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重庆万州精神卫生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45174667X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重庆万州精神卫生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三峡肿瘤防治研究所、重庆万州精神卫生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集诊疗、护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提供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提供康养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16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牟华明 | |||
开办资金 |
22128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0598.61 |
221285.74 | |||
网上名称 |
从业人数 |
416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新万州的起步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医院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学校、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健康委的正确领导下,医院紧紧围绕“落实八项行动促高质发展,推进一体管理强医防融合”的年度核心主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全国第195位、国家监测指标等级为A,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省单医院100强第4位、23个专科入围省单综合医院专科排行榜30强,获得国家级荣誉4项。进入后疫情时代,医院运行结构更加合理,全年门诊诊疗人次265.43万、同比下降5.89%;门诊挂号人次207.70万,同比下降1.25%;互联网医院接诊人次43.63万,同比下降1.40%;出院人次12.73万,同比增长15.85%;手术台次6.36万,同比增长7.94%;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23.66%,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增强了赛马比拼、服务人民的信心和底气。 医疗管理突出重点。压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聚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及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出台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3年工作方案,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更加注重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管理,优化医院手术分级目录和三四级手术资质授权,加强VTE防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ERAS建设,推动疾病诊疗能力向好攀升,三四级手术率(不含操作)占全院手术总量76.89%,环节质控率提升至93%。完备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立跨区域快速反应机制。为成立首批(12个专业)万达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献智献力。全天候门诊服务暖“新”升级,假日不间断、周末有专家、院区全覆盖。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新增医疗集团成员单位3家、专科联盟3个、医疗组联合体120个,专科联盟下的专病共治切实有效。医院药学药事管理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一举通过抗菌药物管理评价研究基地现场评审,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吸引了全国8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交流研讨,驻科药学服务荣获国家级、市级典型案例各1项。 专科建设赋能增效。全年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国家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1个、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建成全国首个肿瘤早期诊治中心,顺利通过全国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国家级间质性肺疾病规范诊疗体系建设项目ILD规范诊疗中心、中国房颤中心评审认证和国家胸痛中心再认证,成为重庆市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出台医院《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开展“破壁”专项行动,打造以优势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1+N”专科群,首批建成乳腺中心、内分泌代谢科/甲状腺中心、创伤中心,是区县级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单位。医院各专业影响力持续提升,现有专委会任职1512人次,其中国家级委员280人次。 科研动能持续释放。健全科技创新全链条平台,“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创新中心”获批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携手华大基因在创建转化医学智慧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等方面靶向发力,完成医学数据中心建设、实验动物房扩建,注重提升临床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肿瘤早期诊治中心、医学病理中心等战略地位。科研项目硕果盈枝,累计获批纵向科研项目立项90项、财政经费793万元,其中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含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完成科研项目结题45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0项;发表学术论文218篇,其中SCI 73篇;获权国家专利24项;编写专著教材35部;参编国家级临床指南、专家共识10项,牵头编写了中国首部中线(NUT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3年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 医学教育取得实效。厚实院校教育的根底,新增博导1名、硕导8名(其中学术型硕导1名),3人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认定,选派120人次骨干教师参加高校教学能力培训、省级及以上师资培训,12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助力学校医学院申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点,做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整合课程授课准备;接收培养医学院校实习生临床实践锻炼630人,获批中华医学会教改课题1项;增设思政、公共卫生学教研室,高度适应医院医、教、研、防协同发展需要。毕业后医学教育推进有序,招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74人,报考比257%,首次结业考核通过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出新出彩,医院在2023年全市“三基三严”大比武中获得医师组、护士组双料第一;获批国家级继教项目7项、备案项目2项及市级继教项目70项;招收规范化培训学员139人、全科转岗学员26人,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进修人员215人。 优质护理辐射拓展。调整护理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做深做实护士分层考核,组织开展质控查房30余次、安全警示教育3次、应急演练7项,从源头把控护理质量与安全。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纳入重要日程,推出“一科一品”优质护理品牌建设,入院之家、8S管理、叙事护理、个案管理、加强病房、陪诊服务、患者回访、床旁结算等工作亮点纷呈,护理门诊、线上服务、护士到家等专科护理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年优质护理综合得分99.79分、服务满意度99.79%。医院成为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第三批证据应用基地、重庆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临床实践基地、万州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基地,指导辖区89家医院开展护理质量督查,举办了9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能力提升班,进一步盘活优质护理资源。 健康服务力臻完善。把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妇幼健康等公共卫生服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健全疫情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快速转换机制,一丝不苟落实辐射安全及放射卫生管理,着力提升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医院成功取得职业性尘肺病及职业性噪声聋诊断资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自2016年4月29日至2031年4月2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医院获: 1、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 2、医院案例《以驻科服务为始,以合理用药为终,持续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典型案例入围奖” 3、国家卫生健康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单位” 4、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红手环志愿单位” 5、医院《全流程麻醉性镇痛药物门诊管理模式》获《中国医院院长》“第四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高水平医疗质量入围奖” 6、重庆市总工会“百佳职工健身驿站” 7、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交通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迎峰度夏节约用电示范单位” 8、医院《基于互联网医院打造患者全病程服务体系》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创建美丽医院 十大创新举措” 9、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县级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单位” 10、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优秀单位” 11、医院《以驻科药学服务为切入点,深化药学服务改革》获重庆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化改革年度典型案例入围奖”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姜丹 联系电话:158****5760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0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