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101MB1F325507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巩固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主要职责:办好报、台、网、端等全媒体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三峡库区主流舆论阵地;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开展“媒体+”服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 | |||
住所 |
重庆市万州区白岩路4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洪启辉 | |||
开办资金 |
26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07.74 |
5097.85 | |||
网上名称 |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
从业人数 |
23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执行。2023年初中心负责人更换后,及时到登记管理部门变更法定代表人。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三峡融媒体中心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统筹疫情防控和意识形态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媒体影响力,展现媒体良好形象,为万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 (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工作首位,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要求,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到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中,落实到报、台、网、微、端、屏等媒体平台管理中。 (二)主题宣传引导强劲有力。党的二十大宣传浓墨重彩,会前全媒体及时推出“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专栏,启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州非凡十年”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展现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以实干实绩喜迎二十大的积极行动和生动场景。会议期间,开设“二十大特别报道”专题专栏,下设“二十大进行时”“二十大时光”等栏目,持续开展系列化连续报道、典型报道。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全媒体及时推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专栏专题,以蹲点式、行进式报道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累计刊播党的二十大报道近1000条,阅读量超千万,300个新媒体产品,阅读量近600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贯穿全年,生动讲述万州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在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策划推出“贯彻落实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事争一流 当排头兵——镇乡街道部门国企‘一把手’访谈”66期,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围绕经济工作、工业强区、房地产市场、营商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全媒体加强策划,持续推出评论文章、深度报道、典型报道,全力抓好正面宣传。全媒体平台推出经济报道2300余篇(条),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抓好疫情防控正面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仅11月以来,就推出疫情防控新闻报道和新媒体产品2000余条次,10万+稿件200余条次,阅读量过亿次,极大提振了全区干部群众同心抗疫、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全媒体还围绕高笋塘商圈有机更新、影响发展环境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开设专题专栏进行系列宣传,及时发出主流声音,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三)对外宣传成效明显。全媒体3000余条稿件在中央级媒体、市级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刊播,《重庆新田长江大桥今日完成荷载试验》《公铁联运冷链专线开通 三峡柑橘“走”向东盟》《三峡库区再添跨江大通道 恩广高速万州环线段建成》《乘客遗落十万元 出租车司机物归原主》等稿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推出。《万州程凉面》《万州杂酱面》成功入选新华社信息中心音视频部与百度APP、百家号、好看视频携手推出的《小康中国 千城早餐》大型视频展映活动,分别获得最佳剪辑奖、最佳画面奖,新华社信息中心特给万州发来感谢函。聚焦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建设,加强与达州、开州、云阳等媒体联动,互开栏目、互换稿件,扩大区域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创优节目再创佳绩。全媒体12件作品获重庆新闻奖,10件作品获重庆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奖,25件作品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作品《英雄的守护》获评重庆市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夏芳的暑假》获第九届重庆艺术奖,《黄柏新风》获评2022年重庆视听作品大赛一等作品,《大林的种子》荣获第七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二等奖,《直播:从黄河到长江郑渝高铁首跑云体验》、《三峡移民故事》、广播公益广告《警惕养老诈骗顺口溜》分别入选2002年重庆市视听艺术精品项目扶持项目、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引导扶持项目、公益广告扶持项目,作品《一生的奋斗》在2022年新华社现场云大型联播中荣获最佳报道奖。由中国记协指导、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组织策划、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等全国105家地市党报联袂推出的《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包括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在内的全国105家地市党报集体获奖。中心还获“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大型全媒体报道组织奖,为全国105家地市级媒体中38家获奖单位之一。 二、守正创新,融创转型,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 (一)深化供给侧改革,内容生产活力迸发。一是持续深化内容生产转型。坚持“阵地向看万州客户端转场、内容向看万州客户端转型、采编向看万州客户端转岗”“移动优先、视频优先、小屏优先”的“三转三优先”战略,推动全媒体平台全新改版升级,进一步整合、打通全媒体发布平台,达到移动更优先、内容更优质、服务更优良的融合目标。加强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引流,以融合传播为传统媒体赋能。新推出“主播说事”“主播聊‘橘视’”栏目,实现了大屏与小屏的双屏并轨。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媒体报道实现跨区域合作、跨媒体联动、跨平台传播,成为媒体深度融合报道的典型案例,取得全面成功。中心各平台持续推出融媒体产品近300个(条),总访问量逾5000万。《从黄河到长江 郑渝高铁首跑云体验——郑渝高铁全线贯通三地联动直播活动》直播长达6个多小时,在大象新闻APP、看万州APP、云上襄阳APP、华龙网、河南信息广播、万州交通广播、襄阳广播电台以及三家媒体的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快手、百家号等近20个平台进行了直播和话题推送。直播当天,各平台总数据达4200万,观看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占据全国微博互动话题高达5千万,总传播量突破2亿。二是视频化、数字化、创意化生产不断释放新动能。2022年,全媒体生产视频10000余个,较2021年作品量增加2000余件;动漫、海报、H5、长图、航拍、微电影、直播等多形式创新产品1600余个,较2021年作品量增加300余件。推出的创意产品《万州加油》《郑渝高铁来了》《新田长江大桥通车 万州进入环线时代》、“万州三会系列报道”“万州防疫系列报道”等产品策划总阅读量突破2亿,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全年全媒体生产1000万+产品8个,100万+产品508个,10万+产品 1205个,较2021年均有大幅增长。三是深化全媒体考核机制。以移动化、视频化、直播化、数字化为侧重点,以新修订的全媒体绩效考核方案为指挥棒和风向标,引导全媒体采编人员迅速转型、转场、转岗,激发从业人员生产创作潜力。 (二)增强用户黏性,“媒体+”出新出彩。精心打造核心平台“看万州”APP,通过3次改版提质,用户群众进一步壮大,用户数从融合初的70万增加到现在的123万,增幅达75%以上。截至目前,万州区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入驻看万州APP网络问政平台,年均网络问政量8000余条,刊播报道500余条,部门处置率达99.73%,用户诉求满意率达到98%以上。全区90%的民生诉求和热点舆情通过问政平台得到回应和化解。平台服务群众、舆论引导、监督督查、舆情化解四位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将广播、电视、报纸等整合进入“看万州”,实现传统媒体内容在移动终端的可听、可看、可阅读。创建“平湖号”,为镇乡、街道和区级部门搭建信息发布平台。搭建电商购物平台、完善积分商城等,媒体+商务+服务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围绕乡村振兴,做强“媒体+商务”,聚焦产品销售,重点打造 “三都电商”平台,实现与用户深度连接。“三都电商”一网打尽三峡土特产品,卖本土、卖周边、卖全国,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跨省展销推荐、“电商年货节”等系列活动,成长为万州本土影响力最大的电商平台。 (三)建立名师、导师创新引领机制助力内容生产。为进一步在内容生产、创新创优上实现新突破,以“名师工作室”“融媒工作室”为载体,激发内容生产的“源头活水”,打造主流舆论“金字招牌”。组织学术带头人和正高级专家,创建海琳”名师工作室、“豹变”名师工作室、“匠心”名师工作室,着力广播剧、纪录片、音视频产品、大型文艺活动,以及报纸、电视新闻产品的创新、创优,采取项目制和选题制等方式打造内容精品。组织业务骨干担任导师,一对一帮带年轻采编人员,形成以创优内容生产促成长成才。先后成立的融媒体教育工作室和健康融媒体工作室,开办了《教育周刊》《健康读本》,实现了行业工作和新闻宣传“跨界”联合的新突破。 三、落实责任,强化支撑,确保全媒体安全刊播和生产安全。 (一)优质安全完成全年转播刊播任务。按要求优质完整转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台等上级台节目,转刊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上级报刊重要稿件,全年无任何差错。在春节、冬奥会、国庆、党的二十大等全年重保期,中心领导深入一线,值班带班,靠前指挥,确保优质、安全、高效完成了全年8次重大活动的直播转播工作。两套自办电视频道安全播出11493.70小时;两套调频广播节目安全播出14630.8小时;周家坝无线发射台发射交通广播节目安全播出8016.0小时,综合广播节目安全播出2417.50小时,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706台代播发射综合广播节目安全播出4197.3小时;周家坝无线发射台作为单频网辅站的地面数字电视发射两套电视频道节目安全播出11493.70小时。 (二)加大投入,提升保障能力。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130余万元,完成了中央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迁移工程、同步完成本地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解决了城区困难群众免费收看电视节目的问题;完成综合广播发射设备搬迁工程,每年为中心节约运行经费22万元;努力争取到三峡移民对口支援资金300万元,启动三峡移民频道升级改造项目,不断提升融媒体中心整体实力;投入55万元建设资金,定向实施三楼演播厅更新改造,逐步提高节目生产效果;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有力提升网络运行质量和防攻击能力,确保信息网络安全;中心荣获重庆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三)落实值班值守和运维保障。全年安播值班2300人次,领导带班30余人次,技术值班30人次。安全规范处置预警信息109条。优化配置7×24小时不间断技术值班队伍,实现全天候为采编线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全媒体传播体系视听信息生产发布系统的高效运转。开展日常巡查150余次,维修维护设备设施120余台次,确保了技术系统和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四)全面完成全年直播录播工作。完成区六次党代会、区“两会”开幕式和闭幕式、2022年万州惠民春节联欢晚会、万州“十大感动人物”颁奖、“重庆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文艺宣传示范演出”《最美应急人颁奖典礼》、《退役军人颁奖典礼》、《村镇干部擂台比武演讲》、《“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理论微宣讲》《郑渝高铁通车访谈》等近20场大型活动的直播(录播),其中10次活动使用高清转播车。完成区委、区政府全区性视频电视电话会摄制68场,提供技术服务96人次。 (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日常生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精心安排布置中心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组织抽调60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核酸采集等疫情防控工作,得到社区和广大群众充分认可。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安全意识、压实安全责任。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8次,排查处理安全隐患6起,开展消防培训和演练3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万州委编委发【2020】22号文。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重庆市各区县手机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页面浏览量)综合评比第一名 荣获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区县通讯员用稿量评比前十强 荣获重庆市各区县手机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累计页面浏览量)综合评比第一名 荣获重庆市各区县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页面浏览量)综合评比第一名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史光辉 联系电话:133****1766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0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