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今年已关闭禁养区内28家畜禽养殖场

▲涂刚肉牛养殖场设施拆除后变得干净了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保护一江清水,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万州今年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关闭非建成区禁养区内28家养殖场,整治了52家畜禽养殖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万州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善了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城乡环境发生了新的改变。
年底前全面关闭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近日,记者来到甘宁镇崔炳建养殖场,这是一个处于万州大瀑布风景区内的养殖场。十多年前,崔炳建从老家李河镇来到甘宁镇栏桥村发展生猪养殖,养殖场常年存栏生猪500头,圈舍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是一家规模养殖场。由于规划调整,原来的适养区变成了现在的禁养区。
在风景区内,崔炳建也意识到自己的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苦于关闭或者搬迁费用较大,未能关闭。今年万州为推进养殖场的关闭与整治工作,出台了一些鼓励奖励措施,经农委及乡镇工作人员的政策宣传与政策引导,在9月中旬,崔炳建彻底将养猪场关闭,并拆除了所有养殖场设施。在政府的引导下,崔炳建在甘宁镇适养区冠丰村四组流转了500亩土地,重新修建了一个可以养殖1000头生猪的规模养殖场。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崔炳建在修建养殖场时,更加注重对生猪养殖产生粪污的处理,养殖场实施了雨污分流,减少污水的产生量,对猪粪实施干湿分离,堆码发酵,减少污物的排放量,养殖场全部污水经过沼气处理后,以水肥用于蔬菜、果园的浇灌,干粪发酵后直接作为农家肥用于种植业。实现了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利用。“这次要把解决养殖污染放在首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崔炳建说。
同在禁养区内的甘宁镇栏桥村王奉养猪场,二十多年前建成投产,养殖圈舍面积850平方米,常年存栏生猪200多头。目前该业主已自觉停止养殖行为,同时拆除了养殖设施。到适养区内的新乡镇新建了一座常年存栏生猪5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废物也是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据了解,全区养殖区域划分后,2016年关闭城市建成区内禁养区养殖场54家。今年已完成禁养区内28家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工作,正在清理关闭禁养区内的其他养殖场,年底前依法全面关闭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养殖场外再没有难闻的气味和到处乱流的粪污……”近来,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除了得益于对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的关闭外,还对52家畜禽养殖场实施了整治。
为加强粪污利用率,对周边有配套农田、山地、果林或蔬菜园,消纳土地充足的畜禽养殖场,鼓励采取“种养结合、生态还田”模式。在龙沙海螺村建新养殖场,结合养殖场建设,种植柑橘,发展“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利用沼气渣和猪粪等有机肥进行种植,既解决了柑橘生长的粪肥需求,又解决了养殖污染排放难题。
建新养殖场发展的“猪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是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的一个缩影,今年计划完成的52家3.2万头生猪当量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治。
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完善了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发展循环农业变废为宝,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污、废水得到了有效循环利用,让农村规模养殖告别脏乱差,万州城乡环境发生了新的改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