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60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60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万州文旅函〔2025〕31号
刘太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0号)收悉。4月30日,艺义常委召集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交通运输委、区商务委专题研究督办建议办理,并与您充分沟通了意见。其中,“突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让特色文化为旅游铸魂赋能、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等4个建议事项已经采纳;“强化文旅产业政策保障”事项正在推动解决,区文化旅游委作出承诺,将于2025年12月30日前推动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突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的事项
(一)规划设计方面。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万州实际,区文化旅游委牵头编制了《重庆市万州区文化旅游体育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工作举措,为全区文化旅游体育未来五年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今年3月,随着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也进一步为我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锚定“打造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这1个总目标持续发力,不断彰显万州文旅辨识度,做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2个重要支撑,做靓“大三峡”“大平湖”“大乡村”“大瀑布”4大特色文章,推动三峡游、都市游、乡村游、景区游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新进展,统筹推进“培育主体强化产业支撑、提升体验增强万州引力、跨界融合丰富消费场景、宣传营销提升文旅名气、优化服务重塑文旅口碑、强化保障推动落地见效”6项重点任务。同时,为确保相关事项落地落实,推动规划先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文化旅游委正在分别编制《万州半山圈品质提升规划》《大平湖业态布局策划方案》。
(二)乡村旅游方面。我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产业提质、环境改善、村庄经营“三大要素”,推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累计创建国家和市级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等12个,培育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20条,其中两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结合建议,下一步,我委将配合区农业农村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连片实施和美乡村建设。结合乡村旅游线路,规划打造滨江红桔经济、城郊茶摊经济、农业科普经济、高山避暑经济4个农文旅片区,培育农文旅新业态,补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建设乡村文旅新业态所涉及的服务设施。拓展乡村农文旅新业态。依托农业园区发展休闲农业。推动果园、茶园、稻田等景观化改造,引育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红桔等特色农产品和文创商品,支持发展观光采摘、果树认领、酿酒制茶农事体验等互动性强的业态;立足村庄资源发展特色村落。深入挖掘村庄资源。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支持打造5个以上“非遗村”“美食村”“寨堡文化村”“民宿村”等特色村庄。
(三)交通保障方面。区交通运输委不断构建对外交通运输大通道,畅通区域内循环,有力促进我区旅游发展。铁路建设。力争2027年陆续建成通车渝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渝西高铁,通过高铁实现半小时万达开,1小时重庆、宜昌、安康,2小时成都、襄阳、西安,3小时郑州、武汉,5小时北京、上海、广州。谋划推进万州至忠县至黔江高铁、万州至利川至张家界高铁,打通南下客运通道。公路建设。“十五五”期将陆续建成通车万达直线高速、开万梁高速,实质性开工沿江高速南线万州至巴东段、沿江高速北线万州至涪陵段、云万利高速等项目,形成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带动沿线镇乡旅游发展。抢抓全市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谋划建设一批旅游路、景观路,形成“景景通、城景通”格局。港口建设。通过资源配置方式,适时启动鞍子坝客运作业区升级改造,深入嵌入十七码头文化,打造成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客运码头。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待资金到位后启动溪口、瀼渡、小桔灯(太龙)渡口改造。
二、关于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的事项
关于您提出的“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的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思路。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级,游客需求日益呈现出定制化、个性化的特征。您强调要深入研究游客细分需求,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文化赋能版旅游精品线路,这一观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建议,下一步,我委重点做好以下方面。需求调研与精准定位。组建专业调研团队,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手段,全面了解游客需求,为资源整合和项目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资源整合与项目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地方特色美食、民宿酒店、文娱演出、旅游商品等资源,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期,我委围绕“滨江圈”“半山圈”“老城圈”主题,串联望江大梯子、鸽子沟等特色点位,在文旅万州、看万州等平台推出半山观光线路、城市暴走线路、citywalk新年漫步线路等“1日游”“2日游”“3日游”旅游线路产品8条。重新梳理文旅资源,整理出万州城区和乡镇必打卡点共计41个,开展万州最美打卡点评比,并且在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各渠道推广宣传。万州文旅官方平台小程序“玩转万州”正在搭设总体框架,目前已完成70%。氛围营造与品牌打造。通过举办环湖马拉松、演唱会、音乐节等各类文化活动、节庆赛事,持续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旅品牌。推动营造文明友善的旅游氛围,区交通运输委、区文化旅游委在“5·19中国旅游日”组织100名出租车驾驶员开展万州文旅宣传推介员培训,向出租车驾驶员普及万州文旅资源特色及文明服务规范,鼓励其发挥“移动导游”优势,在日常运营中积极宣传推介万州。
三、关于让特色文化为旅游铸魂赋能的事项
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抓好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用文化为“吃住行游购娱”全方面铸魂,提升城市文旅品质。今年,拟依托三峡文旅传媒集团开发高质量文创产品不少于10件。在天生城文旅街区已落地万州特产销售中心,并将进一步招引万州非遗等业态入驻,打造好非遗体验一条街,增强优质旅游商品供给服务。依托“中国曲艺之乡”名片,持续推动文艺演出下乡,打造“乡村一场戏”,构建沉浸式的乡土文化体验场景。打造“平湖一碗茶”。提档升级“见山茶摊”模式,在环境设计中融入“三峡天丛”文化元素,打造“平湖茶宴”,打造山水茶旅融合新模式。打造“万州一桌席”。对万州烤鱼等万州特色美食进行统一包装设计、开发标准化套餐。以乡村旅游节点为核心,开发“一镇一宴”主题产品。依托“农文旅”旅游小程序,推出“美食护照”集章系统,串联城乡美食打卡点,构建美食旅游产业链。打造“农特一盒礼”。选取万州柑橘、茶叶、三峡绣、谭木匠、调味品等系列土特产品,设计伴手礼多种“套餐”,促进农业品牌营销推广与旅游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四、关于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事项
推动“旅游+文化”。坚持高质量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办好世界大河歌会等品牌节会,做强“景区+剧场+演艺”驻场演出。推动“旅游+研学”。围绕三峡移民纪念馆、天生城和平湖等点位,已于今年4月启动实施城区中小学生“平湖健步走”研学游活动,同时加强对大唐荔园、七星谷、大周等研学基地的规划管理和培育,进一步推动研学旅游健康发展。推动“旅游+商业”。支持举办大型商业演唱会、提升儿童剧、脱口秀等优质剧场演艺,拓展滨江露营、音乐季、半山茶摊、滨江音乐会等新业态新场景;引入重庆话剧院在万设立分院并于6月开演,助力打造“三峡演艺之都”。推动“旅游+体育”。加快环湖马拉松市场化步伐,办好2025年中国体彩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冬季横渡长江系列赛等品牌赛事,做大赛事引流。推动“旅游+工业”。区经济信息委正牵头着手在谭木匠、三峡绣、诗仙太白酒厂、江来好烤鱼等地布局启动“工业游”相关工作。
五、关于强化文旅产业政策保障的事项
加大文旅政策支持。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三峡旅游,吸引更多游客来万旅游,今年区文化旅游委策划开展了“百万游客打卡万州游三峡”活动,面向旅行社、游轮等市场主体分类出台激励措施吸引组客来万,其中首发仪式已于4月1日顺利举行,截至目前已吸引近1.4万余名游轮游客,1.5万名过夜游客来万旅游。针对文旅品牌创建、文旅市场主体培育、文旅宣传营销、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为进一步争取政策保障与支持,目前我委已形成了《万州区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送审稿)》,目前正在按程序提请报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组建了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专班,专职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相关工作。围绕文旅招商17个项目,加快推动江万船厂、大型游乐场、天生城文旅度假区、兴茂美食城提档升级等重大文旅招商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加大低空旅游、文化制造、数字文旅等业态招商。深化服务联系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文旅企业“国家队”引领作用,扶持民营文旅企业走稳走强,做大规上企业总量。下一步,我委将持续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出台文旅融合发展优惠政策,在财政支持、金融融资、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力度。加强创意策划、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全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构建文旅产业多元投入机制,全力营造发展文旅产业的浓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文旅工作的关注和鼓励,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28日
关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近年来,万州区抓住机遇,借助优势,在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做强做大文旅产业方面做了巨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万州大瀑布群旅游区、三峡平湖旅游区、天生城文旅街区等已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旅游地标。但也存在文旅资源转化不够,没有充分将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内涵体现出来;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文旅“品牌”;旅游交通体系不完善,景观体系与道路建设未充分融合,景区与景区之间未形成有效交通串联等问题,万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激发力度还不够大,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深耕文旅资源,挖掘新活力,激发新动能,推动文化旅游焕发更新的魅力、彰显更大的实力、形成更广泛的影响力。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顺应文旅发展新要求、新形势,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规划要与区域“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主动融入国家及全市发展大局,明确发展思路、总体定位、形象品牌、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空间布局,抓住疫情后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需求高涨,激发万州区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把万州打造成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
二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文旅融合的核心要义是把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不同功能进行有机整合。旅游需求正朝着定制化、个性化的方向加速发展,要在研究游客细分需求方面下足功夫,以项目为支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打造文化赋能版旅游精品线路,用文化为“吃住行游购娱”全方面铸魂,支持打造地方菜肴饮品、建设特色民宿酒店、推出精品文娱演出、销售文化旅游商品,营造“万商云集”“万客来游”城市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城市文旅品质。
三是让特色文化为旅游铸魂赋能。抓好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研究保护与传承,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全方位深挖和展示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研究对文化内容的产业转化,将文物、非遗、经典民歌等属于万州的特色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过程和产品中,用独特文化魅力提升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发展要兼容并蓄,才有更多创新创造的空间。除了开展“文化+旅游”的主流融合模式,还要开拓“文旅+科技”“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融合路径,推动发展乡村民宿,引进文商旅综合体、室内置景商业体,加快候鸟老人栖息地建设等,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体系、塑造品牌、再上台阶。同时,保护和利用好何其芳故居、西山抗战遗址群、三峡移民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高品位项目,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五是强化文旅产业政策保障。出台文旅融合发展优惠政策,在财政支持、金融融资、土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力度。加强创意策划、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全力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构建文旅产业多元投入机制,全力营造发展文旅产业的浓厚氛围。
工作单位: 万州区龙驹镇人民政府
通讯地址: 万州区龙驹镇永兴街115号
邮编:4040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