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重庆市三峡川剧团)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MB0W29312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重庆市三峡川剧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重庆市三峡川剧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开展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促进川剧事业发展。主要职责:开展川剧艺术的研究传承、保护推广,提供相关公益演出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大道707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谭继琼 | |||
开办资金 |
836(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万州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万州区体育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17.5177 |
765.655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重庆市三峡川剧团) |
从业人数 |
4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遵照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坚持创作,积极完成各类演出 创作是剧团的核心,演出是剧团的灵魂。我中心全年演出共计190余场,全年共创作出5个类别的节目,其中春晚节目1个,复排大型现代川剧1个,综艺节目1台,包含川剧小品、歌舞),传统折子戏10余个。 1、开展2022年“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送文艺(戏曲)演出进基层,赴万州区的24个乡村、学校、社区等进行了演出。 2、支持万达开同城发展,承办演出了开州区“唱支山歌给党听,党的历史代代传(2022年戏曲进乡村)的80个乡村、社区演出共80场。 3、做好了原创大型现代川剧《峡江月》的提升工作,在万州进行了惠民公演50场,并受邀参加了“第五届川剧节”精品剧目展演。完成“戏曲进校园”、“万州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持续将传统文化进行普及宣传。 5、完成“万达文化惠民进商圈”演出活动数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6、我中心两部折子戏,一部大戏到重庆参加“第五届川剧节”的演出获得全国各大媒体好评和观众的一致认可。 7、继续完成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并在大周中小学实验基地举行了挂牌仪式。 8、邀请成渝川剧名家到我中心教学,挖掘整理、复排了10余部经典折子戏。 9、做好了“喜迎二十大”文艺宣传及演出工作,包括“戏曲进校园”、“送文艺进基层”、公众号线上展播“喜迎二十大”专场等活动。 10、代表万州赴云阳参加了“万达开云奉巫”文旅招商推介活动的演出。 11、参加“天生城”宣传片录制获得领导高度赞赏。 12、到酉阳参加央视栏目《艺揽吾遗》的录制,对国家级非遗“川剧”进行宣传及推广。 13、创作2023年春晚节目“梨园梦”。 14、积极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演出任务。 二、 推进“精品剧目工程” 为保持并扩大“中国戏剧•万州现象”在全国的影响,我中心大型现代川剧《峡江月》今年继续力邀了著名导演查明哲为其进行深度打造,此剧也是继我中心原创大型现代川剧《鸣凤》和《白露为霜》之后又一部川剧力作,本剧经过前后多次打磨提升(改稿21稿),并在今年1月荣获“重庆第九届艺术奖。”《峡江月》今年5-6月在万州大会堂进行了惠民公演50场,并启动“传帮带”模式,除了原版演员之外,让其他青年演员也能独挑大梁,在进行了严谨的排练后进行了《峡江月》B角的演出,演出效果非常好,让川剧薪火得以传承。此次公演活动涉及万州近200个单位和企业,让职工干部、群众、学生、军人等都走进剧场看了现场演出,并在每场结束后让观者提出了客观评价,很好的提升了万州戏剧在大众眼里的形象和知名度。并在7月到重庆参加了“第五届川剧节”展演,演出当晚座无虚席,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致好评,使得该剧能为“中国戏剧•万州现象”增添光彩。 11月我中心《白露为霜》和《峡江月》两部大戏在“平湖万州”公众平台进行直播,观众达三万余人次。 三、实施“阵地工程”,做好小剧场改建工作 为响应区领导在文旅委提出的打造有温度、有张力的文化城市意见,我中心将原有的小剧场改建成排演综合一体的戏曲传承专用场所,按照演出厅,戏曲体验馆和贵宾接待室等功能进行整体设计,拟将小剧场打造成集排练、演出、接待、传承、旅游、学术交流推广的惠民文化交流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争取今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了培养更多川剧青年艺术人才,我中心常年聘请川剧名家到我中心教学,打造经典传统折子戏,坚持“师带徒”的传承模式,2022年继续聘请了一批川渝两地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及梅花奖演员到万州为学员进行教学,目前今年已是聘请的第三批“名家传戏”工作,为青年演员传承了《打神》、《宫会》、《斩唐丹》、《铁龙山》、《问病逼宫》、《打饼》、《驼子回门》等经典折子戏,传承新人,给学生们更多的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之后的“戏曲进校园”、“小剧场周周演”等各类演出做好了节目储备,这样既培养了青年人才,又抢救了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同时把老前辈的经典作品留在了万州,为我团的川剧艺术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五、继续完成非遗传承基地建设 我中心现有3个非遗传承基地,电报路小学钟鼓楼校区、万州区青年宫、万州中小学实践基地。每周六下午在青少年宫进行川剧系统知识教学;在万州中小学实践基地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涉及戏曲知识普及,戏曲身段表演体验,戏曲把子功体验,戏曲唱腔体验,戏曲化妆造型及变脸艺术体验,每天两个班次一百位学生参与,每天课时三小时左右,每周三天。活动效果很好,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川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了解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为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各个学校带队老师及实践基地的充分认可。 六、疫情小组坚持疫情常态化志愿服务 今年重庆因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发展,我中心“抗击新冠疫情小组”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服务,并多次在安排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所在街道、社区,并配合主管部门到各个场所进行督查工作,全力以赴奔赴“疫”线,用实际行动汇聚起齐心战“疫”的磅礴力量,筑起阻击疫情的“红色屏障”。 七、为“喜迎二十大”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 为“喜迎二十大”,我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组织《江姐》选段“绣红旗”,川剧绝技表演《变脸.吐火》,川剧经典折子戏《扈家庄》、《滚灯》,川剧歌舞《川剧颂》,宣传脱贫攻坚题材的小品《扶贫轶事》等经典节目,到大周镇、瀼渡镇、陈家坝街道、三峡初中、电报路小学、鸡公岭小学等街道乡镇和学校进行演出及宣讲,为老百姓及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演出,获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并在万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的带领下举办了线上演出专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有效期至2026年8月11日 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有效期至2023年6月10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向倩 联系电话:132****8099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2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