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 半年完成情况

2024年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
半年完成情况
202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2.6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亿元,同比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13073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7天,同比增加16天。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保持Ⅱ类。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85元,同比增长5.7%。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壮大、迭代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迈上更高水平。工业强区劲足势好,博安建材固废综合利用等15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安佑生物饲料加工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工业投资增长7.3%;加快推进湘渝盐化20万电池级纯碱(一期)等技改项目54个,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8个;规上工业完成产值340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排名全市第5。新培育创建市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7个、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规上数字经济企业2家。万州经开区主战场支撑有力,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1%;限上批发与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28.5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6个,完成正式合同额160.61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现代服务业稳进提质,印发实施《万州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万州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家、引进品牌首店4家。交通银行万州分行开业运营,招商银行签订新设万州支行协议,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2%。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930标箱、同比增长400%;中欧班列(哈萨克斯坦—果园港—万州港)铁水联运模式在万成功试点。农业发展量增质优,第一产业增加值43.26亿元、同比增长3.8%。生猪出栏数产量同比下降3.5%,水果、蔬菜产量同比增长11.2%、4.4%,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华橙兴柑橘加工线顺利试产、鲁抗三叶中药材项目主体基本建成。成功申报重庆“渝十味”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第六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带动10个区县销售柑橘84.1万吨、交易额37.97亿元。
二是持续释放改革开放活力。迭代升级2024年度万州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张清单”,研究提出重大项目72个、重大政策47项、重大改革49项、重大平台35个。万达开云四地30余户工业企业形成配套合作,协作产值突破10亿元。建成万达开科技成果库、技术需求库。拟定税收服务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年度重点工作13项,川渝税费争议调解室调解21件税费争议。与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现代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批项目2500万元,联合招商到位资金1.9亿元,长安跨越采购两江新区5家企业6种汽车配件2142万元。区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正式挂牌,全面承接7大板块+56条跑道+456条子跑道,完成16个镇街L2级精细化实景图上线。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压减企业法人63户,全面完成政企分离改革,区级党政机关所属企业实现全部脱钩和集中统一监管;印发实施《万州经开区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方案》,1—6月,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23.8%;盘活存量国有资产92.38亿元,回收资金20.48亿元。深入贯彻落实万州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3.0版举措,深化政务服务“一窗综办”改革,234项服务事项周六可办、192项事项自助可办,上线企业开办等“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71件。引导4387名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新田港获国务院批复。万州综保区累计已签约及过会项目24个、协议投资22.55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1.3亿元、同比增长18.9%,实际使用外资567万美元。
三是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品质。实施高笋塘滨江片区等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6个,完成年度投资2.29亿元,牵头实施区级重点项目61个,完成年度投资30.12亿元,市级城市更新提升重点项目12个,完成年度投资7.77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海绵城市2.12平方公里、边坡绿化美化2万平方米、口袋公园3个。改造老旧小区121个、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47个。整治投用城区菜市场2个。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完成改造107户,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新开工安置房690套。深化“大城三管”“多勤联动”,整治存量违法建筑2.58万平方米、新增违法建筑1000余平方米,整治水箅子和井盖2779个。建成20个小微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019个。建成沙龙公园、牌楼等7处菜市场。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分类率达3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46%,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提档升级,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万州段加快建设,新田港二期等项目提速推进。万州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万州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7.58万人次,同比增长34.4 %。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重点工作,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新识别监测对象164户450人、风险消除299户696人,“一事一议”特殊医疗救助53人99万元。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兴村项目549个,累计投资16.9亿元,累计捐款捐物874万元。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2438人,发放补助资金350万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新开展189户“首厕过关共建共评制”示范建设,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04%,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覆盖率达8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1.8%。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5个、完成农村供水水质监测749次、改造农村危房79户。累计建成3个市级示范村,25个示范村通过区级初评,48个和美院落、87个达标村通过区级认定。新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报送2024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四季精品景点线路共5条,推介巴渝农耕文化一张图2024年夏季农耕文化体验精品路线和研学精品路线各1条。新建强村公司5家,带动4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大量农户增收。村均经营性收入45.2万元、村均经营收益12.73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6.8%,收入比缩小至2.16:1。做好三峡后续工作,申报实施三峡后续项目23个,争取三峡后续补助资金9.04亿元。
五是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深入落实“河长制”,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序时推进大周溪、新田河、新田水库等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全区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7万次,巡河完成率110.4%。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深做实林长制,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2.58万亩、渝东北岭谷区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2.6万亩。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总体形象进度达80%,预计10月底完工,联动开州区创建铁峰山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污染防范治理扎实推进,加快建设江南、何家岩污水处理厂,有序推进龙宝河、苎溪河、五桥河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46处,已完成治理23个,23个正抓紧治理,力争年底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清零。39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整治370个,完成率94.15%。开展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整治等专项行动,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7天,同比增加16天,PM2.5平均浓度34ug/m³,同比减少7ug/m³。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日常清运处理总量28500余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349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8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评比美丽庭院(院落)、清洁农户、卫生农户等1.6万余户。
六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1件市区两级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0.36亿元,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等3件已提前完成,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实施城市绿荫工程等12件大幅超过序时进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三峡医学中心、三峡医专附属中医院江南院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血液内科、整形外科获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一般项目。推进群众娱乐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成功举办2024年重庆万州环湖马拉松、3场大型商业演唱会,成功申办全国U系列青年篮球锦标赛男子组决赛、2024环三峡自行车赛和横渡长江系列邀请赛,完成“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演出进基层170余场、送综合性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96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战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893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13人、脱贫群众就业规模51398人,重点群体帮扶就业率100%;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新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722名。建成南京沙龙幼儿园、宁波幼儿园,增加学位630个;其芳小学、万中附小项目主体完工,2024年9月实现招生办学;新增婴幼儿托位648个;验收完成“渝馨家园”2家,新增残疾人就业40人,开展残疾儿童救助300名;开展“童心相伴”困境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服务146场次;举办妇女儿童关爱活动11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持续推进。规范城区治丧活动,城区集中治丧服务点加快建设,天城殡仪服务站建成投用、九池殡仪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52套、人才房100套,深入实施“保交楼保民生”重点项目,恒大御景半岛、绿地万萃城等3个项目全面复工,累计交付房屋3936套。
七是持续稳定社会大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今年1—6月,全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连续104个月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216个月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强化数字赋能、聚焦“五级贯通”,进一步加强应急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建设覆盖市、区县、乡镇、村居的五级指挥体系。全力畅通视联网连接,协调应急、林业、规资、水利等行业部门,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互联互通,实现一屏观全域,视频监控系统全面贯通。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持续推动完善“2+15+19+52+3+3”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完成“1+6+1”自然灾害应对处置操作预案体系迭代升级、完成镇乡街道和村社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防汛抗旱、辐射事故等专项应急预案的修编。开展消防、防踩踏、防地震等各类疏散演练600余场次,排查整治隐患122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处置攻坚战,充分发挥“五长”、网格员的“探头、前哨”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和源头化解,今年以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5702人次,化解率99%;排查矛盾纠纷9179件,化解8709件,化解率94.89%。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上半年全区社会面安全稳定可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