发证集体林总面积228.25万亩的99.3%;完成林权证发放29.76万户,占应发证总户数30万户的99.2%。

  主体改革发证中,自留山面积95.33万亩,占发证面积的42.1%;责任山面积33.33万亩,占发证面积14.7%;退耕还林面积52.65万亩,占发证面积23.2%;未分到户的村组集体林面积为45.34万亩,占发证面积的20.0%。

  林权改革至今,我区不断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活动,纠正发证错误和调处林权纠纷。截至目前,全区共改正错误林权证5012本,补发林权证560本,已调处林权纠纷124起,有效巩固了主体改革成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民真正成了山林主人,造林、营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群众感慨地说:“以前靠山吃山不养山,现在山成了自己的,只有多养山才能靠上山、吃上山。”林改后,万州群众在山上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学好科技、管好山林、发家致富蔚然成风……

  专 访

  逐步改善全区森林生态系统

  ——专访区林业局局长管其军

  位于长江边的新田镇五溪村结合长江生态屏障建设,栽植了6000亩柠檬。去年,全村820多户柠檬种植户仅依靠柠檬销售,便实现了人均增收8000多元。目前,长江万州段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68%,呈现出“两岸青山,一江碧水”的美景,全区森林生态系统逐步改善,保土固土、涵养水源、稳定库岸等功能初步显现,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

  区林业局局长管其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我区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一心六型”为抓手,持续发展林业生态产业,以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在长江两岸大力发展柑橘、柠檬等水果,使长江两岸的森林覆盖率在2020年达到70%以上。

  我区围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植被恢复、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工程,以城乡、长江两岸及通道绿化为重点,着力打造以铁峰山脉、方斗山脉、七曜山脉“三大主脉”形成山体生态屏障圈,共实施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森林抚育等为主的林业工程造林15万亩的山体屏障圈和以长江沿岸生态屏障建设形成两岸生态景观林带、生态屏障区经济林带和改造针叶林生态带“三带”景观林带的长江生态屏障,以及城周生态屏障以“九大山头”为实施主体的城周森林生态屏障。

  “在森林保护中,我区将以森林资源保护为中心,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统分结合、总量控制、突出重点、有效监管’的原则,依法依规保护林地林木,坚持不以牺牲林地、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始终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森林保护专项行动,有效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取得良好的震慑效果。”管其军说。

  记者手记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万州生态建设的真实写照和美好愿景。

  目前,全区正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凝心聚力描绘新蓝图,众志厚植生态新亮色。

  记者 谭本政/文

  (图片由区林业局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