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重庆市万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后公布
《重庆市万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24年6月30日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24〕20 号)批复,现将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规划》是万州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包含全域、城区两个层次。全域面积3456.41平方千米,包括万州区全域14个街道和38个乡镇。城区范围包括高笋塘街道、太白街道、牌楼街道、双河口街道、龙都街道、周家坝街道、沙河街道、钟鼓楼街道、百安坝街道、五桥街道、陈家坝街道、高峰街道、天城街道、九池街道14个街道,以及熊家镇、长岭镇、新田镇、甘宁镇4个乡镇的部分辖区,面积230.01平方千米。
二、城市性质
万州城市性质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三峡库区经济中心,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
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筑牢国土空间底线。到2035 年,万州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2.80 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6.9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9.01 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2.54 平方千米以内。
(二)确立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带动渝东北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保护和开发相协调,构建“一带一屏五片、一核多点五区”总体空间格局。
四、重大要素支撑体系
(一)建立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区级—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至2035年,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聚焦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四大方面,打造渝东北公共服务高地。
(二)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对外交通网络,规划“四向七联”7条高速铁路、“四向多联”8条普速铁路、“二环九射”高速公路系统。着重提升交通枢纽能级,规划“一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一主三辅”铁路货运枢纽、“两客六货”港口布局、4E级区域枢纽机场。规划“三横三纵”快速网络,因地制宜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实现半小时通达城区。
(三)健全市政设施体系。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绿色智能、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市政保障体系,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四)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提升洪涝、地质灾害、公共卫生防疫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五、实施保障
(一)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二)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科学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
(三)完善规划评估体检机制。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思路,建立全过程、周期性、常态化的评估体检机制。跟踪监测各项指标执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完善。
(四)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和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