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第34个爱国卫生月

日期:2022-04-07 来源:万州区卫生健康委
语音播报

一、树立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同时,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养成正确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注重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定期展卫生大扫除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餐桌文明,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二、学会正确洗手,保持手卫生

我们的手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后,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病毒、细菌可能会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导致人们生病。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每次揉搓20秒以上,确保手心、手指、手背、指缝、指甲缝、手腕等处均被清洗干净。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三、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开窗通风换气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条件允许情况下,每天早、中、晩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

四、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不仅破坏环境卫生,还会传播疾病,吐痰时应将痰液用纸包裹,再将其扔进垃圾桶。乱扔垃圾不仅会影响环境整洁美观,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还会滋生蚊蝇,招引老鼠、蟑螂,导致疾病传播。

五、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

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烟草烟雾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完全禁烟是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有效措施。二手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他人特别是孕妇和儿童面前吸烟,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吸烟者应尽早戒烟,最终做到不吸烟。

六、少聚集,隔一米

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沬传播。飞沫传播发生在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安全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建议在旅游景区、商场、餐厅、医院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设置文明排队的地面指引标识和宣传标语,引导公众保持社交安全距离、自觉有序排队。

七、注重咳嗽礼仪,提升文明素养

新冠肺炎、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给他人。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使用后的纸巾扔入垃圾桶。如果来不及准备纸巾,可弯曲手肘,用手肘处的衣物遮掩口鼻,尽量避免直接用手遮掩口鼻。

八、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空气和飞沫中的细菌、病毒,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佩戴口罩前应洗手;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保持深色面朝外;金属条一侧在上,按压金属条使之紧贴鼻梁,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口罩要遮盖鼻、口和下颌。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应及时更换。废弃口罩不要随地乱扔,应投放到垃圾收集处。

九、倡导餐桌文明,推广分费公犊

餐桌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要做到合理备饭,不浪费粮食;讲究饮食卫生,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提倡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等消化道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传染给其他就餐者。集体就餐时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避免个人使用过的餐具污染公共食物,可以有效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此外,采用分餐制还可以根据每人每餐需要的营养搭配食物,定份定量,均衡营养,避免浪费,体现了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的生活价值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