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以“四个抓手”打通文物保护利用“四条路径”

近年来,万州区结合自身实际,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以“四个抓手”打通文物保护利用“四条路径”,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政府主导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柱山乡政府回购文氏宗祠、王氏宗祠、柱山寨堡群等文物产权,文物部门拿出专项经费支持修缮保护,乡政府围绕这些重点文化地标打造特色展览,并在周边建成林下茶叶基地100余亩。让文物活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互融互促,2023年获评“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二是以国企平台为抓手,助推文旅融合之路。由区政府牵头,将修缮后的何其芳故居委托三峡传媒集团代管运营,并联合民营企业中汉教育集团,将何其芳故居打造成为集劳动实践、红色教育和非遗传承于一体的教育基地,确保文物建筑有人管、利用好、出效益。自2023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7万人次。
三是以多方参与为抓手,形成共建共享之路。2023年,区文物局对杨家山祠堂修缮保护给予100万元补助,杨氏族人组织募捐筹集,解决修缮工程140万元资金差口。白羊镇政府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保障后期陈列布展经费。通过合作共建,解决文物保护利用经费问题,共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现文物共建共享目标。
四是以保护义务为抓手,推动矛盾化解之路。文物部门和乡镇干部积极与未定级文物点姜氏宗祠产权人沟通,不断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最终得到了群众认可,由产权人集资70余万元,以文物建筑原有风貌进行修缮。保留文物完整性,留住乡愁记忆的同时,又兼顾了居住实用性,有效化解私有产权文物保护的突出矛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