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办理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12-22 来源:万州区政府办公室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办理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复函

农工党区委会:

贵委在区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8号提案)我委会同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江南新区管委会等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大量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活、对冲行业压力、带动经济复苏、支撑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区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动能、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能耗、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要关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加快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开展成效

(一)大力引育龙头企业,加快实施重大项目。一是大力招引培育龙头企业。渝万传媒集团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腾讯云数字经济人才创新中心投入运营,猪八戒、博拉网络、秦经宗尚7月上旬已入驻。我区规上数字经济企业56家,其中制造业24家、服务业32家。2020年,我区数字产业增加值完成16亿元,同比增长15.9%。二是加快实施数字产业项目。三铭重工建筑矿山机械、江东机械搬迁扩能产业化智能改造、朗奕迪无线路由器、维都利锂离子电池生产等项目竣工投产,长江科技智能装备产业园、衡远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完成部分生产线建设。三是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金龙集团智能化企业运营系统、索特盐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及应用、衡远科技精细化运营管理等纳入市级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钦纵航空航天零部件智能工厂项目、金龙集团退火包装自动化生产线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成功纳入市级2021年智能化赋能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二)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智慧城市。一是加快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建设。已建成并开通5G基站2058个,实现城区主要区域5G信号全覆盖。拥有渝东北区域最先进的电信DC(数据中心)、渝东北最大的联通通信枢纽中心,全区数据储存能力已达1.6TB。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化场景应用。智慧城市一期项目、三峡智慧城加快推进,南滨公园、樱花渡公园、滨江一号完成部分智慧化场景应用,长江之星智慧商圈加快建设,建成玉龙路、南滨大道无人值守智慧化停车系统以及万州新一代人工智能实训基地。

(三)深化传统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一是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2018年至2020年,累计指导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66个,施耐德通过市级示范智能工厂认定,平湖金龙、长安跨越通过市级示范数字化车间认定。截止2020年底,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9%。建成404个益农信息社,在10余个种养殖基地试点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建成辐射渝东北片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成小周等镇乡共30余套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平台经济。万州商贸交易大数据平台、秦经宗商保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蚂蚁金服合作的普惠金融等上线运行,秦经实业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交易平台2020年底上线以来,线上销售额已破5亿元。大力推动经开区智慧园区、上海粒数科技金融法证区块链平台、“三峡绣”数字化个性定制平台、托米等互联网灵活用工产业平台、唐三把等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等建设。“宅经济”“云经济”“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加速涌现。截止2020年底,全区平台企业达18家,年营业收入21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超10万人。

(四)完善人才招揽机制,破解人才紧缺难题一是拓宽平台招引专业人才。持续用好重庆英才大会、“宁波人才科技周”等人才招引平台,积极参加中国西部海内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协同万达开和两江新区开展引才工作。近三年新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急需紧缺人才1460人。培育“万人计划”“英才计划”“鸿雁计划”“平湖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03名,研发人员3592人。在万高校院所创新团队77个。二是强化育人用人留人举措。制定《支持企业培养集聚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对企业集聚的全职在岗优秀人才,每年评选一批工作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成长型人才,并给予一定奖励。出台《万州区“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贡献”工作清单》,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配偶就业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看病就医问题,优化知识产权服务、科研经费管理服务、出入境服务、法律服务、休假疗养服务等举措,不断改善拴心留人的用人环境。

(五)创新政府治理模式,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专项规划,并建立重大项目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出台《万州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万州江南新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先行示范建设工作方案》等,完成《江南新区数字和文化创意企业扶持办法》《江南新区商务办公和商业服务企业扶持办法》,明确对文化创意、金融商务、信息技术等企业,给予入驻扶持和经济贡献扶持,对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给予“一事一议”扶持政策。三是加强数据整合运用。区级相关部门开展了数据上传线上培训,实现区级部门政务数据横向打通,与市级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共享接口实现接入;建成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打造党政督查系统和智慧督查大数据平台,完成智能机关一期项目;深化建设数字万州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地理国情数据库、综合区情系统、地下管线数据库等系统,加快推进全区政务数据要素“聚通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市场占有率较低,智能超算、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等产业存在空白。二是产业数字化提升较慢。企业数字化投入内生动力不强,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企业“上云上平台”整体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够充分。三是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不足。我区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有力支撑数字化治理水平提升。四是数字经济人才缺乏。数字经济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及招生规模偏小,中高端人才本地化供给不足,人才引进吸引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按照全市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大会和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统一工作部署,围绕“打造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数字经济高地”目标,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助推全区“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产业。依托万州经开区智慧园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万州分园、三峡广告产业园等载体,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数字文创等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继续支持企业关键工序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发展“互联网+农工贸”互联网+金融”以及网络体验、智能零售、数字楼宇、“VR+”等新模式新业态。三是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万州大数据中心、三峡超算中心、三峡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面向成长型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与政策匹配的“万企通”惠企服务平台。四是持续深化数字化治理。加快“智慧万州”建设,不断丰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智能应用场景,打造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县和“数字孪生城市”。五是优化保障措施和服务。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专技人才引才育才新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协作,强化优惠政策扶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811




关于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农工党区委会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分区域看,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在地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经济GDP占比已超过50%,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也超过40%,重庆、四川等省市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30%,而万州的数字经济远远落后于重庆市整体水平。

我区传统行业面对数字经济的汹涌浪潮准备不足,特别是在不断被互联网企业跨界所颠覆的当下,创新意识和氛围不浓、举措不够,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明显。一是没有主动对接互联网,未能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梳理出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运营策略。二是没有充分理解信息数据对生产、经营的巨大潜能,未能构建给予客户、流量和大数据思维下的迭代创新和平台支撑。三是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制造企业,没有形成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管理服务的有效供给。四是数字经济人才引人难、育人难、用人难、留人难,成为我区数字经济向高端化发展的软肋。

为加快推进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和大项目这一关键。一要加大力度招引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二要着力解决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大力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并购重组,力争上市。三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培育数字化工程服务公司,以园区数字化改造带动各类产业平台整合提升。

二、大力提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一是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推进5G网络、物联网技术的商用普及。二是以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为轴心,加快传统企业提档升级。三是大力发展产业型互联网,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持续深化数字经济与传统行业融合。一是积极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平台,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二是推动服务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网络化研发、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等新模式。三是建立全区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机构,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智慧园区建设为切入点,以软件开发企业为技术骨干力量,形成能够辐射全区范围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引导、助推我区传统行业数字化建设。

四、努力破解数字经济人才紧缺问题。一要根据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特点综合施策,通过引进高能级平台、打造优势产业来吸引人才。二要从产业基础、创新环境、发展空间等多方位综合建设,以实现产业引人、项目用人、发展育人。三要避免单纯提供保障性条件的简单做法,应多方位打造能让数字经济人才拴心留人的用人环境。

五、不断创新政府治理模式。一是整合有关部门力量和政府资源,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协调、规划、服务和政策支持。二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加快有关政策的动态调整,在工作中不折不扣落实,优先解决旧机制与新业态之间的矛盾。三是探索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推进多元治理体系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协同监管机制,形成整体、协同、系统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力促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