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50132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50132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万州教办函〔2025〕19号
江晓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区级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议》(第20250132号)收悉。经实地调研了解,“桔子红了”已被评为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目前区教委和太龙镇、万州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共同在推进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多方参与活力相关事项,区教委作出承诺,将把“桔子红了”实践基地打造为万州区社区教育学院的教育示范点,于4月17日组织专班到实地进行调研,2025年10月底前推动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事项
2023年9月,根据共青团重庆市委《关于开展重庆市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重庆市万州区太龙镇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共建的“桔子红了”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完成申报。2024年1月“桔子红了”基地获得评审专家认可,成功入选重庆市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
二、关于建立长效机制事项
发挥万州区在产教融合中取得的成效,区教委将积极支持由“桔子红了”实践基地的共建高校(重庆三职院)牵头,加强与科研机构(如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如万州经开区商会)等单位的合作,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产教融合生态网络。通过“万达开云馆”(寸滩新城保税经济区京东超级体验店)“万州科技创新中心”(万州经开区)等共享平台和多个行业共同体、产业学院,科技孵化平台、科普基地加大对“桔子红了”实践基地的宣传力度。
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通过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场景进行评价。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 26日
关于打造区级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议
太龙代表小组 江晓波
在我国全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浪潮中,产学研有机融合正在不断加深,打造区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构建人才培养高地的关键之举。为进一步优化区域人才生态,助力地方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加速前行,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 万州产学研发展现状
一是高校资源丰富。我区汇聚了多所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理工农医、文史经法等众多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知识创新集群。例如:重庆三峡学院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行业试验基地、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8个,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动能。
二是产业需求强劲。随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转型。众多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且呈现多元化特征。
三是政策导向鲜明。区政府始终将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为高校学生投身实践、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筑牢了坚实的政策基石。
二、 当前存在的不足
一是平台资源分散。尽管区内部分企业与高校已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实践基地建设整体呈现碎片化状态,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整合。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各异,合作层次深浅不一,导致实践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强大的协同合力。
二是产业需求脱节。高校实践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行业发展步伐,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部分高校实践课程体系更新不及时,未能紧密跟踪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趋势,致使学生在实践中所学知识技能难以有效对接实际应用场景。
三是缺乏深度融合。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效稳定的机制保障,合作关系受短期利益影响较大,深度融合面临诸多阻碍。
三、 具体建议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区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太龙镇是万州区柑橘种植大镇,全镇种植了3万多亩红橘、柠檬、血橙等柑橘类作物,享有“中国红橘第一镇”的美誉。当前,太龙镇已经打造了“桔子红了”大学生实践基地,为进一步发挥阵地作用,建议将其打造为区级大学生实践基地。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激发多方参与活力。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与高校之间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规则和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合作关系的公平公正与可持续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积极参与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优质实践岗位和指导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优先支持等激励政策;对在产学研合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企业和高校,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合作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