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帮扶“小车间”助力增收“大作为”

村民在采摘羊肚菌。
本报讯 (记者 夏荣伟 文/图)
在龙驹镇灯台村农业专业合作社门口,新挂的一块“万州区就业帮扶车间”牌子格外醒目,这是灯台村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就业取得的成果。就业帮扶车间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灯台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成立万州区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冬菇夏瓜”为主导产业,通过大棚轮作,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 目前,合作社种植有50亩羊肚菌,前不久开始上市销售。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们每天忙着采摘、运输、储藏、销售羊肚菌,大家分工协作,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除了鲜销羊肚菌,合作社还购置了烤箱,进行羊肚菌烘干加工,制作成包装礼盒,延长销售期。打开烤箱,只见层层叠叠的烤网上铺着一个个羊肚菌,一股清香味立即传来。 村民张维英表示,前些年村里发展产业以来,她一直在产业基地务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日子越来越幸福。 合作社的产业大棚内,还有出菇期较长的平菇,共有10余万袋,目前也在销售。宽大的菇棚里,一排排菌袋摆放整齐,朵朵如云的蘑菇从袋中“钻”出,层层叠叠、鲜嫩饱满、长势喜人,一股清新的菌香扑鼻而来。村民们忙着采摘平菇,每天能采摘1500公斤左右,发往城区的超市,或者通过网络销往四面八方。 村民杜兴英长期在合作社务工,她娴熟地用手掐住菇根,轻轻一扭,整朵平菇轻松摘下,不一会儿就是满满一箱。“我们在这里务工,每天有80元工资,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很满意。”杜兴英说。 就近务工的村民还有许多,去年12月,万州区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就业帮扶车间的建立,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就业帮扶车间,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灯台村党支部书记林森表示,村里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都在就业帮扶车间得到了就业安置。 除了万州区智富森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龙驹镇还有位于民义村的重庆新恒金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位于茶园村的重庆市丰禾山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就业帮扶车间认定,吸纳了一大批劳动力就近务工。接下来,龙驹镇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