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太安镇人民政府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01008640598F/2025-00011
[ 发文字号 ] 太安府发【2025】6号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万州区太安镇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5-14
[ 发布日期 ] 2025-05-14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太安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日期:2025-05-14 来源:万州区太安镇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太安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太安府发〔20256

各村(社区),办、中心,镇辖有关单位:

        现将《太安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镇人民政府

                    2025514

(此件公开发布)

太安镇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鲜明主题,落实区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万州”的决策部署,深化学习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提升终身教育服务能力,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为建设和谐万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群策群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社区教育。

二、基本原则               

1.需求导向:紧密结合我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需求,确定教育内容和形式。

2.资源整合:统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学校、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3.分类施策:针对农民、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等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

4.注重实效:以提升群众就业能力、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为核心,确保教育成果转化。

三、工作目标

1.建立覆盖全镇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职业技能、农业技术、健康养生、家庭教育和安全防范等主题培训10场次,居民对社区教育满意度达90%以上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达100%

2.形成具有我镇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使社区教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三级教育网络

1.镇级社区教育中心:依托社区教育学校、新铁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有利资源,负责统筹规划、资源调配和师资培训。

2.村级教育服务点: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等现有资源开展学习培训。

3.特色教育基地:与新铁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1个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与区气象局合作,建立1个气象文化科普基地与武装部合作建立国防教育基地。

(二)实施五大教育工程

1.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一是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如优质水稻种植、茶叶管护、牲畜养殖),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人。(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是组织电商直播、乡村旅游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帮助20名农村妇女、返乡青年实现就业创业。(责任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2.老年教育普惠工程

一是开设健康养生、电信诈骗、防邪反邪等课程,覆盖老年人群200人。(责任单位:平安法治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二是建立互助养老机制,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教育志愿服务。(责任单位:民生服务办公室)

3.青少年素质培育工程

一是开展寒暑假公益托管班,提供作业辅导、科普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服务。(责任单位:民生服务办公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二是联合学校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小先锋”环境美化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劳动意识和创新能力。(责任单位:民生服务办公室)

4.家庭文明建设工程

一是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风故事会,评选“最美家庭”10户。(责任单位:党的建设办公室)

二是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提升居民依法维权意识。(责任单位:党的建设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司法所)

5.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一是挖掘本土非遗项目(如茶文化),开设传承培训班2期。(责任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二是组织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举办“清明诗词会”、端午节包粽子比赛等),增强文化认同感。(责任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

(三)创新教育服务模式

1.“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录制防溺水、职业健康、农业技术、消防安全等宣传音频,每天定时在“村村响”广播播放;举办各类讲座或现场实操开展培训。(责任单位:涉及科室)

2.“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生产需要,定制培训课程。(责任单位:便民服务中心)

3.“积分制”激励模式:对参与学习的居民发放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优先享受政府服务。(责任单位:各村居)

五、实施步骤

1.试点先行阶段(20255月):选择1个村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完善制度和流程。

2.全面推广阶段(20256月-202511月):在全镇范围内复制试点经验,启动五大教育工程。

3.总结提升阶段(202512月):评估工作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教育品牌。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镇长任副组长、民生服务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妇联、学校、各村(社区)为成员单位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经费保障: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按照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师资聘请和活动开展。

3.师资保障:组建由农技专家、退休教师、乡贤能人组成的3人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开展教学能力培训。

4.考核保障: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村(社区)年度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七、预期成效

通过本方案实施,实现“三个提升”:居民职业技能显著提升,文化文明素养明显增强,社区治理效能有效提高,为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乡镇奠定坚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