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MB1C87743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4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以区交通局的名义,统一行使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等执法职能。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万川大道70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谢晗 | |||
开办资金 |
135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70.88 |
1536.2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从业人数 |
12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坚持强基础固根本,持续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一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执法公示信息化、过程记录智能化、法制审核专业化,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共组织召开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26次,法制审核案件1534件,查处行政执法普通程序案件2127件。进一步规范案件调查、法制审核、处罚执行等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等9项制度,完善制度机制和监督体系。建立案件登记、法制审核、行政处罚等“六本台账”,定期开展案件质量督查通报,开展季度案卷评查4次,通报案件质量督查整改情况4期。二是多场景培养法治意识,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全面深化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着力培养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常态化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会、疑难案例分析会,组织法治专题研讨3次,出庭应诉1次,应诉率100%。组织法治理论线上线下专题学习4次,法治集中培训2次,参训230余人次,集中法治理论考试11次,新进执法人员参加市级、区级学习培训4次,确保每名执法人员60个学时以上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三是多渠道协同配合,推动综合执法一体化。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支队9个执法大队遵循辖区属地管理模式,实施包片下沉乡镇(街道),加大执法培训指导力度,全程参与执法检查、案件调查、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确保乡镇(街道)赋权执法事项“接得住”“用得好”。分别与分水镇、太安镇、百安坝街道等乡镇街道联合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车辆173台次,立案查处42件次,开展集中执法培训4次,发放乡镇街道《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赋权事项手册》50余册。深化“联合会商、信息共享、执法互认”合作模式,强化区域、部门及乡镇“三大联动”,推动川渝鄂省际执法协作,优化公安交通联合执法机制,构建非法营运严打与超限超载高效治理新体系,提升执法效能。与重庆高速二支队、区道运中心等签订联合执法备忘录和合作协议,与四川开江、湖北利川等地执法部门开展11次省级联合执法行动,深化执法一体化进程。四是多形式数据建设,推动执法行动信息化。应用8套治超不停车检测系统开展非现场执法,督促区内所有货运源头企业安装出厂称重设施设备检测系统,与周边省市、区县携手共建执法数据库,实施动态监管信息核实与推送机制,进一步推动治超工作的科技化、高效化。加强数字化应用管理,执法业务数据全量实时接入总队信息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完善布控查缉系统,摸排涉嫌非法营运数据线索3000余条,建立网约车信息库、涉嫌“黑车”信息库,实施精准执法检查。推进勤务通、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设备和重庆市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高效应用,实现日常巡查、调查取证、立案处罚到结案归档的全过程记录、在线化办理,推动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 (二)坚持聚焦点破难点,着力强化交通运输市场执法监管 一是突出综合整治,始终保持治超高压态势。持续深化路域环境整治+流动治超+联合治超模式,深入开展联合执法和流动治超,构建起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常态化的联合治超机制,每月至少开展4次治超联动执法,全年开展路警联合流动治超65次,查处超限运输车辆96台;查处货运车辆车货总质量超认定标准上路行驶案件109件,非现场处罚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行为1654起。 二是突出精准治理,全面规范道路运输秩序。聚焦商圈、机场、高铁北站、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和交通窗口,全面整治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旅游包车、客运班车、驾培及汽车维修行业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铲除非法营运这一行业毒瘤,通过增设打非专班,错时错峰执法,扎实开展1、2、3、4号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与巡查频次,共检查各类企业1480家次,车辆19134辆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682余台,查处数量与处罚力度均稳居全市首位,有效遏制了非法营运的嚣张气焰,交通窗口形象与群众出行环境焕然一新。 三是突出常态长效,水运行业更加安全有序。加强港口码头、航运企业的日常执法检查,深入开展通航水库水域“三无”船舶省际专项整治,“夜游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内河船舶配员管理中心整治”“水路旅客运输实名制专项排查治理”,出动执法艇25艇次、巡航25次,检查客货运码头91座次,航运企业172家次,处理违规经营行为7件。 四是突出质量安全,夯实交通平安建设基石。坚持重点项目执法全覆盖,深入开展交通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委外作业安全管理及建安系列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027人次,执法车辆243台次,检查工程项目171个,检查施工企业227家次,立案处罚违法行为97起,确保交通工程建设安全有序。 五是突出重点源头,实现更高水平安全发展。统筹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两客一危一货一网”等重点行业企业,“一场三站”等重点场所,推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隐患治理“关口”前移,做好季度以及重要阶段安全执法风险分析研判,全力防控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针对重要时段、节点开展危化运输、货运车辆非法改装、公交车除险清患、水上安全、建安系列等专项行动,检查危化品运输企业49家次,危化品运输车辆1039辆,开展各类安全整治行动37次,排查整改25起,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逃生和现场救护演练共4次,全力保障交通安全稳定发展。 (三)坚持强引领促融合,不断推动交通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执法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创新信用修复服务模式,送达《重庆市交通运输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修复告知书》516份。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规模以下货运企业24家,三类以下维修企业16家,努力营造“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法治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支队长接待日”“基层站所开放日”活动,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等方式开展执法工作,推行柔性执法和“说理式”执法,持续彰显执法温度,依法实施“首违不罚”“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共计155件次。积极推动“民呼我为”实践,建立投诉处理快速响应机制,落实接件、处理、回访闭环管理,办结时长居全区前列,通过对投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判,进一步优化调整执法导向,对相关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实施更加精准有力的打击,有效减少了投诉数量,持续提升群众出行满意度。共收到市“民呼我为”平台投诉1434件,网络舆情84件,12328投诉259件,区交通局转办投诉48件,创文工作督查交办单4件,政务投诉20件。公交车投诉同比下降40%,出租车投诉同比下降19%,市“民呼我为”平台综合满意率92.84%。 二是推动发展成效彰显。切实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交通发展新格局,严查严处货运车辆抛洒滴漏、密闭不严、随意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常态化对在建工程开展巡查巡检,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出入车辆冲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要求,全面禁止超限超载、带泥上路。检查车辆134台次,清理乱堆乱放、劝离占道行为49处,消除公路安全隐患33处,查处涉路违法行为4起,在助力美丽万州建设中贡献交通执法力量。 三是执法宣传持续发力。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交通强区建设、市总队创新提效年、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支队中心工作,创新、高效、务实做好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充分展示执法成效,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报送政务信息87篇,市交通执法总队采用21篇,新闻宣传报道区级媒体38篇、市级媒体32篇,中央级媒体新闻宣传报道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法治日报、中国水运报等采用5篇,在市交通执法总队区县季度考核通报中,新闻宣传工作位列全市第二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饶宏 联系电话:138****9899 报送日期:2025年04月0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