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万州区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方案(2021-2030年)
万州区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方案(2021-2030年)
党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治理工程,重庆市委、市政府在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三年提升行动任务的基础上,抓紧研究落实,谋划出台了《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万州区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37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建设牵头单位万州区林业局组织编制完成《万州区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方案(2021-2030年)》。现就万州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解读怎么建?范围包括哪些?
一、三年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圆满完成
万州区累计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行动2018-2020年营造林82.6万亩营造林目标。一是全区森林数量大幅增加,三年累计完成新造林12.7万亩,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为“十四五”森林覆盖率达58%左右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森林质量明显提升,三年累计实施森林质量提升69.9万亩,森林生态综合功能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三是林业经济效益逐步凸显,林业生态工程惠及贫困农户近1万户,2020年末林业产值达35.6亿元。
二、“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的意义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意在着力解决我区长江两岸及支流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
三、“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定目标
1.范围。规划在长江万州段主干流及三峡库区回水区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m左右),长江干流起点为长坪乡金福村,小地名石槽溪,终点为黄柏乡金山村,小地名盘石老屋。涉及16个镇乡、14个街道和3个国有林场,187个村、社区,1152个组。
2.目标。从2021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开展营造林32.56万亩,其中森林数量提升8.4万亩、森林质量提升24.16万亩,力争到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提升4.9个百分点,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严格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更加凸显,努力实现林相季相变化多彩、成片零星相间配置,逐步在长江两岸形成“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万州段长江画廊美景。
3.阶段。2021—2025年攻坚阶段,完成营造林19.50万亩,兼顾营林与保护。2026—2030年巩固阶段,完成营造林13.06万亩,持续推进质量效益提升,确保建设成效。
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定方向
1.“久久为功” 提升森林数量。主要是抓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灌木林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农村“四旁”(村旁、 宅旁、水旁、路旁)植树。
2.以“绣花功夫” 提高森林质量。主要抓好现有森林林相改造和森林抚育,重要节点地区彩化美化等,提高森林生态品质。
3. 以系统性、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修复为主,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丰富两岸生态景观,实施生态系统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五、“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布局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将坚持全区统一规划,分镇乡街道、国有林业单位作业主单位实施。
按照“三种类型”突出区域特色、实行分类指导:
1.峡谷景观生态屏障类
2.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
3.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
主要落实“四带”空间布局:
1.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
2.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
3.高山生态防护林带
4.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
六、四个方面鼓励并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建设
1.引导社会公众,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植树造林、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以及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
2.引导项目区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油茶、笋竹、油橄榄、柑橘、李、桃、梨、药材等特色经济林以及这些经济林所形成的复合经营模式,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3.发动千家万户,参与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农村“四旁”植树,栽植珍贵树种、长寿树种,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4.引导项目区的群众,栽植更多的彩叶树种、开花树种,丰富四季色彩,发展森林人家,支持乡村旅游和森林康养,共享生态福祉。
万州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完毕,将为万州绘就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