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万州区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

【部门解读】区人力社保局、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万州区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
近日,《重庆市万州区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方案》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精神,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5〕18号)要求,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更好服务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方案》。
二、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附件”等4个部分。
(一)工作目标。加快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聚焦产业发展,持续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增强人口聚集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优化就业帮扶措施,提升农民工群体就业收入,让农民工回得来、有工作、发展好。提出“2025年,全区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1.5万人,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0.6万人;2027年,全区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4.5万人,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1.8万人”的目标。
(二)重点任务。共包含10个方面、54条具体措施。
一是优化就业生态,扩大就业容量。包括落实减负稳岗政策、支持行业扩大就业容量、开展专项供需对接活动3个具体方面;二是深挖市场潜能,激发就业活力。包括加快万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区域性特色枢纽经济区等7个具体方面;三是立足本土特色,打造劳务品牌。包括打造高品质服务型特色劳务品牌、落实政策补助、实施家政品牌培育计划、开展鲁渝劳务品牌互培活动4个具体方面;四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内生动力。包括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组织开展项目制培训、做好农民工转岗技能培训、实施企业职工学历技能双提升计划等5个具体方面;五是搭建公共平台,促进就近就业。包括推进万州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用好就业品牌、深化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4个具体方面;六是开展对接活动,促进人才回引。包括动态摸排市外万州籍农民工就业信息、开展市外乡情回引和市内市外招聘活动2个具体方面;七是优化创业环境,鼓励返乡创业。包括优化创业环境、引导返乡创业、健全招商项目落地全程服务机制、落实创业政策补贴6个具体方面;八是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包括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加大困难农民工帮扶、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等6个具体方面;九是实施劳动维权,保障劳动权益。包括推动社保高质量扩面、落实超龄人员工伤保险参保政策、深化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8个具体方面;十是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城乡融合。提供优质便捷的基本公共服务、推动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权益、强化公租房基本住房保障能力等9个具体方面。
(三)保障措施。包括定期调度推进、数字监测回引、属地责任落实、主题宣传引导、跨区信息共享5条措施。
(四)附件。主要为新增农民工就近就业目标任务分解表。
三、核心政策问答
问:文件中“重庆籍农民工”如何界定?
答:本文件适用的“重庆籍农民工”以2025年3月人力社保部门掌握的我市农村户籍人员为准。对于3月以后迁入我市农村户籍的人员,由企业(市场主体)向注册地区县(自治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经向相关部门核实为乡村人口后也可享受政策。
问: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和大龄农民工就业补贴政策中“新招用”如何理解?
答:“新招用”指农民工在2025年1月1日至被招用前,在招用单位没有参保缴费记录。
问: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政策中“返乡”如何界定?
答:1.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补贴中,要求农民工须2025年1月1日至招用前,在市内无用人单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记录,不含补缴2025年1月1日前的社保。2.农民工返乡创业补贴中,要求农民工具有重庆农村户籍即可。
问:属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按照哪种标准进行补贴?
答:以劳务派遣企业名义申报,按照500元/人进行补贴。
问:本文件中的政策是否有社保缴费时长要求?比如要求必须缴费3个月及以上。
答:没有缴费时长要求。只要有一次缴费记录即可申请补贴。
四、专家视角
区就业人才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冉孟忠表示,“本次《方案》的出台,旨在促进我区农民工就近就业,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群体就业收入,推动农民工就近就业成为建设重庆重要城市副中心的有力支撑。下一步将加强定期调度推进、数字监测回引、属地责任落实、主题宣传引导、跨区信息共享,抓好抓实10个方面、54条具体措施,促进全区农民工就近就业高质量发展。
五、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部门:人力资源保障科
咨询电话:023-5813999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