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55号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55号建议的复函
民建区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建设川渝东北开放高地的建议》(第55号)收悉。我委会同区商务委、区交通局、区物流办、渝东新区等单位联合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开放通道体系”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完善铁、公、水、空交通设施,畅通对外连接大通道和内部接驳道路,建设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万州辅枢纽和中欧班列(重庆)渝东北集散中心。一是加快完善铁路网。郑万高铁已通车运行,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完成总工程量的90%,成达万四川、重庆段预计9月开工,渝万高铁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渝西高铁可研报告获批。二是持续织密公路网。万州南环高速即将完工,开州至梁平高速完成投资人招标,万达直线高速已开工,万州至开州南雅高速、巫云开高速、开江至梁平高速加快建设。三是打造航空航运枢纽。新田港二期、桐子园作业区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加快实施,机场T2航站楼主体工程完工,2800米双盲降跑道投用。四是加快构建多式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列)成功试点,万州-南宁-东南亚公铁联运冷链专线正式开通,常态化运行蓉万、西万、达万、沪万等主要物流通道。
二、关于“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完善开放口岸功能,加速开放经济发展”
积极融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口岸开放,充分发挥万州综合保税区作用,不断拓展万州经开区、渝东新区开放功能,壮大开放型企业主体,培育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出口企业。一是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万州经开区联动创新区成功获批,与海螺水泥签约投资110亿元,九龙万博部分生产线已试生产,千亿产能加快形成。渝东新区全力构建“一轴一廊三组团”格局,重点推进高铁绿地城际空间站等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加快中通快递渝东(万州)智能科技产业链园等项目建设,万开云同城化引领示范区加速形成。二是开放口岸功能不断完善。万州机场正式对外开放,万州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营,万州新田港对外开放已纳入国家2021/2022年度口岸开放审理计划,待正式获批后再设立指定监管场地。三是开放经济加速发展。现有30个外商投资项目、89个外商分支机构,外贸进出口企业49家。2021年,外贸进出口额完成39.5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万州综保区已签约项目4个,协议投资8.4亿元,预计年进出口总额71亿元,年产值63.5亿元;在谈跟踪项目22个。
三、关于“加强区域全面合作”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快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万开云同城化发展,持续深化与周边区域交流合作,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一是互联互通格局加快形成。达万铁路扩能开展预可研编制,万云滨江快速路等项目加快建设,万开快速路投用。万达城际快巴年运送旅客2.5万人次,万开城际公交日均发送旅客约720人次,万云城际公交累计客流量超20万人,三地公交IC卡实现互联互通。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共建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开州紫建电子万州分厂完工投用,万州长安跨越、开州千能实业等企业互相配套布局,合作产值12亿元。万开云产业协作发展集中签约项目13个,协议资金37.9亿。推进“万达开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建设,形成配套产业链,2022年上半年产值突破5亿元。三是开放创新水平协作提高。万达开三地联创市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搭建示范区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推介科技成果100余项。联合举办万达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实现税务数据4大类22项信息共享。成立万开云增材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互派8名科技特派员,联合举办万开云科技成果推介会等科创活动。四是优质公共服务一体互惠。全面落实川渝通办事项,新增落实“万达开通办”事项19项,万开云33项医保服务事项同城通办,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万达开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协同招生,万开云4所高中投放60个名额试行跨区域招生;建立万达开云疾病联防联控合作等互助机制,万达开37家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6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万开云14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四、关于“营造良好开放环境”
聚焦企业设立经营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完善政策举措,为开放发展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是发展和谐融洽的政商关系。创新开展“双议”,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持续建设诚信政府,在招商引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守信践诺。持续开展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专项治理,保持动态清零。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工作,纳入清欠台账管理账款清欠率100%。二是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提供24小时“一站式”在线自助司法服务。打造“快立、快审、快判、快执”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办理周期。三是构建循环畅通的开放体系。深入推进通关模式改革,完善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和“两段准入”监管模式,试点开展国内首次“铁江联运一单制”。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支洽会”、“2020川渝国企万州行”、“2021全国知名民企万州行”等活动,开放合作方式不断深化。四是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依申请类承诺办结时限压缩81.1%,即办件比例46.8%,平均跑动次数仅0.23次,全程网办比例76.7%,行政许可类事项全程网办比例85.2%。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90%涉税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9月5日
关于建设川渝东北开放高地的建议
(第55号)
民建区委会
2021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基本建成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万州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向门户,肩负引领和支撑川渝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使命。近年来,万州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升,开放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开放平台支撑有力。万州经开区稳步发展,形成全区工业经济强有力的支撑。万州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即将封关运行。保税物流中心(A型)、保税商品展示展销中心稳定运行。二是开放通道逐步完善。渝万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万忠南线、万利高速建成通车,万州北站客运枢纽和新田港一期建成使用,郑万高铁、渝万高铁、万州机场改扩建开工建设。三是开放口岸配套增强。万州机场已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运行有序。四是开放经济规模提升。近五年,全区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68家、达到293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累计实现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7.52亿元、年均增长6.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69个,协议投资3139亿元,到位资金1148亿元。五是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快创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稳健起步,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城对口帮扶等合作深入开展。六是国际友城交往合作加强。与白俄罗斯科佩尔区正式缔结国际友城关系,与柬埔寨暹粒市签署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纵深推进,万州对外开放站在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但短板依然明显。
一是外向型产业支撑乏力。2020年,万州地区生产总值970.68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6.13亿美元,其中,出口1.91亿美元、进口4.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区内产业以国内贸易为主,外向型经济规模较小,出口货物以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为主。
二是对外开放口岸功能不足。万州尚没有水陆空铁口岸,货物进出口只能依托沿海口岸以转口和一般贸易方式进行。没有粮食、肉类、水果等功能型指定口岸,万州及周边市场消费的进口产品均从重庆成都等地以内贸方式进入,既没有进口数据,又增加了物流成本。
三是综保区与港口铁路连接不畅。国内综保区大多临港临铁,利于货物中转,开展转口贸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项目入驻。万州综保区离铁路和港口距离约为16-20公里,转运距离较远,转运成本较高,项目入驻选择面较窄。且港口火车站没有口岸功能,不便区港联动和转口贸易。
为把万州建设成川渝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高地,在川渝东北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建议:
一、构建开放通道体系。加快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成郑万高铁、南环高速、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推进渝万高铁、新田港二期、万达直连快速路等建设。完成万州机场4D级改造,推进4E级干线机场建设,开通东盟和日韩国际货运航班。大力发展江海直达运输,打通万州至利川铁路货运瓶颈。在万州建设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东线始发站,畅通万州货物东出西进北上南下连接。推进城市内外交通无缝衔接,加快城区“三横四纵”快速路建设,全面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二、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快万州经开区产业发展,形成千亿级工业产能;完善万州南部新城功能,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把渝东新区建成万开云一体化的核心区,更好为川东北渝东北服务。发挥万州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主力军作用,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业态,为渝东北开放发展赋能。全力推动在临港区域建设综合保税区拓展区,更好发挥“保税+港口”作用。
三、完善开放口岸功能。加快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和新田港水运口岸正式开放。推动设立万州铁路口岸。用活万州综保区虚拟口岸功能,在万州综保区内设立药品、肉类、水果和水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更好为川渝东北生产生活服务。
四、加速开放经济发展。做好万州综保区与区外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产业,促进区域内外生产加工、物流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万州引领、周边配套、辐射带动、集聚发展格局。大力招商引资,做大万州经济总量,做实万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
五、加强区域全面合作。提升万州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东向门户地位,做实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强化万州区域领头羊的责任担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尽快建设渝东北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能源基础设施互济互保水平;二是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等各自优势领域,整合打造先进的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公务服务便利共享,共享教育医疗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四是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建立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对外开放,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六、营造良好开放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一要树立开放理念,把万州发展放在川渝地区、全国和全球发展大局之中,弄清楚万州有什么、万州要发展什么、万州要怎样发展等问题。二要聚焦审批服务、创新创业、投资贸易、企业经营、市场公平、法治保障、社会服务、政商关系等领域,统筹推进制度创新、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