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

【部门解读】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2021-2025)》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牢牢秉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双百亿”工程为目标,以“双亮”活动为抓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在此背景下,“三农”工作的“压舱石”“战略后院”作用更加凸显,科学编制规划,明确战略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对加速推进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构建,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农业区。
三、主要指标
一是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将实现6%以上的年均增速,高于全市4%的年均增速,力争总额达到130亿元。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十四五”期间我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2:1,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9%以上,力争达到270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500元。
四、重点任务
一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防止规模返贫,加强示范引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分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49.4万吨以上,蔬菜播种面积75万亩,总产量120万吨,实现“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
三是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三峡柑橘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生猪出栏达到200万头,经果林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生猪、柑橘两大集群分别实现100亿元综合产值。着力打好“三峡牌”,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四是创新引领三峡库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运营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持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培育重点镇乡。到2025年,全区形成以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乡为支撑的“一核多点”城乡融合、南北均衡的新发展格局。
六是建设三峡库区城乡融合发展引领区。坚持城乡“一盘棋”,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确保财政投入只增不减。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七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以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为核心的绿色生产,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做实十年禁渔“后半篇文章”。
八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农村消费水平。聚力建设万达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积极助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
九是强化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支撑。加强培育“三乡”人才,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完善农村人才培养机制。
十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好优秀乡土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人文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