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MB1C27767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经济作物种植和技术推广提供服务保障。 主要职责:承担经济作物新品种引进,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推广,经济作物产品初加工技术推广,经济作物新品种试验管理。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上海大道2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远全 | |||
开办资金 |
55.0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2 |
314.7 | |||
网上名称 |
.公益 |
从业人数 |
2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蔬菜产业。全区预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74.2万亩,产量123万吨,同比增长1.5%和3.7%。其中:保供蔬菜基地播种面积12万亩,产量22万吨;榨菜播种面积24.9万亩,青菜头产量47.92万吨;以辣椒、生姜、葱、蒜为主的调味品蔬菜播种面积5万亩,产量8万吨。蔬菜市场供应基本保持稳定,蔬菜播种面积、产量稳中略增。 (二)茶叶产业。完成新建、改造茶叶基地5000亩,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2万亩,投产茶园4.0万亩,实现毛茶总产量2600吨,农业总产值3.02亿元,茶叶综合产值8.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4%、20.8%、12.03%。今春气温回升快,雨量充沛,春茶采摘期拉长,春茶增产明显,其中:名优茶产量1150吨,农业总产值2.3亿元,茶叶综合产值6.9亿元,分别较同期增长15%、21.05%、49.8%。(三)中药材产业。完成新建中药材基地面积5000亩,中药材定植面积达9.8万亩、同比增2.08%,产量3.01万吨、同比增0.66%,产值3.3亿元、同比增10.74%。受疫情影响,全区60%以上的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石菖蒲、枳壳、吴茱萸、栀子、瓜蒌、木瓜、佛手等药材价格同比上涨20%以上。尤其佛手,鲜果收购价5元/kg~8元/kg,同比增长66.7%~166.7%;统货价48元/kg~80元/kg,同比增长37.1%~128.57%。 二、成效及亮点 (一)狠抓特色产业点线面基地建设,为“双百亿”工程添砖加瓦 按照2021年种植业目标分解任务,结合镇乡发展意向,我站先后对罗田、恒合、柱山、长滩、走马、分水、郭村等镇(乡)开展产业调研和规划指导,通过政策引领和科技服务,全区生态、有机茶基地面积新增5000亩,其中:长江生态屏障茶区新增800亩(新乡镇350亩、燕山乡200亩、长岭镇250亩、新田镇200亩),铁峰山生态茶区新增1600亩(分水镇300亩、孙家镇350亩、后山镇300亩、铁峰乡350亩、熊家镇300亩、柱山乡300亩),七曜山富硒茶区新增2100亩(太安镇200亩、恒合乡500亩、白土镇900亩、龙驹镇500亩),三大茶区正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集中连片发展模式不断壮大茶叶产业基地规模,通过田间调查、土样分析等科学论断,发展以柱山为代表的城郊茶园新示点,将着力打造环登峰山水库城郊茶旅融合示范带。2021年中药材规模化基地面积新增5000亩,高中低海拔呈点状分布,其中:中高海拔新增3300亩(恒合乡1000亩、走马镇700亩、响水镇500亩、龙驹镇400亩、罗田镇400亩,白土镇300亩),其他镇乡新增1700亩(余家镇400亩、后山镇200亩、分水镇300亩、孙家镇200亩、熊家镇150亩、燕山乡150亩、高粱镇100亩、黄柏乡100亩、太安镇100亩),全区中药材规模化基地面积达3.5万亩,其中佛手基地面积达15000亩。 (二)狠抓项目落实,为产业产能赋动力 利用山地高效型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新建、改造标准化茶叶基地5000亩,新增天宝、霆森茶叶加工厂(作坊)投入使用,全区茶叶加工生产线达到21条,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加工能力达3200吨;新建中药材基地5000亩,新建2座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约1000㎡,产地初加工厂房累计达27座,年最大加工能力达两万余吨;增种0.5万亩速生蔬菜(含食用菌),有效缓解了后疫情阶段的蔬菜春淡市场供给;实施拓展巩固建设蔬菜基地项目,巩固老蔬菜基地500余亩,新建蔬菜基地200余亩,切实抓好高低海拔的早春和春延后优势蔬菜生产区,巩固蔬菜保供能力;依托东西协作帮扶等,改扩建长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x亩,该基地香菇、平菇生产规模达50万袋,新增食用菌产地冷链3座,产业提质增效显著。 (三)狠抓品牌打造,为三峡茶叶注入新活力 以“三峡天丛”公用品牌为抓手,加强宣传推介,全方位开发品牌链条,实现品质促品牌、品牌促效益、效益促发展的有机循环。一是以盛会亮品牌。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四届斗茶大赛暨“三峡天丛”品牌推介活动,“三峡天丛”荣获重庆三强茶叶区域品牌,三峡天丛牌玉毫秀芽荣获“五星冠军绿茶”称号,涌湖银毫荣获“金奖绿茶产品”,龙驹镇龙溪村荣获“优秀茶叶专业镇(村)”,太安凤凰茶乡获评精品茶旅线路;大赛评选出万州“三峡天丛”针形绿茶10大优秀的制茶能手;现场签订了940吨的购销协议,协议金额达4120万元;现场展位实现交易额近100万元。二是以展示展销亮品牌。积极组织茶企业参加第14届中国(重庆)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万州消费帮扶周活动、第十三届“支洽会”消费帮扶农产品展销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10次以上,广泛参与西部乡村振兴产品交易网、消费扶贫专网、重庆茶叶展示展销平台等线上交易活动,线上线下交易金额达2000万元以上,万州茶叶产品线上交易取得较大突破。三是以评比亮品牌。鼓励茶企参加市内外评奖评优,万州茶喜获多个殊荣。“三峡天丛牌玉毫秀芽”、“三峡天丛牌涌湖银毫”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推荐产品;三峡皇希牌龙溪功夫在“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上被评选为红茶组金奖产品;凤凰有机茶园茶乡旅游路线在第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被评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之一;涌湖茶叶有限公司的三峡·涌湖牌三峡红在2021三峡库区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设计大赛铜奖;聚缘川秀茶叶公司的移都牌毛尖绿茶在2021全国茶叶品质评价中获得绿茶类五星绿茶荣誉,专家评价:工艺精湛,特色突出,达到五星名茶品质标准。 (四)狠抓科技支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依托“三师入户”、科技特派员进村、渝东北综合试验站、茶叶研究所、三峡医专等深入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着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组装和集成示范推广,让科技贯穿全产业链条。一是注重品种培优,加大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引进推广欧丽1000辣椒、冬大将甘蓝、红运231番茄、渝番717番茄、蔬研白绿黄瓜等抗逆性强、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10余个,示范面积达x亩,辐射面积达x亩,增产增效如何?。开展木瓜、连翘、玄参、金银花-“北花一号”等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以及金荞麦、射干、知母等品种的良种繁育,为全区上千亩的药材基地提供优质种苗。二是注重绿色发展,加大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推广地膜(防草布)覆盖、漂浮育苗、菌-菜轮作和土壤调理剂施用等栽培技术,节本增效明显。开展茶园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试验示范,重点示范推广了茶园养分及茶树病虫害检测诊断技术,累计推广茶园智能化生产管理30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1020亩,为万州区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严格按照标准化蔬菜、茶叶、中药材基地要求建园,综合采取种养循环、有机肥替代化肥、物理防治等绿色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三是注重提质增效,加大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加速高山蔬菜结构性调整,开展白土镇人头寨茄果类、瓜类、豆类等精细蔬菜的种植试验示范,示范效果较好。四是注重攻坚克难,加大培训指导。依托市级、区级、乡土专家等多级技术力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累计发布技术指导意见50余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100余个,尤其是名优绿茶生产中的“茶叶色泽偏黄”、“外形碎断”、“茶汤偏黄”、“香气不高”、常年蔬菜基地连作障碍、榨菜根肿病防治、佛手冻害等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00余次,有力推进了产业发展。 (五)狠抓安全生产监督指导,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牢固树立管产业管安全的责任意识,加强对蔬菜、茶叶、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结合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一是及时编写蔬菜、茶叶、中药材质量安全手册,通过内网、业务群加大宣传,将安全生产及时下沉到镇乡、生产主体,并结合蔬菜、茶叶生产技术集中培训,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安全用药的专题讲解,累计开展质量安全培训4次,发放资料500余份。二是结合业务指导和田间服务,以及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对全区50多家蔬菜、茶叶、中药材规模生产主体的仓库、农资投入品、田间农事档案等开展不定期抽查,有效杜绝禁限用农药、过期农药的使用。三是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在甘宁、九池、五桥等主要蔬菜基地推广以“种养循环、水旱轮作、菌菜轮作、尾菜堆沤、黄板及杀虫灯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的绿色栽培及防控技术,并引导业主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孙家镇槐花村、燕山乡东峡村、后山镇马槽村等幼龄茶园持续推广防草布覆盖,黄豆、榆黄蘑等绿肥间作、机械化除草绿色防草控草技术;在投产茶园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安装、天敌友好型色板扦插、科学喷施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等方式开展病虫害防治;在响水镇张家村、太安镇醒狮村、龙驹镇龙溪村等中药材基地,推广幼龄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间种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抑制杂草生长,践行药肥“双减”。四是配合区农业执法支队、区农安中心加强蔬菜基地农产品抽检、农资投入品检查等工作,同时,协助区农安中心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引导业主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谭晓静 联系电话:133****7609 报送日期:2022年02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