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313号提案的复函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的建议》(第31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位于我区新田镇高家村(原盐井乡平坝村),海拔800~1100米,距城区14.1公里。盐井沟古生物化石区属中生代三迭纪灰岩区喀斯特地貌,溶洞、裂隙广布,景色秀美,是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最经典的产地之一,是重庆百年考古的起点,世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新属种皆以它命名。目前,盐井沟出土的化石种类包括了7目20科32种哺乳动物,共出土3000余件哺乳动物化石,其中24具属于完整程度较高的骨架化石,已累计修复装架了9具化石个体。
二、保护利用现状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市区两级规划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已将万州盐井沟纳入《重庆市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2021年2月,市文化旅游委联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关停3个危及古生物化石保护的石灰岩矿山,开展了盐井沟哺乳动物化石专项调查、发掘研究、修复装架和馆藏保护,发现多具高完整度骨架,进一步充实了国内古生物化石资源。2021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召开纪念万州区盐井沟化石产地科学发现一百周年新闻发布会,展示了近年来取得的系列成果,科技日报、新华网、人民网、重庆日报、华龙网等10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极大提升了盐井沟古生物化石的社会价值。
三、关于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建设
对你委提出的提案建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蒋艺义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由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抓紧启动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前期论证相关工作。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委托区规划设计院对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规划建设进行了论证分析,形成了分析报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市林业局意见,我市申报地质公园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划定后,须列入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内不得开山采石,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不得有人类活动等。将盐井沟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后,将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制约。同时,全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点较多,年代越久远越具有研究价值,盐井沟的古生物化石年代距人类较近,整体优势不很突出。根据遗址公园的定义,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群内未发现人类活动遗迹,经区文化旅游委评估不符合遗址公园建设相关条件。为此,拟考虑规划建设古生物化石专题博物馆,开展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保护、收藏与科普展示等工作。估算选址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720平方米,选址用地规模不小于3100平方米。相关区领导批示,进一步加大向上级争取的力度,再结合我区实际规划建设。
我委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古生物化石专题博物馆,推进我区化石和地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8月25日
关于规划建设盐井沟古生物化石
遗址公园的建议
(第313号提案)
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是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最经典的产地之一,也是我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发祥地,还是重庆市百年考古的起点。盐井沟出土的化石保存完好、数量巨大、序列完整、门类丰富,备受中外学者推崇,是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地质研究、科普研学、人文旅游等方面,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规划建设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对于推进我区化石和地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三峡文化中心和大三峡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彰显万州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价值极大
(一)珍贵化石接连面世,化石产地享誉中外。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于1921年10月由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瓦尔特·格兰阶率中亚考察团最先发现,在此采集到相当完整的东方剑齿象、虎、犀牛、大熊猫等古生物化石,震惊了当时的古生物界,被视作珍品陈列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这些考古调查和发掘,开启了重庆乃至全国考古工作的萌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和旧石器学家贾兰坡也曾到此进行科考。随后的数十年,我国科研机构多次派出专业人员对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2007年和2011年,科考人员在同一地点发掘出三具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再次震惊世界。目前这三具复原的东方剑齿象化石陈列于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内,成为该馆极其重要的展品。2016年至2019年,市地质勘查开发局208地质队在盐井沟获得大量珍贵的化石标本,多件个体在完整性上已超越了纽约自然博物馆的藏品,弥补了国内相对缺少盐井沟实物标本的遗憾,将盐井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从学术界传统认为的中晚更新世提前到早更新世。2021年11月26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门召开重庆市纪念万州区盐井沟化石产地科学发现一百周年新闻发布会,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邀请我国古生物学家和新闻媒体齐聚一堂,揭开了百年以来盐井沟化石群的秘密。
(二)化石标本群组独特,科研科普价值无法替代。盐井沟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具有现在动物群的面貌,同现在生活于当地的动物群相似。目前鉴定到种的27种动物中,现生种占23%,现生种的化石亚种占54%,其主要差别在于个体增大。盐井沟出土的化石标本已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科研机构收藏、研究、展出,盐井沟保存了早更新世晚期至现代的较为完整的生物演化序列,在中国南方已发现的化石动物群里,无论门类数量,还是个体数量,都没有哪一地区有在盐井沟收集到的动物组合那样丰富,能够提供如此多的关于亚洲更新世动物群的知识。特别是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保存的完整程度属世界罕见,有望建立我国南方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标尺。1953年,纽约自然博物馆的科尔伯特与豪艾进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简报》上发表了《中国四川石灰岩裂隙中的更新世哺乳动物》这一经典学术著作,将其直接称为“万县动物群”,使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成为具有万州独有的地理标志属性的科普研学旅游资源。
(三)自然人文资源富集,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盐井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其化石埋藏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清水秀,峰丛林立,植被繁茂,自然环境优美。紧邻核心区域分布的历史遗留矿区在生态修复后,可提供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周边区域还分布有乌龙池市级森林公园、盐井龙洞(西游洞)景区、新田水库、盐井人民公社旧址等众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具备建设高品质科普文旅景区的资源优势。
二、规划建设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必要且可行
一是工作有基础。为加强对盐井沟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保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万州区文物管理部门已划定13.36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并划分了核心区与缓冲区,为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是外地有借鉴。北京周口店、山西榆社、重庆盐井沟、河北泥河湾等史前考古遗址代表了上个世纪初在我国最早被发现的化石集中产地。四大化石集中产地中,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和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河北泥河湾博物馆早已建成。2022年底,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列第一。而在遗址(地质)公园或博物馆建设方面,重庆盐井沟尚为一张白纸。
三、工作建议
盐井沟古生物化石考古发掘历史悠久、资源独特而丰富、保护利用价值巨大,依托这张弥足珍贵的国家级文化名片,规划建设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或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地质公园)势在必行,正逢其时。我们建议:
(一)高度重视。将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公园建设(或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地质公园)纳入全区“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成立由区级领导牵头,发展改革、文化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专项工作小组,尽快落实项目前期资金,启动前期调研、论证、测绘等相关工作。
(二)高起点规划。建议由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学习借鉴北京周口店、山西榆社、河北泥河湾等地的规划建设经验,抓紧开展相关规划及申报工作,争取国家和市级相关部门的支持。
(三)高标准保护。当前应加大保护投入,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扩大保护范围,确保文物不受破坏。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及早启动前期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