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被误解的精神疾病

日期:2021-07-20
语音播报

被误解的精神疾病

1991年尼泊尔提交的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距今已有30年,但仍有很多人对精神疾病有认知上的误区。

误区一、精神疾病患者是危险的“疯子”

一提起精神疾病患者,很多人就会构想一个“歇斯底里的人带有攻击性”的画面。而实际上,大部分精神疾病不会导致患者做出危及他人安全的过激行为,精神疾病患者是被大家忽视的弱势群体。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困扰着他们,往往他们害怕被歧视而小心翼翼地生活着,所以精神疾病患者更需要大家的关怀和帮助。

误区二、精神疾病是“心病”,打开心结就好

有些人认为精神疾病是心病,只要个性开朗就不会得上。可严谨来讲,精神疾病病因尚未查明,致病因素包括遗传、体质、个性心理、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心病,也不是单单通过心理疏导就能痊愈的。如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误区三、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就不算有病

大家会发现,有些人平时除了疑心重、情绪多变,大部分行为正常,不影响智力也不影响日常生活,就以为这些人就是心情不好或性格不好,而不认为可能是精神疾病,导致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期。

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往往是不典型不明显的,家属亲友们要有“火眼金睛”,并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寻求帮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据数据表明,在第一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5%可以治愈,约有20%可以保持终生健康。

误区四、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因为吃药会变笨

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是首选方案,而有些人看到了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动作笨错拙、不能坐定等,认为吃药会变笨就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药物治疗对预防复发很重要,擅自停药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解释精神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误区五、精神疾病无药可救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国有着完善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他们可以通过入院治疗、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回归社会。而且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各行各业曾罹患精神疾病的名人有很多,比如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患有抑郁症,数学家约翰患有精神分裂症,美国著名企业家霍华德患有强迫症等。

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及时治疗、坚持服药和定期回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并且通过系统的康复手段预防和控制疾病复发。很多患者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继续上学、工作,并结婚生子。比起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社会的歧视和病人由此而生的病耻感才是精神疾病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最大障碍。

万州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