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358696751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主要承担文化、宣传、广播电视、体育、科技培训等方面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静园路街68号215室 | |||
法定代表人 |
张琼月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办事处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805 |
1.5805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
2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按时进行年审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强化领导建章立制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并重、两手齐抓,有领导主管,有3名文化专职干部具体抓文化工作;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财产登记保管、工作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向公众开放服务等十项规章制度;档案管理规范。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严格按绩效考评标准,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予以稳步推进。每年专题研究文化工作,拟清文化发展思路。街道就辖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未年五年发展思路,用“八个一”推动辖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1.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落到实处。为满足辖区居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将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街道设立片区文化服务中心实行免费开放。中心位于高笋塘2号,面积720平方米,于201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文化服务中心功能较为齐全,设有多功能厅、展览厅(舞蹈排练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创作室、文化活动室、文化体育宣传栏。室外有文体广场—三峡移民广场和高笋塘商业广场,面积5000平方米。配有电脑18台,投影仪2台、LED屏幕1个、打印机2台、电视机1台、DVD机1台等,藏书3000余册(全部编码上架),报刊10余种供市民免费阅览。目前文化中心有条不紊的面向居民实行免费开放,为辖区居民打造了寓教于乐、健康向上文化阵地,构建了文化交流、文化娱乐、文化服务的平台。具体体现在: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定时开放时间。免费开放点由专职文化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文艺队伍开展各种培训、讲座,免费为提升群众文化水平搭建活动平台。多功能厅、图书、电子阅览室、排练厅、培训厅、展览厅、活动室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每周不低于42小时,节假日根据居民需要错时开放。各个功能室按相应职能分别为居民提供相应服务,如举办棋牌比赛、全民阅读、书画展览、少儿故事会、文化专干培训、开展科普讲座、文艺排练等等,赢得辖区居民一致赞赏。2022年到站活动4799人次。其中图书借阅985人次,报刊借阅289人次,音像借记291人次,电子阅览535人次,活动、排练 2699人次。文化中心在注重自身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辖区10个社区文化室的发展,今年文化专干到社区指导文化室工作,从社区文化工作的现状、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室硬件建设、软件资料四个方面着手,并就存在问题分别进行现场辅导,指导和辅导面达100%。 2.文化活动常年活跃。 一方面充分发挥业余艺术团队作用,利用广场舞、坝坝舞的形式,积极引导社区群众广泛参与。另一方面挖掘区域特色,借助辖区区位优势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多样化的民俗活动、多层面的交流活动、全方位的发动参与,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了解、喜爱、传承传统文化。积极开展节日庆典活动,组织参与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演出,2022年街道开展活动25次,其中党工委名义组织大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两次(举行职工趣味运动会、举办“六一”节健身大型活动),参与人数600余人。单项公益性文体活动13次(读书活动暨演讲比赛、举行趣味运动会、文艺进基层活动、阅读活动、端午节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月(日)活动、健身跑、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每次活动人数均在50人以上。讲座培训10次(文艺骨干培训5次,群众讲座培训5次),展览1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编办宣传专栏10期,信息报送12期,被媒体采用4期。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精神生活,群众对街道加强文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和谐发展。 3.全民健身积极开展 一是全力打造室内外健身阵地,为居民提供体育健身平台。辖区现有室外健身器材21套,分布在十个社区,实现了全覆盖。高度重视室外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修缮工作,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本级购买的建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安排经费用于采购、维修健身器材,确保器材和场地正常使用,2022年街道出资购买体育器材两套,维修健身场地两处,共花费26000元。为倡导“我运动,我健康”的健身理念,街道结合实际建有小型室内乒乓球训练室和健身器材室,配置了乒乓球台、发球机、球拍以及室内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使职工在工余时间有了健身场所。二是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辖区有大型广场两个,即高笋塘广场和移民广场。街道按照“以广场为主会场,院坝为分会场”的思路,组织群众开展早晚锻炼活动,每天参加早晚锻炼的达两千多人次。浓厚的健身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让老百姓出门就能找到体育活动场所和健身队伍。2022年街道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健身气功推广及居民健步走等体育活动8次,体育健身健康讲座培训4次,编办健身专栏5期。今年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八段锦健身气功,每周两次集中培训,为热衷健身的职工提供健身平台。三是加大体育健身组织建设工作力度。街道现有直属体育健身团体3个,社区健身团体10个(每个社区1个),群众自发健身队伍56个。每个社区配有体育专职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性的在社区和队伍中进行指导辅导群众健身活动,组织健身培训和健康讲座,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全年12次。四是积极推进“好体育人”活动。街道建有主要领导牵头的“好体育人”组织,积极参与区级争创“好体育人”和“好体育组织”的申报活动,鼓励辖区健身积极分子将自己由“体育人”升华为“群众身边的好体育人”,常态化的开展“好体育人”活动,今年街道开展 “好体育人”为民惠民志愿者服务活动8次。 4.全民阅读内容丰富 制定了街道2022年全民阅读活动方案,按照“街道主导、活动引领、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辖区“十佳书香家庭”“十佳读书人”的带头作用,依托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电子、图书阅览室、社区图书室逐步形成街道、社区、家庭三级阅读网络,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读书活动的开展为传播阅读理念,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万州”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发展文旅产业 1、街道全年文化旅游固定投入18417万元,增长率 68 % ;新培育规上文化企业三个(重庆渝凌传媒有限公司、重庆三峡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三都会展有限公司),提供规上文化企业线索5个;建立旅游接待及收入台账、文化旅游企业台账;新增文化旅游重点项目4个(万州区移民广场改建工程、万州区滨江环湖北岸(十七码头)库岸及消落带治理工程、西山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万州区三元四方文旅街区)。 2、文化市场监管到位,街道和社区配备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年初制定文化市场检查计划表,每月按计划对辖区文化旅游市场进行日常巡查,并做好相关记录。配合文化执法大队做好“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及文旅市场整治工作。按要求落实民间文艺表演团体丧事演出活动备案管理工作。全年辖区内未发生任何文旅负面事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四、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毫不放松 按照属地管理职责,我辖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文物点3个。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将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时与文保单位签订责任书,定期对文物进行安全巡查及隐患排查,正确使用文物安全管理平台,建有文物台账,并要求相关社区与文物点所属单位密切配合,防止文物毁损和被盗。全年按时对文保单位进行安全巡查,按照国保一个月一次,市保、区保一季度一次,文物点半年一次的原则,全年共巡查44次。 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目前我街道有直属文体团队 8个,其中艺术团3个、健身队1个、舞蹈队1个、军鼓队1个、门球队1个,柔力球队1个。社区文艺队10个,随着队伍的壮大,我街道文艺队共计2000余人。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不定期召开专职人员及文艺骨干会议,研究布置下步工作,通过以会代训,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社区参与文化事业建设,指导文艺队伍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指导文艺骨干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今年共开展骨干培训4期,培训人次240人。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年脱产培训8天。 六、文化中心管理有条不紊。 中心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资产管理体制,工作制度全部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资产管理按照财务管理条例制定,建有专门的固定资产台账,“五薄一册”齐全,设立文化专账,免费开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辖区内健身场地、健身器材纳入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有固定资产明细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万巧芳 联系电话:177****2658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