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罗田镇晒“产业账本” 亮出百姓幸福新生活

日期:2020-10-23
语音播报

记者 黄玉保 通讯员 滕鹏

10000丛石斛、12亩何首乌和虎杖,一年赚8万元“雷都打不脱”;10头大肥猪,纯收入超过5万元……近日,记者行走于罗田镇,家家户户都“晒”出自己的“产业账本”,“谈”起脱贫致富信心满满,“亮”起幸福生活乐滋滋。

◆党委政府的“产业账”◆

罗田镇位于万州的东南部边陲,环境极好。然而,缺少支柱产业一直是制约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全区脱贫攻坚开始后,罗田镇14个村(居)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家家户户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基础设施改善了,可产业空虚仍是阻拦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拦路虎”。

“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产业发展是关键。”罗田镇组织委员魏国强介绍,从2015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深入分析村民致贫因素,找准“病根”,进一步完善帮扶举措,在加快扶贫步伐的同时,鼓足脱贫发展后劲。

“以‘五高产业’为主导,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六合、长堰等村土质疏松向阳,规划发展高山蔬菜1000亩、高山水果1800亩、烤烟2000亩以上;梓桐等高山村植被好,气候湿润,适合发展石斛、虎杖、油桐等中药材;加紧建设30个单元生态养猪项目,缺劳力、缺技术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增加收入……”

罗田镇党委政府的“产业账”,是当地聚焦产业扶贫、落实帮扶政策、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阳盛平的“帮扶账”◆

罗田镇中山村村民阳盛平曾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说起这几年一家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阳盛平感慨万千。阳盛平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与湖北利川接壤的高山村,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的她,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以前,一家人就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以前住的土坯房四处漏水,一到下雨天,都没法睡觉。”2017年,当地政府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惠民政策在离原址不远的地方为阳盛平一家建起了一幢青砖房。

“阳大姐,想要脱贫致富,得想门路才行。年轻时,你曾养过猪,再干起老本行怎么样?”镇村干部上门给阳盛平支招。

“政府提供了1万块钱的国家贴息贷款,镇上村里联合起来帮我出主意、盖猪圈、选猪种,并安排专业人员为我提供技术支持。从去年开始,每年还补助几千块钱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这些年国家对自己的“帮扶账”,阳盛平都记得清清楚楚。

“国家政策好,干部真心帮,我们自己也要往前冲。”阳盛平告诉记者,去年她养了10头肥猪,挣了5万多元。她已与丈夫商量好,明年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头。

◆谭时艮的“收入账”◆

“山高石头窝,出门就爬坡;挣钱无门路,雨水特别多。”罗田镇梓桐村石寨堂39岁的谭时艮告诉记者,一家四口,两个孩子读书,就靠他打零工和耕种几亩“风吹石头跑,地上只长草”的薄地生活,日子过得“憋憋屈屈”,脱贫攻坚开始后,谭时艮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5年,当地政府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差异发展思路,引进企业在石寨堂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石斛、何首乌、虎杖等中药材。

“老谭,你住的这个地方山场宽,气候湿润,适合发展中药材,只要你愿意,我们支持你,要不了几年就能打个翻身仗。”当年年底,帮扶干部上门给谭时艮做工作。随后,谭时艮参加了镇里组织的中药材种植培训班。

“每丛4.5元的石斛苗,市中药研究院补助1元,罗斛公司补助2.5元,我只需要掏1元,采收后由石斛公司上门按市场价收购,不用担心销路。”谭时艮说,今年,他一次性种植了10000丛铁皮石斛。为增加谭时艮脱贫致富的信心,当地政府给他申请了2万元的国家贴息贷款,谭时艮又种植了12亩地的何首乌和虎杖。

“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明年采收后,仅中药材一项,纯赚8万元雷都打不脱。”已经稳定脱贫的谭时艮说起自己的“收入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