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8-08 来源:万州区政府办公室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复函

九三学社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优做强柑橘产业助力万达开绿色发展的建议》(第17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万(州)达(州)开(州)区域是川渝鄂陕辐射交汇的中心地带,三地地缘相近、山水相连、生态相同、人文相亲。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条件优良,农业产业优势和特色突出。三地柑橘种植面积103.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近60亿元。为做优做强柑橘产业助力万达开绿色发展,我们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统筹区域联合发展

    (一)明确发展目标。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年重点任务和万达开工作实际,三地政府联合确定了《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2023年重点任务》,明确了“共建万达开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重点任务:共建优质粮油、生猪、晚熟柑橘、道地中药材、生态茶叶、乡村旅游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带;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广“三峡柑橘”“巴山食荟”“开味开州”等区域公用品牌,力争全年完成万达开云特色产业总产值800亿元。

    (二)开展联合办公。从2020年开始,我区牵头建立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协调会议、专项工作组加联合办公室的“三地三级”工作机制。20224月,在我区常态设立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联合办公室,从三地选优配强,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我委将配合联合办公室,共同推动万达开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工作。

    二、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一)搭建省间科技平台。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2020年共同发起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近年来不断创新合作机制,交流日趋频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万达开片区科技成果推介会、2021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联盟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和年度学术交流会、202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遂绵)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等活动密集举办,上百项重点科技成果重磅发布,推动了两地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走深走实。

    (二)创建区内技术中心。为推动柑橘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发展难题,提高产业竞争力,我委与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合作组建了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控、晚熟柑桔绿色节本增效、玫瑰香橙品种选育、柑桔大数据及智慧果园等研究,通过项目合作、产业转化等方式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同时,重庆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大数据中心万州分中心落地在即,该系统将着眼于柑橘种植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汇集整合各环节资源信息,形成万州柑橘产业“一张图”,建成智慧化、精细化,数字化产业运营体系,便于行政监管和对产业发展进行决策指导,有利于提高产业发展效能,促进柑橘产业生态的稳步发展。

    三、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2022年全区实施完成产业便道139.97公里、新建标准化果园轨道运输线140余条,生产基础有效改善。开展果园有机配方液态肥施用系统(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1万亩,有机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种养循环大格局。与市农技总站联合在甘宁镇建立玫瑰香橙绿色节本高效新技术示范基地800亩,重点开展四季修剪、宜机化改造。在全区建设连栋大棚、简易钢架大棚、竹架大棚等不同形式的设施栽培示范基地900亩。通过技术改良与引领示范,推动量质双增,全区水果面积、产量同比增16.7%18.77%

    四、强化产业链条延伸

    (一)持续加强加工能力。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庆三峡柑橘产业集群等项目,引进外地知名企业,培育本土新兴力量,完善果品商品化处理、冷藏、精深加工链条。推动三峡农业集团与山东鲁抗三叶有限公司组建柑橘精深加工企业,建设内黄酮提取、陈皮等深加工项目,正加快建设厂房,预计2023年内完成主体建设。扶持重庆思蜜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初逸酒业公司,推进玫瑰香橙、红桔果酒深加工开发。建成百安港三峡柑橘出口加工中心,实现洗果、保鲜、糖选等全工序商品化处理。我委将继续培育、招引企业,生产加工梨、枇杷、黄桃罐头、青柠檬干片、面膜等,不断提高商品化处理率和产品附加值。

    (二)重点打造农旅融合。深入践行“产业就是风景、风景就是产业”理念,不断盘活农家乡土资源,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在长江两岸沿线围绕红桔打造农文旅精品旅游路线,已有“小桔灯”“十里滨江长廊”“三月红”主题公园等10余处旅游景点和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甘宁镇按照“农业+旅游”“田园+旅游”“文化+旅游”的模式,依托辖区大瀑布、何其芳故居、古树别院民宿群落等,联合区文化旅游委发布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立足文旅资源和产业特点,积极创建优美环境,挖掘区域特色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全力推进品牌建设

    (一)宣传推广有突破。今年成功举办第五届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首次开启百名主播电商直播大赛、三峡柑橘走进北京推介会、走进成渝产销对接系列推广活动,带领库区10个区县累计销售柑橘45万吨、实现交易额27亿元,其中我区累计销售11.5万吨、销售额7亿元,“万州玫瑰香橙”网销渠道占比提升至20%

    (二)创先争优有成绩。今年“万县红桔”“万州玫瑰香橙”等5个品种齐上农业百科(重庆卷),水果产品在各类评选赛中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在“三峡杯”晚熟柑橘评选中,我区选派6个企业(果园)参评,摘得2个果王奖、2个金奖、2个银奖。

   (三)助农增收有成效。创新出台玫瑰香橙保底收购试点,玫瑰香橙协会对溪口等乡镇散户种植的玫瑰香橙商品果进行1.6/斤保护价收购。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实行红桔销售奖补政策,收购提质增效示范区优质古红桔700万斤,单价提升0.4/斤。现正研究万州柠檬等销售奖补政策及品牌包装奖补,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联农助农富农。

    (四)出口增量赋能高。“万州玫瑰香橙”出口示范基地2家,2023年出口玫瑰香橙800吨。我们将全力做好“三峡柑橘”出口基地认定工作,充分利用三峡柑橘出口东盟(RCEP)暨万州—南宁—东南亚公铁联运冷链专线,加快办理流程运转进度,扩大“三峡柑橘”出口规模。

                          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87


关于做优做强柑橘产业

助力万达开绿色发展的建议

(第175号提案)

九三学社区委会

    产业协同发展是区域合作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万州、达州、开州三地自然生态条件相似、主导产业相近,历来为农业大区(市),种植柑橘历史悠久,是柑橘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全国晚熟柑橘产区之一,为长江上中游柑橘优势产业带核心区,具备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基础和条件。

    目前,三地柑橘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三地柑橘种植面积103.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近60亿元。一是品种优势突出。三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柑橘种质资源圃,有早中晚熟等新品种20余个。二是品牌效益初显。已创建“三峡柑橘”等7个区域公用品牌,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等。三是集成技术完备。三地围绕农资统供、水肥统灌等环节,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规程。晚熟柑橘的防冻、绿色防控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四是绿色发展加快。万州区构建起全域种养循环大格局,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三地通过多种手段推进农药减量使用。开州、万州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三地柑橘产业发展也还存在协调统筹不够、技术瓶颈待攻克、基地配套设施滞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加强三地统筹协调。一是协同规划布局。结合三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万达开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三峡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布局,加强产业规划衔接。二是完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理清柑橘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建万达开柑橘产业发展联盟,共同谋划、实施一批柑橘产业重大项目,每年形成并落实一批任务清单,共同推进重大项目、具体事项的落实落地。三是协同制定政策。在产业布局、种植、加工、产供销等环节,三地多商量、多沟通,协同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既突出特色、各取所长、差异发展,又抱团发展、协同推进。

    (二)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一是建立柑橘产业技术服务团。三地各抽调23名专家组建技术研发专家服务团,围绕柑橘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联合攻关,开展学术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二是加强产业技术研发和试点。依托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发挥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开展柑橘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试点,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指导万达开优质柑橘产业带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柑橘产业集群数据链。以重庆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大数据中心、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建立三地柑橘数据链,推进万达开柑橘大数据软件开发、硬件配套及应用平台建设,重点实施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应用、市场营销、病虫防治、土壤墒情、苗情、气象等监测系统。建设物联网监控系统,室外数据采集及控制终端等系统,配置产前、产中、产后过程控制系统等,探索形成三地柑橘产业动态一张图。

    (三)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基础设施提升。统筹整合资源,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便道、蓄水排灌系统建设,落实水路沟渠堰等基础设施,打通水源到地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广运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方式,提高利用率。二是机械化水平提升。加大农机研发力度,结合山地果园实际,开展开沟、施肥、除草植保一体及采摘机等机器研发力度,提升柑橘生产机械化水平。

    (四)不断延升产业链条。一是持续加强产地初加工能力。依托冷链及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商品化处理和冷链储运能力,建立大型柑橘集散中心,辐射万达开及三峡周边各区县。二是挖掘精深加工潜力。各地差异化发展柑橘精深加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丰富加工种类和产品,在内黄酮提取、陈皮加工、红桔酒、精油提取等深加工领域开展项目建设,真正将柑橘“榨干吃尽”,提升附加值。三是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大柑橘田园综合体、赛事基地、科普基地、休闲采摘园、IP网红打卡地等建设,推进与文旅科教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柑橘产业链,成为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五)协同推进品牌营销。一是共建区域公共品牌。统筹推进万达开“三峡柑橘”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利用一年一度的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三地共建展台、共推品牌,强化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三峡柑橘”大品牌格局。二是共建营销中心。适时组建三峡柑橘市场营销中心,利用各自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互设专柜,互推产品。三是共促销售国际化进程。利用万州三峡柑橘出口加工中心年精加工6万吨处理能力,打通三峡柑橘出口东盟(RCEP)公路联运冷链专线,加快三地柑橘销售国际化进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