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MB1L45568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全区粮油种植和农作物种子管理、农业机械化和技术推广提供服务保障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大道2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伟 | |||
开办资金 |
2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3.99 |
179.35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 |
从业人数 |
5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年,区农技与机械推广中心以目标考核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目标,推动农技农机融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亮点 一是召开全区春耕生产现场会。3月28日召开全区春耕生产现场会,为全区全年粮食生产起好步、开好头。央广网客户端以“2024年万州将重点采取这些‘硬核’措施解决种粮问题”为题,对我区召开的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1月份建成全市首个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为实现全程机械化、构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被列入全区“改革创新示范案例”。人民日报对龙沙镇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的农资和农机供应、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技培训等功能进行宣传报道。 三是赛马比拼名列前茅。全区夏粮收获面积33.89万亩、增0.38%,产量7.47万吨、增1.12%;秋粮播种面积118.13万亩、产量44.33万吨,实现全年增速3.66%。市农业农村委赛马比拼粮食生产板块一季度全市排名第一、二季度全市排名第四。 四是单产提升效果明显。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和单产提升工作受到农业农村部专刊报道。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种植业快报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专刊第17期(总第115期)报道重庆万州“四强化”提升水稻生产,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带动、强化竞赛激励、强化产业提升。 五是全程机械化有力推进。5月15日,由西南大学、市农技总站、市农机总站、重庆三峡农科院等单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万州区龙沙镇何院村的市级水稻+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小麦进行了实收测产。经测算,该示范片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39.47公斤,最高亩产达484.73公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10.5公斤,最高亩产达802.2公斤。稻麦模式实现“吨粮田”目标,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高效、高产应用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六是农机报废更新全市第一。10月10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下发关于大力推动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的通知,万州区的任务为4000(台套),占比全市任务总量的10%,是全市任务量最多的区县。接到任务后,中心五措并举,全力推进农机报废更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报废机具7946余台,已超额完成市级任务。12月4日,全市农机补贴政策培训会、农机推广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工作交流会在万州召开,我区作为先进典型区县作交流发言。 七是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依托重庆三峡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创建万州区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构建水稻全产业链“产、学、研、推、加、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水稻产业各方面综合能力。中心共有研究人员68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3人,博士31人,共建单位拥有10多个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势明显。目前创新中心已获区科技局审批通过。 八是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突破50万吨大关。实际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0.58万亩(超任务1.9万亩)、粮食产量50.3万吨(16年来首次突破50万吨,超任务0.55万吨)。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农技推广方面 一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24年,我区粮油生产任务为:粮食播种面积148.68万亩、粮食产量49.75万吨,大豆播种面积4.57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7.9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油菜扩种1.327万亩(较2022年)。经与国家统计局万州调查队对接,所有指标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0.58万亩、粮食产量50.45万吨(16年来再次突破50万吨),粮油生产整体稳中有增。 二是重点项目提升水稻单产。水稻是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7万亩、产量22.5万吨,分别约占全区粮食作物的1/3、1/2。今年依托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和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2个项目,千亩攻关片平均单产710公斤,百亩攻关片平均单产802.21公斤(近5年最好水平),高山优质稻“荃香优香66”荣获“全国10大名优籼米”称号。 三是助农增收有成效。(1)全力打造“三峡贡米”“三峡稻鱼米”等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优质大米的品牌效益。高山优质稻谷1.8元/斤(今年国库收购价1.35元/斤),价格提高30%,亩增收450元以上,实现优质优价。(2)引进四川台沃集团、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米粉稻”“糯稻”等功能稻种植,签约订单生产6000余亩,收购价格1.5元/斤(今年国库收购价1.35元/斤),价格提高11%。(3)推广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5000亩,水稻亩产1000斤、优质鲤鱼亩产300斤,亩产值6000元以上。四是竞赛激励促增产。开展水稻单产竞赛活动,分高山组(海拔≥800米,单产≥600公斤/亩,单个田块≥1亩)、中低坝组(海拔<800米,单产≥700公斤/亩,单个田块≥1亩)进行测产评比,全区有6户农户获得了1000-3000元不等的奖励,提升普通群众种粮积极性。 2.农机购置与应用推广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召开2024年度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化工作培训会。举办大型农机展示现场会6场次,吸引种粮大户等约400人至现场参观。实施“农机三下乡”活动30余场,培训宣传群众200余人。多次被区级、市级和央广网等媒体宣传报道,在重庆市农机化信息网发布信息30条。 二是加大全区农业生产短板农机装备补贴力度。争取15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农机购置区级累加补贴项目,完成补贴资金兑付135.9450万元,补贴现代化农机装备241台套。 三是五措并举助推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工作走深走实。至12月31日,全区申请报废农机具约8000台套左右(市级任务4000台套),超额完成200%。 四是农机购置补贴。全区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录入补贴申请机具11045台套,申请补贴资金1324.629万元,受益户数 9841户,申请补贴资金1323.499万元。市级任务2997台,超额完成任务,且全年未发生超时事件。 五是创新建设全市首个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2024年1月24日,全市首个粮食主产区大型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在万州区龙沙镇正式投入运营。同时申报认定太安镇新铁铧、区供销社种得乐公司为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烘干中心、应急作业服务队,完成市级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烘干中心、应急作业服务队考核。 六是应急农机装备助力抗旱稳生产。2024年9月3日,重庆市启动抗旱应急Ⅳ级响应,中心组织应急作业队伍、调动农用应急水泵80台套次,出动应急抗旱人员50余人次,铺设抗旱水带近9千米,抗旱服务面积6000余亩。 七是加强机收减损监测和培训。组织三种不同类型油菜收割机械机收减损监测和培训,其中分段式收割机械实现油菜机收减损控制,实现增产10%以上。开展水稻机收减损监测,2024年机收损失率低于2023年,完成市级考核任务。 八是加强丘陵山地短板农机研发。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联合山东国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实施开展丘陵山地智慧农机装备小型玉米收获机的研发应用推广项目,相关样机已完成试制,并开展现场实地测试2次。 九是探索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移栽。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国机常林有限公司实施油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通过油菜毯状苗育苗,使用油菜联合移栽机、油菜自走式移栽机两种类型三款机械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后续搭配油菜分段式收割方式,促进油菜全程机械化增产增收。 十是开展区级农机人员技术培训。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开展驾驶操作培训共256人。组织开展重庆市水稻机插秧大比武和技术培训,促进农机手技术水平提升,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万州区田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廖强荣获二等奖。组织农机手参加重庆市举办“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三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农机修理工赛项决赛,万州区谭祥勇荣获第一名。 十一是加强农机保障服务,依托综合农事服务与应急中心设置固定跨区作业志愿服务站,提供防暑降温物资、洗浴、开水、做饭、洗衣等生活配套服务。累计慰问并发放防暑物资50余份。创新性开展党建引领·农机三下乡送政策、送服务、送安全活动30余场次,培训农户200多人次,维修保养小型农机具200余台套。抓好农机大户安全生产。联合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现场检查联合收割机并发放安全知识资料一百余份。 通过上述措施,全力助推2024年末万州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升约2.8个百分点,达到58.61%左右。完成市级增长2.5个百分点任务。 3.种业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国家及重庆市水稻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完成国家和重庆市高海拔水稻品种区试、重庆市玉米品种试验中低海拔组,鲜食糯玉米、甜糯玉米区试。引进节水抗旱稻品种,并开展试验示范。其中走马镇杜家村旱地种植的节水抗旱稻亩产达到1260斤,对我区抗旱种植技术储备、扩增粮油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种子、种苗市场监管。受全国农技中心委托开展种子质量监测工作,抽取水稻、玉米、小麦样品共3个批次;受重庆市农委的委托完成辖区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工作,共抽取水稻、玉米种子样品11批次。完成农作物种子市场巡查共计21次,其中与农业执法支队联合开展市场巡查3次。完成农作物种子备种调度调查表14篇。我区双杂种子常年备种量约为水稻28.5万公斤、玉米45万公斤,蔬菜种苗800万株,备种充足,未发生种子短缺情况,达到市级考核要求。 三是开展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工作培训,督促辖区内种子经销商按时完成种子经营备案。本年度共计完成407个水稻、玉米品种的种子经营备案工作。开展双杂种子价格监管,本年度我区水稻种子价格为80-160元/公斤,玉米种子价格为30-60元/公斤,糯玉米100-150元/公斤,总体价格与往年相当。 四是农作物制种管理。联合区经作中心、农业执法大队对重庆三峡农科院种子开发有限公司、泸州泰丰种业两家企业500亩制种基地开展制种基地田间检查4次。新引进重庆云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多个乡镇开展豌豆、萝卜制种,制种面积500亩,并计划在2025年增加到3000亩。鼓励支持种业企业开发利用具有本地特色的种质资源,重庆云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自主挖掘、选育、开发出三峡库区特色蔬菜品种20余个。完成对种业发展能力提升市级考核任务。 4.惠农相关工作 一是惠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总结近年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梳理后探索出改进办法,提前做好前期信息核对、政策宣传和公开监督等基础工作,制定了补贴工作指南。召开业务培训会,“线上+线下”多模式宣传政策。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张榜公示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咨询和社会监督,坚决防止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违规现象的发生。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31.84万户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0265.36万元、173户种粮大户补贴资金268.09万元。 二是有序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日常监管。年初召集各保险公司,解读今年保险工作政策及有关安排部署,提出粮油类政策性农业保险相关要求。印发《政策性农业保险(粮油类)明白纸》5000余份,将保险“政策包”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2024年,粮油类政策性农业保险最终投保面积12.06万亩,保单904份,保险保费558.47万元。实现愿保尽保,充分发挥保险兜底作用。完成入户调查334户,电话抽查307户,书面函告并督促保险公司完成整改。 5.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 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1个,已报财评;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7个,已全部进行了四方验收(其中2个项目正在进行整改);6个项目进行了区级验收;3个项目通过市级验收。2025年度储备项目15个,建设规模10万亩,总投资2.5亿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黄靖 联系电话:139****9418 报送日期:2025年02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