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区市场监管局《重庆市万州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部门解读】区市场监管局《重庆市万州区知识产权保护
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一、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增强知识产权系统保护能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和运用效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过程
2020年12月,区市场监管局正式启动规划编制,组建专门班子,聘请第三方技术机构,经广泛调研座谈、现场走访、集体讨论研究,精心组织起草,通过面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严格履行专家审评、规划衔接等程序,形成了《万州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十四五”规划》,经区政府分管领导审签后发布实施。
三、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
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
以强力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目标
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为重点
以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和服务效能为保障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为服务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综合治理,严格保护
2.坚持质量为要,服务发展
3.坚持万州特色,协同发展
五、发展目标
2025年,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制度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的支撑能力有效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更加突出,知识产权运用成效更加凸显,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更加高效,知识产权基础支撑更加稳固,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35年,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形成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1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85 |
4 |
预期性 |
2 |
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量(件) |
1255 |
1455 |
预期性 |
3 |
地理标志累计拥有量(件) |
19 |
22 |
预期性 |
4 |
“两品一标”产品认证量(个) |
102 |
120 |
预期性 |
5 |
市级品牌农业产品拥有量(个) |
112 |
120 |
预期性 |
6 |
高价值专利立项(件) |
1 |
3 |
预期性 |
7 |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行政裁决结案率 |
100% |
100% |
预期性 |
六、五项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1.推进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推进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共治
2.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商业秘密、商务信息及源代码保护;新材料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高价值专利保护;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二)高质量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促进全区产业升级
1.优化知识产权创新机制
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主体地位;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2.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供给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探索推进版权培育;探索开展植物新品种培育
3.深入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
探索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进一步挖掘高价值专利;构筑产业核心技术专利池、推动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
(三)高效益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1.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推进知识产权在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军民融合双向转化
2.推进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
为乡村振兴赋能;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四) 高水平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开展知识产权智慧监管;加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专利与标准化结合
2.夯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专利导航云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体系
3.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4.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培育优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
(五)高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基础建设,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1.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引进
2.营造知识产权社会文化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
3.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开放发展
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开展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能力
七、五大能力提升工程
(一)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强化行政司法联合协作;知识产权风险预测预警专项计划;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建设;出台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培训
(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
商标品牌培育计划;地理标志培育计划;培育版权示范单位;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三)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工程
知识产权强企计划;探索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专利导航工程;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专项计划
(四)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计划;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红黑榜”
(五)知识产权基础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知识产权人才培育计划;知识产权重大专项宣传活动;探索制定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政策
八、实施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区委和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加大资源投入:加大规划实施的财政预算投入,扩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规模,统筹知识产权相关的公共资源,拓宽资源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制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项目实施办法,及时开展知识产权规划实施情况中期、后期评估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