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部门解读】区生态环境局《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日期:2022-03-16
语音播报

【部门解读】区生态环境局《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一、《规划》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万州区作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以及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心城市,肩负着践行生态优先当示范、绿色发展当标杆的重要使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谋划编制万州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对于指导全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生态篇”,建好“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基本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实现2035年山水与人文共生共荣,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融合发展的生态之美全面彰显的生态环境“新蓝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加快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水、气、土壤、农村等重点环境问题治理,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万达开”“万开云”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

三、《规划》目标指标

《规划》要求,到2025年,全域水质持续提升,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II类,城区龙宝河、五桥河、苎溪河水质达到其水域功能要求,其余18条次级河流水质稳定达到III类及以上。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机制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水与人文共生共荣、融合发展的生态之美全面彰显,美丽万州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规划》照部、市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和万州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标要求,设立9项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二氧化碳下降率达标,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率达标,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330天,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8%

四、《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除前言外共十章。第一章分析了万州区“十三五”生态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面临压力、发展机遇。第二章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章至第八章分别从生态系统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安全保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联防联控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重点任务。第九章对应上述六方面重点任务,谋划了一批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工程。第十章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结合万州实际,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以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为主的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守护生态空间安全。保护与修复森林、湿地及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消落区、采矿区及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区域,加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

二是以碳减排牵引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努力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在绿色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探索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利益共享机制。

三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实施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协同控制臭氧(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重点污染因子,确保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持续治理受污染地块,有效防治土壤污染。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四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深化对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性和全面性认识,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涉及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立足于事前防范,坚持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的防范问题。及时回应处理群众信访投诉问题,破解“邻避”困局等问题,预防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稳定风险。

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加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落实企业主体作用,通过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的良性互动。精准识别污染源基本信息,精确治理重点区域、重点污染因子、重点行业。注重遵循治污科学规律,明确不同阶段污染治理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专家治污作用,不断加强环境技术创新。着力推进环境资源司法专门化,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提高生态环境依法治理能力。

六是深化区域协同防控,积极融入“万达开”“万开云”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统筹推动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万达开”“万开云”和周边毗邻地区的优势深化污染共治、机制共商、环境共管,推动“万开云”和“万达开”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作交流新格局。

五、《规划》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分解落实责任,加强跟踪评估,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保障措施,保障主要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政策原文

  •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