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委员会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基层政务公开 > 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 > 教育督导 > 学校督导评估
[ 索引号 ] 1150010100863020XE/2025-0015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万州区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7-03
[ 发布日期 ] 2025-07-03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万州区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通知

日期:2025-07-03 来源:万州区教委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开展万州区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

         

 万州教督〔2025〕6号

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委直属有关单位,教育督导责任区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区域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万州区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旨在检查各中小学德育实施的效果,督促各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评估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评估细则》的制定以国家、重庆市德育政策法规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导向,引导各中小学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德育工作符合时代要求和我区教育发展需求。

(二)全面性原则

评估内容涵盖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德育目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维度,全面考查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系构建、组织实施和效果达成情况。

(三)发展性原则

注重对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过程和成长进步的评估,通过纵向对比分析,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三、评估内容与标准

《评估细则》从课程育人(17分)、文化育人(15分)、活动育人(30分)、实践育人(8分)、管理育人(20分)、协同育人(10分)等六个重点内容,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并明确了具体的评估内容与标准(详见附件)。

    四、评估实施程序

(一)学校自评

成立由书记(校长)牵头的自评工作组,按照《细则》逐项自查,形成包含问题清单、整改台账的年度德育工作报告。请各学校于20254月中旬完成自评及整改工作,并于425日前将自评报告(含自评得分)报送基教科(区教委519室),电子件传邮箱:346781094@QQ.com

(二)区级评估

区教委将于4月下旬开始,组织督评组开展现场评估(具体事宜另行通知),并根据得分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

(三)问题整改

实地督导评估结束后,区教委将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各中小学要针对督导反馈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认真加以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区教委。

五、强化结果运用

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内容,作为文明校园评选、特色学校认定的重要依据。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开展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为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注重学习,提高认识

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市教委、区教委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入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评估细则》,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政策要求和导向,不断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各中小学要加大对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务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工作理念、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等,引导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附件:《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细则(试行)》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

                              2025314

(联系人及方式:骆秋玲,58242674;张书政,58255756 )


万州区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细则(试行)

一级
指标
A

二级
指标
B

评估要点

主要观测点

信息采集


自评分

复评分

总评分

A1
课程育人
17

B1
德育课程

C1
①课程开设: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杜绝课程挪作他用现象。
②师资配备:思政课专职教师小学阶段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中和高中阶段按要求配齐配足。
③教学观摩:每学年高质量开展全校性道法(政治)课或少先队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德育实效。
④领导听课:校长和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按要求深入听、评道法(政治)课、班()队课,以引领课堂德育教学提升。

D1
①开齐、开足、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无挪作他用现象(1分);
②思政课专职教师小学阶段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初中和高中阶段按要求配齐配足(1分);
③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全校性的道法(政治)课或少先队活动教学观摩活动(1分);
④每学年校长听、评道法(政治)课、班()队课共不少于2( 1),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不少于4( 1)

查看课表
问卷调查查听课本查备课本

5

B2
学科渗透

C2
①理论学习践行: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学习融入教学计划,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②核心价值氛围:营造浓厚且具实效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③学科德育融合: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深度挖掘德育元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

D2
①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的学习(1分);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浓厚,学生普遍知晓(1分);
③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育人氛围浓、育人功能强,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内容,(2)

访谈学生
查阅资料
查备课本

4

B3
课程体系

C3
①构建特色鲜明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办学理念、地域文化与学生需求,确保校本课程、特色社团及课后服务活动与德育目标深度融合。

D3
①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有校本课程、特色社团、课后服务等(3)

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3

B4
专题教育

C4
①法治教育落实:法治副校长切实履职,每学年按时到校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性高的法治教育辅导。
②多元专题推进:认真组织禁毒、预防艾滋病、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明礼仪、生态环境、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确保教育计划详实、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D4
①学校聘有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校长每学年到校作法治教育辅导报告不少于2(1)
②认真开展禁毒、预防艾滋病,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明礼仪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4)


查阅资料

5

A2
文化育人
15

B5
校园文化

C5
①环境文化打造:三风一训突出办学特色与价值追求,及时准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校园自然环境与文化氛围营造,确保常规德育阵地内容鲜活、教育性强。
②核心价值呈现:校园显著位置规范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办公室与各功能室布置彰显文化育人功能。
③食堂、宿舍管理育人:强化食堂卫生与用餐秩序管理,培养学生文明用餐习惯;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营造温馨和谐宿舍文化。
④创文活动深化:扎实开展创文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创文氛围,促使校园环境与师生行为符合创文标准。

D5
①有三风一训,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内容,校园自然环境净化、绿化、美化(1)
②宣传栏、广播站、墙报(板报、黑板报)等常规德育教育阵地齐全,作用发挥良好(1分);
③进校园显著位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示(1)
④办公室、各功能室规范整洁,办公室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体现其特点的文化氛围(1分);
⑤食堂卫生整洁(0.5分),师生用餐秩序良好0.5分);
⑥学生宿舍管理规范有序(1分);
⑦积极开展创文宣传活动,营造浓厚创文氛围(1分);
⑧校园环境符合创文标准,无不文明现象(1分)。

实地查看

8

B6
班级文化

C6
①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每学年举办的培训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班级要有积极向上的班训、班级公约等,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②班级环境布置:班级的图书角、班级绿化等布置要符合育人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室要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时刻提醒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D6
①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培训(1)
②班级有班训、班级公约等(0.5)
③班级有图书角、班级绿化,教室布置符合育人要求,文化氛围 浓厚(0.5)
④每个教室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1分)。

实地查看
访谈师生

3

B7
校园广播站

C7
①健全校园广播站管理制度,保障定时广播,丰富广播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D7
①学校建有校园广播站,有相应的管理制度(1)
②每周定时广播,学生参与广播站宣传(1)


实地查看查阅资料

2

B8
网络文化建设

C8
①平台建设应用:积极构建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拓展校园网站、信箱、微信群、QQ 群等宣传交流平台,提升网络德育活动实效。
②网络道德培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开展预防网络沉迷等活动,健全网络宣传管理制度,营造清朗校园网络文化。

D8
①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信箱、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会、家校互动等活动(1)
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开展预防网络沉迷等教育活动,引导教育学生健康、文明、安全上网,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0.5)
③加强网络宣传管理(0.5分)


实地查看
访谈师生查阅资料

2

A3
活动育人
30

B9
养成教育

C9
①规范养成落实:深入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②学生行为观测:全面观测学生校园行为规范与文明礼仪表现,及时反馈与纠正,培养良好习惯。
③读书活动深化:每学年精心组织主题读书活动,明确目标、丰富方案,注重活动总结与效果提升。

D9
①扎实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教育,宣传氛围浓厚、有方案、有举措(2分);
②查看学生校园内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状况: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间活动的秩序、路队的整齐程度、就餐的文明行为等。(2分)。
③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主题读书活动,有活动方案和总结(1)

实地观测
访谈师生

5

B10
主题活动

C10
①学校德育引领:每月制定贴合学生成长与社会需求的德育教育主题,完善学校计划与总结,指导班级创新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班(团、队)会教育活动。
②专题活动拓展:每学年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专题教育活;组织学生开展创文实践活动,提升活动质量与影响力。

D10
①每个月有德育教育主题,学校有计划、有总结(2)
②班级根据学校德育计划开展每周班(团、队)会教育活动,有活动教案等资料(1)
③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师生广泛参与的专题教育活动(3)
④组织学生参与创文实践活动,有方案和记录(2)


查阅资料
访谈师生

8

B11
典礼活动

C11
①升旗仪式规范庄重:严格规范每周一及重大节假日升旗仪式,确保国旗下讲话主题明确、教育性强。
②典礼方案完善:精心策划开学典礼、散学典礼与入团、入队仪式,完善方案与资料记录,发挥典礼育人功能。

D11
①每周一和重大节假日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仪式规范、庄重,国旗下讲话主题明确、贴近实际,有讲话文稿(1)
②每学期举行开学典礼、散学典礼,有方案,有图片(2)
③每学年举行入团、入队仪式,有方案,有简报(2)

查阅资料
访谈师生

5

B12
心理健康

C12
①师资配备专业: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保障专职教师资质、提升兼职教师素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②辅导室建设与开放: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咨询)室,保证开放时间,健全咨询记录与档案管理。
③档案规范、干预有效:建立 “一生一策” 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定期分析评估档案。
④教育活动多样实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宣传,举办专题家长会与团辅活动,强化心理健康筛查与结果运用。

D12
①学校配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专职教师有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或心理学相关专业毕业,兼职教师必须参加过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分);
②有心理辅导(咨询)室,布置规范,学生在校期间开放心理辅导室,每周课外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2分);
③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2分),及时对学生不良行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并有记录(1分);
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宣传活动,每期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家长会(2分);
⑤每期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团辅活动(1分);
⑥增加心理健康筛查及结果运用,典型案例等(1分)。

查阅资料
实地查看查活动记录

10

B13
关爱活动

C13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完善联系关爱机制,开展针对性关爱活动并详实记录。要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特殊群体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活动记录要详细、真实,同时要配有实景图片,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

D13
①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开展集体生日、红色研学及其它关爱活动,有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帮扶记录、活动记录、实景图片等(2分)。

查阅资料

2

A4
实践育人
8

B14
实践活动8分


C14
①科学统筹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安排,注重学生实践收获与能力提升。
②合理利用实践场所:建设校级社会实践场所,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③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团日队日活动开展校外实践,丰富活动记录与典型案例。

D14
①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中灵活安排研学旅行(2分);
②建有校级社会实践场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分);
③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等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至少1次(2分)。
④增加活动记录、典型案例、实景图片。(1分)


查阅资料

8

A5
管理育人20

B15
组织机构

C15
①德育领导有力: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保障定期会议与办公条件,推进德育工作部署落实。
②学生组织健全:完善班(委)、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机构,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
③品牌建设推进:成立德育品牌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规划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D15
①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德育处或教导处(规模较小的学校可由教导处1名副主任分管德育),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人员分工明确,职责落实(2)
②班(委)、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分工明确,党建带团建、队建开展工作(1分);
③成立德育品牌建设工作小组,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和目标(1分)。


实地查看
查阅资料

4

B16
管理制度

C16
①德育计划科学:制定系统、前瞻、可行的学年德育工作计划,涵盖德育各方面工作。
②常规检查落实:完善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公示制度,强化结果运用,激励班级管理提升。
③表彰制度完善:健全表彰激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及学生评选活动,激发积极性。
④品牌激励创新:建立德育品牌建设激励制度,鼓励创新德育模式,培育学校特色品牌。

D16
①每学年有德育工作计划(1分);
②建立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公示制度,并以此作为流动红旗、先进班级、示范班级等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2分);
③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先进班集体等(2分);
④建立德育品牌建设激励制度,鼓励创新德育工作模式(1分)。


查阅资料

6

B17
教师垂范

C17
①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言行举止,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②关爱学生成长:教师关爱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③家校关系和谐:促进学校教师、师生与家校关系和谐,提高家长对教师师德满意率,强化家校沟通合作。

D17
①教职工精神面貌好,仪表端庄,言谈举止文明(1分);
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2分);
③学校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和谐融洽,家长(学生)对教师师德满意率80%以上(2分)。

实地查看个别访谈
问卷调查

5

B18
素质评价

C18
①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多元科学评价机制,确保评价方式合理、材料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发展。

D18
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有成效,形成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评价方式(手段)科学,可操作性强(1分),有评价材料(1分)。

查阅资料

2

B19班主任工作

C19
①工作管理提升: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健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
②工作记录规范:规范《班主任工作手册》《班务日志》记载,全面反映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情况。

D19
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培训、考核、激励等机制健全,有记录(1分),有考核评价方案(1分);
②《班主任工作手册》《班务日志》记载齐全规范(1分)。

查阅原件
查阅记录

3

A6
协同育人10

B20家校社共育

C20
①健全家校组织机构、丰富家校活动: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机构,用好家校联系手册,丰富家校活动形式,增强家校沟通合作。
②加强家校沟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拓宽沟通渠道,领导带头家访,班主任落实家访任务。搭建家庭教育互动平台并开展有效互动。
③组织家长会:每学年创新开展不少于 2 次家长会,促进家校深度交流。
④构建教联体:构建家校社教联体深度融合机制,整合校外德育资源,开展联合育人活动。
⑤联动关工委:建立学校关工委组织机构,加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

D20
①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健全,有家校联系手册,积极开展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家校活动(2分);
②家校联系制度完善,沟通方式多样有效,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至少对每位学生开展一次家访,且有记录(2分);
③每学年召开家长会不少于2次,形式有创新(2分);
④构建家校社教联体深度融合机制,联动相关部门,用好校外德育资源,定期开展联合育人(2分);
⑤建立学校关工委组织机构,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辅导员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作用,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活动(1分);
⑥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互动平台,并开展有效互动沟通活动(1分)。


查阅资料
师生访谈问卷调查

10

加分项目

①本学年度德育经验在区级(含)以上德育专题会议交流,按区级每次1分、市级2分、国家级4分标准加分;
②本学年度德育特色活动在区级(含)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按区级每次0.5分、市级1分、国家级2分标准加分,该项累计加分不超过5分;
③本学年度承担德育研究课题并结题:按区级1分、市级2分、国家级4分加分;本年度德育典型案例(德育论文)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按1分,0.75分,0.5分/篇加分,区级获奖不加分。
④本学年度为区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德育工作相关会议提供观摩现场,按区级0.5分、市级1分、国家级2分标准加分;
⑤成功创建特色(项目)学校、德育品牌或通过特色教育复评验收,按区级1分、市级2分、国家级4分加分(以文件时间加分);
⑥积极参加各级文明校园申报,成功评为市级文明校园加2分、国家级文明校园加3分;
⑦有校报(校刊)加0.5分,定期编辑校报(校刊)加0.5分;
⑧有校园电视台加0.5分。
注释:加分上限不超过20分。



查阅原件查阅资料

扣分项目

①未按规定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布置的专项德育工作的,每项(次)扣1分;无故不参加区级德育活动(教研活动、赛课活动、观摩等),每人次扣0.2分;
②学生违法犯罪,每人次扣2分;
③教师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每人次扣5分;
④发生校园重大安全责任事故,1次扣10分。
注释:扣分项目无上限。

以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记录为准

总分

测评成绩=总分+加分项目-扣分项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3月14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