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让万州全域旅游更出彩

日期:2018-11-23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万州原创文艺节目演出

记者 向韬 通讯员 何真宗 文/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旅游传播文化的基因。近年来,万州先后远赴宁波、南宁、成都等城市开展全域旅游推介会,不仅让万州这座古城赚足了大众的眼球,还提升了万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发展的人气指数,成为三峡文化和全域旅游相得益彰的“范本”。而这个成功的“范本”,万州文化承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每到一处总是惊艳登场,大放异彩。

铸魂强根规划先行

万州有1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三峡文明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巴楚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等交汇于此。在这里,李白留下了“大醉西岩一局棋”的动人传说,唐朝名士李源和僧人圆泽镌刻了“三生有幸”的千古佳话,黄庭坚发出了“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万州)争长者也”的由衷赞叹。而今,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壮美的高峡平湖相映生辉,“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城市形象闻名遐迩。

那么,如何打造独具万州特色,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品?如何让旅游文化产业成为万州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今年初,万州区印发了《万州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为全区旅游业发展定向导航。区委、区政府提出,把万州建成大三峡黄金旅游带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旅发委的全面指导下,万州区全域旅游行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打造万州旅游业发展升级版。

近年来,万州按照保护优先,活态利用的原则,深入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名人、重大历史事件、文化遗迹,兴建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景点,修缮复建文化遗迹,加快天生城遗址公园、何其芳故居复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把文化元素植入公园、广场、场镇、村落等场所和区域,增强城市文化元素,彰显城市文化魅力。通过静态展示、活态展演、互动参与等形式,讲好万州故事,给游客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体验。

位于滨江环湖区的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与万州老城隔江相望,耀眼而夺目。这是全国唯一座为纪念三峡百万大移民而修建的专题展馆,通过文字、声音、影像、实物、雕塑、多媒体等形式,全景展示三峡库区的人文风貌和万州历史,构建三峡移民的集体记忆空间。今年上半年,纪念馆内不断完善展陈内容,提升服务接待水平,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成了不少游客感受万州文化魅力的最佳去处。

文化融合大放异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从去年10月26日“三生有幸·平湖万州”重庆万州全域旅游推介会亮相宁波开始,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就着手精心策划代表三峡文化和万州特色的“文艺大餐”,让文化为万州全域旅游推介会出彩。

推介会上,万州区文艺演出团队带来了本土经典的金钱板《秀才过沟》,杂技《力与美》,川东竹琴《赞三峡》,川剧《变脸》等精彩节目,将活动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富有万州地域特色的三峡曲艺亮相推介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川竹琴《赞三峡》将三峡悠久的历史人文和独具魅力的山水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出现场,宁波市旅游局有关负责表示,万州是一座值得向往和回味的城市。

4月23日,万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策划的赴沙坪坝区开展的“高峡出平湖·歌乐听灵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两地的人文交流,有效推动两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融合发展。活动期间,三峡曲艺团、三峡杂技艺术团、三峡歌舞剧团等万州区的文艺团队,将为主城市民带来一系列文艺演出。浓郁巴渝味道的表演唱《黄葛谣》、现代川剧《鸣凤》《白露为霜》精彩片断、四川竹琴《妹妹花轿几时来》、川东盘子《缘定今生》、“梅花奖”获得者谭继琼演唱的《川剧颂》、“群星奖”获得者程大琼表演的评书《江姐闯关》等,极大地展示了万州的文化魅力。

6月底,在成都成功举办了以“壮美长江·诗画三峡·平湖万州”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旅游宣传推介会,活动让成都人民更好的了解了三峡和万州旅游,并吸引了不少成都市民前来旅游。

成风化雨人气飙升

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更是为万州旅游增色不少。今年上半年,万州先后成功举办了“醉美三峡·多彩乡村”首届三峡乡村旅游文化节、小周镇“三月红”采摘节,“美丽分水、相约有你”第四届李花节,首届三峡“燕山红”红茶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后山镇麻花节等活动。在每次节庆活动中,文化总是惊艳亮相,既营造了全区浓厚的旅游氛围,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宣传造势,带动了乡村旅游人气,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大幅增长。

“文化正以融合发展的强大渗透力滋养出新时代更美的中国色彩。文化担负以文化人,成风化雨的作用。”区文化委负责人表示,独特的文化资源越来越成为我们所在城市和乡村的名片和品牌,文化元素被更深度更巧妙地植入我们居住的环境,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体验式”消费,读书、看戏、听讲座、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有文化味儿,在时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散发出新的气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