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健康 我守护】 “节后综合征”的心理调适技巧

2024年的龙年春节,大家度过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期,享受家人相伴、亲朋欢聚的欢乐时光,许多人过着“鸡鸭鱼肉天天有,零食不离手”的生活。目前假期已近尾声,有人开始思考节后上班的事情,同时出现了失眠、困倦、食欲不振,甚至心情烦躁、抑郁等问题。该如何调整自身状态?这份小窍门送给您。
一、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又叫假期综合征,是指在较长的节日假期结束,回归平时的生活状态后,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感觉。例如: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乏力、焦虑、烦躁、抑郁、失眠、恶心、头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叫节后综合征,但其实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短时间存在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二、节后综合征都有哪些表现?
(一)生理上。表现为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
(二)心理上。表现为精神不振、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
三、如何调整好自身状态?
(一)调整作息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将生物钟调整到平时的状态,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前泡澡、泡脚,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二)及时调理肠胃。过节时,聚餐多,肠胃负担重,假期后,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油腻食物,细嚼慢咽,用餐七分饱,让肠胃“休息”一下。
(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缓解眼疲劳。借着假期集中刷剧、玩游戏的小伙伴,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或电视,可以适当放空,做眼保健操。
(四)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既能缓解持续性的神经兴奋与紧张感,也能提高睡眠质量。
(五)克服上班焦虑。享受了愉快假期后,回到工作岗位,可能堆积了一些常规事务工作,发现工作效率不高,难以持续保持注意力,为此焦躁不安。可以在临近假期结束时,制定节后工作计划表,帮助自己尽快走出长假时的“休闲状态”。返回岗位后,前几天的工作事务不宜太紧张,逐渐增加工作量及时间。保持轻松心情,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工作间隙可以通过聆听舒缓一些的轻音乐、读书阅报、做一些肢体运动等方式调整身心状态,以便能更快调整到正常状态。
(六)保持生活和工作的边界。当我们从假期安全放松的状态转向忙碌的工作状态时,我们心理上会出现一种被“剥夺”的感受,更加留恋假期生活,对工作、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对此,建议大家在恢复工作后,也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建立一个边界,在努力工作时,但也要注意每天能够留至少60分钟的时间给到自己,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做自己感兴趣和放松的事情。通过建立这种边界,一方面让我们平时也能够保持放松和休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尽管美好的假期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有能力带给自己放松和休息的状态。
“节后综合征”非常普遍,也很正常,是一个短暂的异常身心状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
2024年2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