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育融合”不负所“托” 万州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记者 李成敏
0—3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初始阶段,能否同时给予他们日常生活的照护与生长发育的监护?“医育融合”模式,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为提升托育服务水平,作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万州积极探索创新之路,整合医疗资源,“医育融合”模式正在万州落地、生根、发芽、开花。
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结对子”共育花开
“双手十指相扣,手掌根部重叠,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肘伸直,垂直向下用力……”近日,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急救课在复兴路幼儿园拉开帷幕,卫生健康指导员李丽莎围绕海姆立克、心肺复苏等急救法的原理及急救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强调了急救中的注意事项,并结合当前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疾病高发的特点,提醒保育师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去年,太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托育机构“结对子”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防控、人员培训等专业健康服务,促进在托婴幼儿健康成长。
“目前,我们与辖区10家托育机构签约,依托家庭医生团队、卫生健康指导员,为托育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指导,并通过健康体检,建立‘一孩一策’健康管理档案,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养育照护指导。”太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根据在托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每季度开展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内容为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和个人—社会行为等四大行为领域,共105个项目。通过精细筛查,对于一些发育异常的小朋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纠正,让孩子尽快回归正常生长轨迹。
据了解,为守护辖区婴幼儿身心健康,近年来,依托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了万州区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形成1个指导中心+52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N个家医团队的“1+52+N”服务体系。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门诊,覆盖婴幼儿早期发展健康评估、干预治疗、卫生保健等内容,累计服务18万余人次。开设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咨询门诊,承担渝东北片区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职能,服务近10万人次。
同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130余个托育机构“结对子”,全覆盖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一孩一策”健康管理档案。打造全市首批“五心”妇幼保健院,完善出生缺陷监测和三级预防体系,设立国家级、市级监测机构5家。去年以来,新创建妇幼相关国家级特色专科2个、市级特色门诊2个、AAA级儿童标准化门诊2个。
此外,还组织开展首届三峡医育康养研讨会,邀请国内医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育融合”相关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托育服务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医育理念和模式,为推动医育规范化、创新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借鉴。
依托医院、学校医疗资源共筑托育屏障
走进天使之星托育中心,只见一座独立的二层花园合院内,黄墙乌瓦,静谧温馨。
天使之星托育中心依托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疗资源,每年免费为在托幼儿开展健康体检,制定个人健康发展计划。其体检包含基础体检、生长发育测量、听视力筛查、骨密度筛查、神经发育评估等项目,对幼儿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能力、个人社交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测评。同时,中心还结合幼儿实际体检结果在儿保专家的指导下为婴幼儿量身定制健康发展计划,包含对家庭养育的指导建议,从而使家园共育,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据介绍,婴幼儿入托期间,保教人员还会观察婴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健康、进餐、饮水、排便、睡眠、动作发展、语言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每日做好书面记录,每周向家长反馈,并于次周收集婴幼儿在家的表现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家园双方对婴幼儿的入托表现、发展水平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能够及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婴幼儿的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状态。
“孩子入托最担心的就是安全和健康,现在托育中心有了专业医疗资源托底,让我们家长又省心不少。”家长何女士说。
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托育中心,依托学校以及附属医院资源优势,让“医育融合”落地生根。
除了有学校附属医院的医生定期到托育中心坐诊,为婴幼儿提供健康检查,生长发育监测、建立健康档案,还依托中医药优势,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小儿中医养生适宜技术,比如小儿推拿,五禽戏、艾灸、中药浴、中药药膳等,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调节小儿脾胃功能等,并有高级营养师根据每个宝宝的个体情况制定膳食搭配方案,保证宝宝的营养摄入全面均衡。
同时,定期对保育师开展医疗保健技能培训,比如婴幼儿心理健康、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等。
在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托育中心负责人看来,通过“医育融合”,托育中心的老师们学习到很多有关儿童保健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不适,并通过早期预防来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大大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水平,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