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区水利局《重庆市万州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2025年)》

【部门解读】区水利局《重庆市万州区“十四五”水安全
保障规划(2021-2025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新一高”的发展要求,围绕全面提升万州区水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重庆市万州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及过程
万州区以“万川毕汇”得名,建设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对支撑万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关于做好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水规〔2019〕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十四五”区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万州府办发〔2020〕58号)相关要求,《规划》编制工作于2020年9月正式启动,经实地调研、模型论证后形成初稿,在充分征求和吸纳了区级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修改、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最终形成《规划》文本。2022年3月24日,经万州区第六届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基本要求,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在分析万州区水安全现状、研判未来水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立足区情、水情,着眼于水资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提出“涵养水、抓节水、优配水、保供水、防洪水”总体思路,明确“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万州区建立“设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立“节水优先、优化配置”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体系;基本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涉水事务监管体系。
四、具体指标
到2025年,万州防洪能力持续巩固,江河堤防达标率达到88%;水资源供给更有保障,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0.28亿立方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5.03亿立方米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30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7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1;河湖生态保护更加有力,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80%以上。
五、重点任务
《规划》按照水利部“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防洪抗旱保障体系,提升防洪保安能力。建立“预警为先,联防联动”的水旱灾害防控工程布局,完善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防洪工程体系,消除已建工程防洪安全隐患,加强小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与山洪灾害防治;建立河道、水闸、泵站、管网四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感知系统,综合判断区域洪涝、旱灾的形势;建立区、乡(镇)的联动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实现水旱灾害信息的综合管理、预报、应急调度与处置。
二是落实节水行动方案,全面提升用水效率。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约束,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总量强度双控行动,构建具有行业纵深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
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中型水库和主要河流为骨干水源,利用联通工程调蓄联通、小型水库中转承接构建万州水网,再经长江与重庆大水网联通,最终形成“一干多支、南水北送、西水东济、分片连网”的水网格局,配合城乡供水工程,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水问题,提升万州区供水保障能力。
四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巩固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一带多区”的水资源保护布局。“一带”是以三峡库区消落带为重点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提高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多区”是结合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开展治理,全面提高万州区水土流失控制率,提升水源涵养能力。通过防治结合、城乡同步,构建全面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提高水资源保护能力。
五是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明确智慧水利建设目标任务。构建“一平台、多系统”的涉水事务管理布局。“一平台”是指建设一个涵盖所有涉水数据的数据库平台,改善各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不同步、不一致的数据壁垒问题,促进水利基础数据实时更新,水利业务数据实时汇集。“多系统”是指建设和应用“智慧河长系统”、“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水资源监管系统”等业务平台,多系统整合全面提升涉水管理业务水平。
为推进重点任务顺利落地落实,《规划》提出水源工程、农村供水、灌溉工程、防洪工程、水资源保护投资、生活及公共服务业节水改造工程、水文化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八个方面项目规划。
六、保障措施
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万州区水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设。
二是深化前期工作。建立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库,制定前期工作指导性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严格执行监督。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办。
四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区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年度资金计划。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五是引导公众参与。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决策机制,推进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民主决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