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全球每天有超过4100人因结核病丧生,近28000人患上这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指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以肺部最为常见。
肺结核常见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超两周或痰中带血,全身症状有午后低热、盗汗、胸痛、胸闷、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二、感染结核菌后,哪些人容易发生结核病?
免疫力较低的个体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后易发生结核病:婴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肾脏病患者、HIV感染者等,以及由于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因素造成免疫力降低时,感染后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较高。
三、预防结核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最重要
新生儿要尽快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保持干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注意室内通风;尽量少去人群拥挤的室内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四、患了结核病,怎么办?
结核病是一种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使用抗结核病药物同时,必须增加身体抵抗力,加强营养。
1. 规范化治疗,进行全程、按时、规则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时复诊检查;
2. 保持乐观情绪,适当锻炼,戒烟酒,劳逸适度;
3. 注意饮食调理,食补宜“三高一多”,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多膳食纤维和水。
五、警惕校园传播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一旦出现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容易造成结核病在校园的传播流行。
同学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手帕或手肘衣物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在校期间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生活要有规律,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营养;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心理,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发病机会;一旦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有咯血症状,应该及时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