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部门解读】区应急管理局《重庆市万州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日期:2024-08-05 来源:重庆市万州区应急管理局
语音播报

【部门解读】区应急管理局《重庆市万州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年)》

近日,《重庆市万州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为方便社会公众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为提高我区应急避难能力,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与应急防灾能力的协调发展,建立适应万州灾害特征的安全、高效、综合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达到平灾结合、多灾兼顾、宜于通达、便于管理的总体要求,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科学预留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万州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二、目标任务

城区。到2027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人,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可满足城区110万人口的避难需求,室内可容纳避难人数不低于室内外可容纳避难人数的20%;到2035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人,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可满足城区130万人口的避难需求,室内可容纳避难人数不低于室内外可容纳避难人数的20%

镇乡。每个镇乡至少应明确1处镇乡级应急避难场所,到2027年建设有镇乡级应急避难场所的镇区、集镇占比达到100%

自然村。村级应急避难场所以临时安置、过渡转移为主,分为紧急短期避难场所两类。自然村实现每个村不少于1处应急避难场所。到2027年实现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村级应急避难场全覆盖。

三、主要内容

(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7年,远期为20282035年。

(二)规划范围。为万州行政辖区全域。其中,城区为规划重点区域。

(三)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分为长期、短期和紧急3类。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安置避难人员15天以上务半径5km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室内的不低于3m²,室外的不低于2m²;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安置避难人员214服务半径2.5km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室内的不低于2.5m²,室外的不低于2m²;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安置避难人员1天以内服务半径1km人均有效用地面积室内的不低于2m²,室外的不低于1.5m²

(四)城区规划。

1.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学校、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地下人防工程等,城区规划应急避难场所241处,总有效避难面积325.08h。其中,规划长期34处,有效避难面积107.70h;规划短期70处,有效避难面积99.68h;规划紧急137处,有效避难面积117.70h。老城充分利用既有学校教室及宿舍、酒店等新增(扩建)应急避难场所,以满足规范要求。

2.救灾救援通道规划。结合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及规划的陆水空综合交通系统,构建陆水空三位一体的生命救援和疏散体系。陆上救援通道为国土空间规划、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空中救援点规划以万州机场、三峡库区综合应急救援中心和大型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直升机起降地点为基础,构建固定(2+临时(11)的空中救援网络;水上救援点规划主要利用中心城区码头及作业区布局10处水上救援点。

3.近期建设规划。2027年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3处。其中,长期避难场所17处(现状提升12处,规划新增5处)、短期避难场所15处(现状提升9处,规划新增6处)、紧急避难场所41处(现状提升4处,规划新增54处)。

四、核心政策问答

问:《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规划》属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万州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总纲。

问:《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答:均衡布局,覆盖全域。充分考虑并满足广大市民临灾时快速就近抵达、有序疏散要求,均衡布局、高标准建设覆盖全域和服务全部人口的应急避难场所,提供安全可靠、设施完备的避难避险空间。以救援为主,划定救援道路、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和与之配套的应急疏散通道,满足安全、快速、有效地应急救援和疏散要求。

平灾结合,配套实用。坚持以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综合利用社会资源为根本,统筹考虑多灾兼顾,赋予公园、广场、绿地、学校(操场、体育馆、教室等)、体育场馆等场所应急避难的新功能,在现有设施中增设防灾救灾设施,成为平时美化环境,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避风港。

多规融合,远近结合。坚持规划引领,发挥避难场所规划的前瞻性和落地性。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与教育、体育、绿地系统、地下空间等公共设施规划相结合,在不影响原本功能的同时,考虑为市民提供安全、设施配套完备的生活及避难避险空间。规划的远期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分期、分阶段实施,逐步建设、不断完善。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安全地、全部地安置市民为主,结合当地现状资源情况,主要考虑已存在的建(构)筑物情况、空地情况、人口密度和安全性等规划应急避难场所,老城区充分利用既有学校教室和宿舍、酒店增加应急避难场所。

问:《规划》保障措施是什么

答:组织实施。本规划由万州区应急管理局统筹协调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单位的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规划管理。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应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有关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的名称、时长类型、有效避难面积、配套设施要求等内容。规划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用地尚未建设的,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结合项目建设计划同步实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采用划拨方式供应土地的项目,在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向项目开发建设单位提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建要求,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予以明确;对采用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项目,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函》时应提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建要求,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

建设与维护。涉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影响区的规划新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须同步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的整治工程,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治理工程未验收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使用。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单位或业主单位负责场所的具体建设与日常维护,医疗、供水、通信、供电、市政等部门积极配合承担建设与维护工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后,每半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应急设施设备综合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建立相关台账。

物资储备。万州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区级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根据需要下达动用指令。万州区商务委员会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机制,按权限负责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粮食应急调控。

启用评估。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前应进行应急评估,应评估其功能及设施的适用性,确定应紧急恢复的内容、要求、时序以及需紧急引入的配套设施、设备与物资,完善启用方案。

教育宣传。万州区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管理部门应加强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与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并由万州区应急管理局协调相关部门、镇乡街道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模拟灾害发生场景,不断提高万州城市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五、专家视角

重庆市万州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委李锐表示:《重庆市万州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212035年)》结合我区实际,对未来一段时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做了系统部署。我局将按照文件内容,加快推进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开展相关培训和定期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市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和逃生疏散能力

六、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部门: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

咨询电话:023-5825566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政策原文

  •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