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组合拳” 严守“防贫关” 织牢“防贫网” 我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农户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夏荣伟 文/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我区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关键抓手,打出“组合拳”,严守“防贫关”,织紧“防贫网”,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建机制严守“防贫关”
我区制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对象认定和风险消除程序、帮扶措施制定及落实等,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返贫问题。
成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专项工作组,负责定期研判、调度全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基层工作落实。
建立全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汇总、通报工作进展,畅通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和比对机制,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信息动态共享。
建体系打出“组合拳”
我区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落细落实一揽子帮扶政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就业创业、产业资助、小额信贷、就业培训、兜底保障等开展针对性帮扶。
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为每名监测对象至少安排1名乡镇干部或者驻村干部作为监测帮扶联系人,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帮助落实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其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建队伍织牢“防贫网”
我区还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吹哨人”队伍,镇乡干部、驻村干部、村社“两委”、村(居)民小组长等担任“吹哨人”,形成“镇乡主要负责人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小组长包户”的“四包”网格化监测体系,实行每周“网格监测”、每月“分析监测”、每年“集中排查监测”,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及时开展了集中排查。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组建信息员队伍,及时采集更新监测对象个人信息,维护系统数据。打通农户自主申请、干部入户走访、行业数据比对和三方单位反馈“四位一体”的信息反馈渠道,结合干部入户、村级小喇叭广播等,加强政策宣传,及时发现风险点,确保“应纳尽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