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法治护航“安薪”路

日期:2025-05-23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核查农民工工资发放记录。

记者 应凤林 文/图

核 心 提 示

农民工工资支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事关万千家庭的生计冷暖,也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万州区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为笔,以多方协同为墨,绘就了一幅守护劳动者权益的生动画卷。

从农民工脸上绽放的安心笑容,到企业轻装上阵的蓬勃活力,再到监管体系的高效运转,万州区用实践证明:法治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器,更是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实基石。

以民为本:让“忧薪”变“安薪”的暖心实践

傍晚,万州区海悦城项目建设工地,塔吊的钢铁巨臂缓缓停歇,农民工吴洪波回到宿舍。这时,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他点开一看,是“工资到账”,瞬间笑容满满。

“以前最怕年底讨薪,在寒冬腊月里守着,磨破嘴皮子都不一定能拿到钱。现在每个月20号工资准时到卡,政府搞的那个保险机制硬是好,现在干活踏实安心!”吴洪波感慨道。

吴洪波的安心,源自万州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的推行。2023年8月以来,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探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同时探索建立保证保险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随着相关制度和机制的落地,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在区人力社保局保证金业务经办科室,工作人员蒋璐每天都要面对电脑屏幕上不断更新的“红黄蓝企业名单”。“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数量、举报投诉处理情况、‘一金三制’落实程度等具体指标,对全区建筑企业进行动态评估。”

蒋璐介绍,“蓝名单”企业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选择用保证保险替代现金存储的方式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而“黄名单”企业则需接受保险公司严格的风险评估,“红名单”企业则直接被取消选择用保证保险替代现金存储的资格,只能用现金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协同共治: 织密保障工资支付的法治网络

万州区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创新,构建起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协同的立体防护网。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民生服务专区,中核华泰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亚军深有感触:“作为‘蓝名单’企业,我们1000万的项目需缴存20万保证金,之前要用20万现金来存储,现在用保证保险一分现金不用交!这笔钱可以投入到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上,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要是上了‘黄名单’‘红名单’,待遇天差地别——这也倒逼我们必须守好规矩。”

保险公司在这一机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人保财险万州分公司副总经理白波带领的保后监管团队,每月都要奔波在各个建筑工地之间。

“我们的核查工作细致到每一个环节,考勤数据、银行代发流水、农民工签字的工资发放表必须完全一致。”白波展示着手中的核查表内容,“一旦发现异常,比如某名工人考勤满勤但当月却没有工资足额发放记录,我们会及时将相关信息推送到人社部门,再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重点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的欠薪隐患事前化解。”

就在上个月,正是通过这种多方联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化解了一起潜在的欠薪隐患。

从制度设计到执行监管,从风险预防到快速响应,万州区的创新实践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上了多重“法治锁”:选保险公司有“备选库+动态退出”机制,确保合作机构的专业性和可靠性;管企业有“红黄蓝名单”动态管理,形成有效的信用约束;防风险有“保后监管+实时预警”系统,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数据见证成效:试点以来,全区未发生一例保险赔付,欠薪投诉下降37%,调解处置率提升至96%,3万余名农民工的工资得到坚实守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