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街道打好“劝导+整治”组合拳 刷新城市文明底色

志愿者在路口引导行人过马路。
记者 陈敏 文/图
“请您走斑马线”“师傅,请稍等,让行人先过。”“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粪便。”10月15日下午五点半,正值出行高峰,中天广场路口车流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陈莉站在路口一侧,面带微笑,不时向过往行人和车辆发出温馨提示。在她的引导下,车辆在斑马线前缓缓停下,行人快速通过,以往偶尔可见的横穿马路现象已难觅踪影。 “每天早晚出行高峰时段,我们都在这里。”趁着间隙,陈莉对记者说,“以前不少人为了省几步路,从公交站直接斜穿到对面,看着心惊。现在经过持续劝导,变化真的很明显,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走斑马线、等红灯了。” “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粪便”“行人过马路请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翻越栏杆。”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各个文明劝导点不仅有志愿者,还配备了循环播放文明提示的小喇叭,将文明理念持续注入市民的日常。 据介绍,牌楼街道将文明劝导力量精准投放在早晚出行高峰的主要交通路口,通过持续、温和地劝导,涵养市民的文明习惯。不仅如此,街道还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通过发放文明养犬宣传页、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向养犬群众普及依法养犬知识及未牵绳伤人后养犬人的赔偿责任后果,引导其做到出门遛狗要牵绳、及时清理粪便等。 在开展文明劝导的同时,牌楼街道还在整治“无事酒”上持续发力。街道明确划出“红线”:仅允许操办婚嫁酒、丧事酒,其他各类“无事酒”一律禁止。同时,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不要彩礼、不搞铺张、自立创业的清新婚恋观,反对低俗表演和封建迷信活动。 为确保整治成效,街道还构建了宣传引导与规范处置并举的长效机制。 “软”引导方面,街道修订完善了《居民公约》,将不操办、不参与“无事酒”与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评选挂钩,并纳入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 “硬”约束层面,街道严格执行酒席事前申报审批与备案制度,对违规行为“零容忍”。普通居民违规操办,将依据《居民公约》进行处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或参与,将由纪工委依规严肃问责。 此外,街道还制作“抵制无事酒倡树新风尚”短视频,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自觉抵制“无事酒”的意识。 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牌楼街道通过“劝导+整治”的组合拳对横穿马路、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现象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让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如今,各个交通路口通行有序,车辆礼让行人成为许多司机的自觉行为;随意横穿马路的身影少了,牵着绳遛狗、自觉清理宠物粪便的市民多了。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人情往来间,“无事酒”的歪风得到有效遏制,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崇尚节俭、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逐渐成为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