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84号建议的复函

A类
万州文旅函〔2022〕31号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84号建议的复函
秦远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的建议》(第384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万州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万州体育场馆包含万州体育场、万州游泳(跳水)馆和三峡之星体育馆三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万州体育场:于201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北滨大道一段150号,建筑面积31066平方米,可容纳26664人;万州游泳(跳水)馆:于201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北滨大道一段150号,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可容纳1588人;三峡之星体育馆:于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位于静园路152号,建筑面积约31367平方米,可容纳5307人。目前三个公共体育场馆对社会全面实施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并承担大型体育赛事、群众赛事活动、体育培训等核心功能。
二、场馆未来规划利用情况
一是深入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条例》,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改造和丰富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功能,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群众体育活动、竞赛和专业体育培训,深化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建立“统筹领导、相互配合、共同支撑”的管理体制和“体教融合、部门联动、专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联动贯通的“体教融合”推进机制。协商利用场馆,引进体育企业围绕“培养青少年体育精神、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目标,落实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各项工作。
二是全面落实区政府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要求,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坚持公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场馆的自身优势,树立体育场馆专业运营、综合利用的范例,合理降低场馆运营成本,促进场馆民用、商文旅体协同发展,提高场馆利用率。坚持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保障市民健身需求,结合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体育文化企业,对公共体育场馆闲置场地,合理配套布局、改革运营模式,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事业,并推出优质的体育体验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展示场馆文化内涵,让市民共享体育发展的成果和红利,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助推渝东北体育中心建设。
三是探索成立渝东北体育产业联合会,以万州体育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体育文化企业为龙头,吸引万州体育文化企业聚集,着力打造体育文化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体育工作的高度关注,也期盼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6月16日
关于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的建议
百安坝代表小组 秦远洋
近几年万州室内外体育场馆不断增加,但其使用频率偏低,很多成为闲置资产,没有更多的为万州市民和青少年提供相应的运动场所;有的场馆由于闲置时间较长,设施设备缺乏维护,已不能使用,有的成为安全隐患,有的成为报废品。
而另一方面的现状是万州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对运动场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有限的开放场馆人满为患,争场子争位子的现象比较普遍。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中,对体育场馆供给、场馆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万州区要达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要求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议:第一,区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专门的有相应经验和资质的机构运营机构或者服务外包三方,以提高场馆运营的使用率为核心,为市民提供收费和免费相结合的健身消费方式,用收费的利润来养免费的维护成本,最终达到更大效率的使用场地。第二,增加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专业人才带动青少年训练,利用各个体育场馆,把运动从娃娃抓起,真正提升全民素质。第三,智慧管理,使用软件实现数字化管理,减少人工管理成本,实现场馆效益最大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