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情况

万州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情况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4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2亿元,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6%。具体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产业能级持续增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64家,新创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6%;新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新增市级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引育高层次人才300名;新登记科技成果63项,6项科技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6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围绕构建“5+10”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力推进工业强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30%,完成工业投资64.8亿元、增长10.7%,金龙高端装备线材线缆等22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特铝新材料等1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21家,新创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定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9%,税收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家。围绕构建“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出台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培育限上商贸单位50家,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3%、5.9%、4.3%、2.3%;鸿鸥广场商业综合体、百安港农产品批发市场、京东城市旗舰店开业运营,“2022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等展会活动实现交易额46亿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旅游节”、世界大河歌会,三峡古枫香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生城文旅街区开街运营,文体娱乐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8%;获批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成金融服务港湾21个,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7.8%。围绕构建“7+5”现代化农业体系,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链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5.9%;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新建和改建特色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2万亩,出栏生猪111万头;新建产地仓储冷链设施43座、农业智能物联网监测系统15套,四川港投生猪项目一期、农神集团生物有机肥厂建成投产;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5家,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2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5个;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名次位居全国第一。
二、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市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0%。完成江城品质提升、旧城更新、公交站场布局、农贸市场布局、殡葬设施布局等16项专项规划,建成规划展示厅、自然资源地理空间数据库。151个城市提升项目完成投资57.7亿元,西山公园提质改造、十七港埠等35个项目竣工,长江二桥至高铁片区连接道、北滨公园等116个项目加快建设,新建和扩建市政道路11条,东北部城市拓展区供水工程建成投用,江南水厂主体竣工。全国文明城区和国家卫生城区创建有序推进。清理利用闲置土地938亩建设公园广场、运动健身场所、公共停车场;新增城市绿地93.1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4个,绿化美化坡坎崖11.9万平方米;创建市容秩序规范化管理示范街17条,整治违法建筑81.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城市公厕15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万个,新建5G基站807个,整治窨井盖5795个。
三、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制定落实防止规模性返贫系列细化措施,整合资金6.8亿元、实施项目711个;新建帮扶车间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940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50个;结成“万企兴万村”帮扶对子638对,完成消费帮扶3.4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恢复耕地9338亩,实施撂荒地复耕复种5.2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4400亩。建成农村公路220公里、农村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50公里,枫木水库、青龙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完成农村供水保障项目53个,建成互联网镇1个、互联网村5个;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55个,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8个、美丽庭院500个,恒合乡五星村、柱山乡戈厂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恒合乡石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有序推进,《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立万达开产业联盟,万达开综合保税合作平台建设等21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等“六大功能载体”加快形成,探索实施28项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举措,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落地见效。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稳步推进,实施年度重大项目11个、重大事项14项、便捷服务事项7项。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共同设立10亿元现代产业投资基金,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园引培企业42家,到位中药材深加工项目等援助资金5275万元。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运营,签约项目6个、协议投资10.4亿元。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新田港区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年度审理计划;新增对外贸易备案登记企业17家,全年进出口总额51.9亿元、增长31.4%,实际使用外资780万美元。举办“全国知名企业万州行”等招商活动,新授牌招商引资联络站3个,签约大唐新能源等重点招商项目164个、总投资419.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7亿元。与墨西哥蒙克洛瓦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五、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入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田港物流园区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州港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郑万高铁建成运营,形成“两高两普”铁路格局,正式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万州北站日均开行动车增至60对;渝万高铁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渝西高铁开工。南环高速建成通车,80公里城市环线高速全线贯通,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格局;万达直线高速、开万梁高速加快建设。新田港列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二期项目有序实施,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建成投运;桐子园作业区改扩建提速推进。万州机场完成T2航站楼主体工程、飞行区内改扩建,运营国内航线32条,年旅客吞吐量61万人次。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列)、东南亚公铁联运冷链专线,新培育规上物流企业4家、3A级物流企业4家,港口货物吞吐量、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26.2%、16%。
六、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成功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完成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拆除和基础复绿,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4.3万亩、岭谷区生态修复9.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5%,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70.4%。扩容改造污水处理厂12座,新建和改造城乡污水管网223公里;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85%,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6.3%。实施庄子河、苏马河等8条次级河流综合治理,完成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100亩,新栽植中山杉1万株;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8个国市控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增殖放流鱼苗250万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7天、创历史新高,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稳定达标,PM2.5平均浓度同比减少5微克/立方米。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8万亩,农膜回收率达到87.1%。
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投入教育经费27.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所、中小学26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530个、义务教育学位3480个;“双减”成效持续巩固;万州二中实验中学建成投用,万州商贸中专恢复办学,6所城区优质中学与10所薄弱学校“一体化办学”,8所农村学校探索跨镇乡“农村学区制一体化办学”;重庆三峡学院更名大学有序推进,重庆幼儿师专新校区一期竣工,重庆三峡医专、重庆三峡职院、重庆安全职院等在万高校扩容提质扎实推进。投入卫生健康经费13.7亿元,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重庆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重庆全域肿瘤医院建成开诊,区疾控中心迁建、三峡国际健康城等项目有序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妇幼保健机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获批市级区域医疗中心,5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医共体成员单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增至530个。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3人、3.8人。兑现各类社保待遇76.1亿元,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优抚补助等资金4.2亿元。成功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705个。建成“渝馨家园”10家、劳动者港湾10个。整治老旧小区88个,加装老旧住宅电梯179台,完成255栋老旧建筑消防设施改造。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2000套。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52个,实施法律援助1480件。建成镇乡养老服务中心24个。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2015场,放映惠民电影8823场;新增健身场地2.5万平方米。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建立运行安全稳定和疫情防控“1+3”工作机制,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高效运行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转化机制,推动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段,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实施“安全大检查、百日大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处置国贸中心房屋安全隐患,完成高笋塘小游园、小天鹅市场等一批沉积多年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科学处置燕山、后山等森林火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40%以上。深入开展“治重化积”“集中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群众9850人次、解决问题9838件,区级领导包案化解突出信访问题11件,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268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99.98%、群众满意率98.9%。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可防性案件、侵财案件分别下降36.9%、22.5%。
专栏1 2022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一、生态环境治理:瀼渡河(甘宁段)水生态修复、高笋塘片区雨污分流等项目竣工。万一中至驸马片区库岸及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恒泰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交通物流建设:郑万高铁、南环高速、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建成通车。渝万高铁、新田港二期工程、万达直线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成达万高铁、渝西高铁、开万梁高速开工建设。 三、城市品质提升:经开大道延伸段、红花码头节点景观提升改造等项目竣工。密溪沟渡改桥、长江二桥至高铁连接道、北滨公园、天生城大遗址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疏港大道拓宽、长青路道路绿化品质提升、三峡文化园文化植入及三峡移民文化主雕等项目开工建设。 四、乡村振兴:石笋沟水库、枫木水库等项目主体完工,青龙水库、大滩口水库灌区渠道烟草援建水源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17个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开工建设。大滩口水库扩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产业发展:九龙万博特铝新材料、博联能源热电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菲达旭LED芯片研发和智能灯具生产、诗仙太白技改扩能、中通快递渝东(万州)智能科技产业链园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能源高端装备线材线缆、德康年产50万吨饲料、三峡生物微生物饲料加工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六、社会事业发展: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万州二中高峰校区建设工程一期等项目竣工。智慧医疗一期项目基本建成。三峡国际健康城三峡医学中心一期、重庆三峡医专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 |
表1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2年目标 |
完成情况 |
1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6左右 |
3.5 |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 |
10 |
市级暂未反馈 |
3 |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29 |
29 |
4 |
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 |
12 |
13 |
5 |
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
4 |
市级暂未反馈 |
6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6左右 |
3.1 |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7 |
-0.9 |
8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0 |
0.1 |
#税收收入增速(%) |
-9.5 |
-9.4 | |
9 |
R&D占GDP比重(%) |
1.7左右 |
市级暂未反馈 |
10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3 |
3.5 |
11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
330以上 |
347 |
12 |
长江干流水质* |
总体保持II类 |
稳定保持II类 |
13 |
森林覆盖率(%)* |
56.5 |
56.5 |
14 |
节能减排降碳* |
上级下达任务 |
市级暂未反馈 |
15 |
进出口总额(亿元) |
50 |
51.9 |
16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1.6 |
口径调整 |
17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5 |
7.7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8 |
7.6 | |
18 |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3.5以下 |
1.6 |
19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9以上 |
70 |
20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2.5以上 |
3 |
21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以内 |
5.5以内 |
22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
3以内 |
2.1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