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54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万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办理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254号提案的复函
民革区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建议》(第254号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完善制度,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优化创建组织架构,将组织体系调整为“领导层+执行层”的扁平化结构。构建“三包”责任机制,形成14名区领导包14个街道、107个单位包92个社区的全覆盖工作格局。制定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方案,配套印发“问计于民 共创文明”等11个子方案,积极围绕“5+4”专项行动,坚持“双组长”高位推动,领导小组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培训会,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落实,形成事事有标准、人人担责任的创建体系。
二是完善“年度考核+平时考核”实施细则,强化调度推进机制,形成“督查、交办、曝光、回头看”闭环管理。责任区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40余次,协调解决创建重大事项,聚焦短板弱项,解决难点问题,多次以“四不两直”方式加强视频抽查、暗访督查、随机检查,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区创文办每月发出重点工作提醒,发出《创文工作交办单》69期,督促责任单位限时整改。
三是全面下沉工作力量,干部率先带头,激发市民创文活力。有机结合“双报到”工作,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每天安排志愿者下沉到指定社区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在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方式,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协助交警部门疏导行人和非机动车有序通行,引导行人走斑马线,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
二、加大投入,提升城市硬件设施水平
一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空中缆线改造,区政府10次专题研究,申报三峡后续资金实施改造提升,启动10个市场前期工作,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个,新增老旧住宅电梯100余台、停车泊位1500余个。
二是推动道路综合治理。加强道路、人行道、桥面、排水管网整治,检查市政排水井盖,更换破损雨水箅子,维修破损、啃边、移位井圈井盖,安装防坠网,更换维修垃圾桶,完成城区22个生活垃圾分类智能亭建设。
三是打造背街小巷环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20万平方米,改善3万户居民环境。整治34个区域“蜘蛛网”弱电线路。落实《重庆市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万州区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大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点清理整治,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垃圾。
三、清除顽疾,推动城市市容市貌净化
一是强化“牛皮癣”治理。区城管局3次专题研究,采取控制源头、消除存量的方式,开展重点整治。组织人员集中清理,消除存量,收集张贴信息主体;同行业主管部门排查一批、约谈一批、处罚一批,控制源头新增;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对屡教不改的进行立案查处或实施语音追呼,治理成效明显。
二是强化清扫保洁。严格落实“日普扫”制,每日出动保洁人员1300余名进行巡回保洁,重点清理背街小巷雨棚、绿化带、边坡护坎、阴阳沟等日常不易维护区域。加强垃圾收集容器和垃圾收集点治理,杜绝异味和蚊蝇滋生,及时清理高大乔木病树、虫树、死树。以大扫除为主要形式,在全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家庭开展“星期五大扫除”爱国卫生运动,落实“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等制度。
四、联合发力,专项整治补齐弱项短板
一是加强监管,确保绝对安全。开展“生命通道”清障,联合街道办事处、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多勤联动”工作队等单位,开展小区消防通道隐患排查整治,依法查处占用、堵塞消防车道行为。对辖区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交通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保障安全出行。
二是加强治理,促进市场规范。建立市场创文工作群,及时进行工作安排和提醒;统一印制市场诚信建设公益广告,在8月底全部市场张贴到位;对城区37个市场整治建立完善工作台账,对标对表,逐项销号。
三是加强整治,全域集中创建。以“不文明行为”“商业大街”“校园周边”专项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劝导横穿马路闯红灯行为,教育纠正乱丢乱扔行为,规范门店经营行为,治理占道经营,查处违法机动车,拆除违规广告招牌、遮阳伞、货物柜等,清理占道堆码物、废弃物。
五、丰富形式,大力营造创文氛围
一是线上线下活动,同频共振,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线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依托万州APP、三峡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等阵地,全媒体开设“共创全国文明城 争做文明万州人”专题专栏,撰写创文系列评论、言论,推出创文宣传稿件2300余条,阅读量1373万人次。加密城市户外大屏、公交出租、电梯轿厢等公益宣传,推出H5、海报、动漫、公益广告等社会宣传1200余条;升级拓展“三峡融媒问政”平台,积极解决民生诉求,形成共创共建工作局面。线下:统一规划设计56类创文公益广告,补足主次干道、商业大街等点位景观小品、公益海报、绿化带插牌等公益广告1万余处;在环湖滨江路、高笋塘商圈等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处施划“我文明•靠右行”字符67条,倡导市民在人流量大路段主动靠右行等提示标语600余张。
二是多形式入户宣传,确保人人参与创建。结合楼栋工作日、商铺工作日、创文院坝会,高频次安排机关和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加强入户宣传,发放入户调查问卷宣传资料。模拟问卷调查,印发《致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一封信》《致全区家长的一封信》《致志愿者朋友的一封信》共43万余份,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三是以学生为牵引,带动全区万千家庭,参与创文活动。印发《“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环保小卫士”、“文明宣讲员”亲子志愿服务活动、“文明劝导员”活动、“创建文明校园”等活动50余次。
四是结合社区教育阵地,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发挥社区作用。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利用节假日,鼓励大学生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课题辅导。同时常态组织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深入包保公共区域和社区参与创文活动,发放市民手册、倡议书、文明行为手册等宣传材料,力所能及地帮助小区解决问题。
六、社会参与,发挥志愿队伍作用
一是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积极推动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所、站建设,发挥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全区建成志愿服务队1004支,现有注册志愿者14.9万人,活跃志愿者7.9万人。启动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等展示评选,涌现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带动各行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发挥自己的长处,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抓好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有效促进创建。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与“多勤联动”“楼栋工作日”和“双亮”活动等有机结合,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云平台,依托各类活动,常态举办“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文明在行动”“走进街道看创文”等各类志愿服务,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实现“进圈入群”“文明劝导接力”,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把创建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实效。
重庆市万州区全国文明城区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9月27日
关于进一步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建议
(第254号)
民革区委会
万州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至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市以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市民整体文明素质、城市环境美化净化、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所提升,但对照测评要求和标准,创建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不理想。一些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脏乱差,场地设施较为落后,墙面地面污渍严重,垃圾未及时清运,马路市场占道经营。
二是公共设施需完善。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蜘蛛网”普遍存在,空中缆线不够整齐规范。部分场所无障碍设施失修或未建,部分公共卫生间未按要求设置无障碍卫生间。部分路面坑洼不平、有积水,人行步道砖块有松动现象。
三是卫生保洁需加强。背街小巷和偏僻小区垃圾分类设备不足、标志不齐,居民准确投放率低,环卫工人清扫不彻底。街道、社区、小区牛皮癣仍然较多,楼梯口屡清屡涂屡贴。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杂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交通文明待提升。市民违停乱停,未按标线规范停车。交通路口存在行人乱穿马路、车辆不礼让行人等行为。出租车、公交车存在载客及乘车不文明现象。
五是氛围营造不够浓。主次干道公益广告发布密度及频次不够,公园、广场、绿化带的创文景观小品布置不多,老旧小区等点位公益广告数量较少,商业大街如福斯德、万达、长江之星等公益广告氛围不够浓。
六是宣传工作待加强。测评要求群众知晓度、参与率大于98%,满意度低于80%将直接取消提名和参评资格,镇乡街道要全覆盖入户宣传和问卷调查。但目前部分市民甚至干部家属还不知晓万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创文工作,建议:
一、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创文工作是个长期工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长效监管机制,采取坚决措施,推动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整体跃升。二是持续推进工作。建立持续推进的工作方案,明确各阶段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把建立完善长效管理制度的建设贯穿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创文办定期督查、各责任单位各施其责、全员参与”的文明城市创建格局。
二、强化部门联合发力。由区创文办牵头,完善文明劝导专兼职队伍,进行集中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分享成功经验和实地指导。开展“文明劝导”专项行动,对街道、市场、广场等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健全文明劝导长效机制。区城市管理局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集中整治牛皮癣和小广告,保证重点公共场所无张贴乱涂写现象。区城市管理局牵头,各责任部门和镇乡街道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对所管辖地区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打造干净、卫生、靓丽的工作生活环境。交通等部门做好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宣传动员工作,提升服务水平。公安交警等执法部门要做好沿线交通疏导和不文明行车、停车的制止工作,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打击,切实发挥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树立文明风尚的作用。
三、激发市民创文活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目的之一,各级党委、政府以切实行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让民众真切感受创文的实惠,主动参与创文,自觉规范行为,维护城市形象。相关责任部门包括街道社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为辖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办实事、办好事,广泛听取民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要做到服务热情周到,办事廉洁高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把“要我创”变成“我要创”。
四、丰富创文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主题活动。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工作人员评选,学校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文明教师和文明学生评选,街道社区开展公益志愿之星、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事评选,政务服务部门开展文明窗口之星评选,交通部门开展万州好司机评选等群众能够参与的一系列争优评先活动,通过树立模范榜样,号召社会群体学习。让广大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与每人息息相关,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五、大力营造创文氛围。一是强化创文氛围营造。对标对表文明城区建设标准要求,对道路主干道、交通场站、小区、广场、银行等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等公益广告宣传进行精准规划和布局,注重公益广告时效性、分布合理性,突出整体氛围营造效果。二是强化创文宣传及曝光力度。一方面在万州各级政府网站、微万州微信公众号、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万州时报、万州日报等各大网络、媒体、报刊平台的显著位置和重要时段开设专栏,多方位、多角度对文明城区创建新典型、新经验进行正面宣传,最大限度发挥好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常态化在各大平台曝光各种不文明行为,例如曝光行人横穿马路、翻爬护栏、乱闯红灯以及车辆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和乱扔垃圾、乱贴小广告、随意涂画、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三是强化文明创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开辟市民点评专栏,选择长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新闻追踪报道、深度调查等形式加以重点关注。
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支持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尤其是一些急需安排专项资金和工作人员来推动的重难点工作。政府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为文明城区创建注入生机活力。
七、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一方面用好智慧城管服务指挥中心,建立万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网站,建立文明城区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建立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平台,畅通万州创文热线。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文明创建+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制定管理方法,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文明创建全域化和规范化健康发展,让文明创建更高效,发挥更大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