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开区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数”聚“智”汇 腾“云”驾“物”

日期:2020-09-27 来源:
语音播报


数字化智能化“撬动”万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联通万州分公司基于5G平台建设万州应急指挥中心

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实现数字化生产 记者 冉孟军 摄

智博会区县展厅万州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成果展示 徐杰 摄

5G基站建设 ▼万州移动为CT方舱提供5G技术支持

记者 黄玉保 文/

3分钟,一辆汽车组装完成;

1分钟,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在上百台设备中找到故障点;

6秒钟,MES系统自动抓取分析一次数据……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万州转型升级过程中,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赋能全区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的生动写照;一个个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万州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拥抱智能时代、共创智能成果,着力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脚。

以“智”助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

当前,全国的制造业都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也不例外。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经开区里与“智”相关的升级换代尤为突出。

焊接机器人精准有序焊接,涂装机器人自动均匀喷漆……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万州经开区的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2万多平方米的焊接车间内,按照主线两侧带羽翼模式排布6条焊接生产线,采用自动辊床传输大循环输送方式,实现了车身焊接、装调的自动化。

实施智能化改造,主要是机器换人。”车间主任廖天俊称。目前,焊接车间配备点焊机器人49台、弧焊机器人8台、自动焊钳957把,集成使用后,整线自动化率由原15%提升到45%,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一台焊接机器人可节省23名人工。”廖天俊介绍,如今,焊接车间员工已由原来的560人减至420人,虽然减少了100多人,但人均劳动生产率却提升了50%

长安跨越总经理助理张晓军透露,公司焊接、涂装、总装车间现有各类作业机器人73台,今年8月前后又引进焊接、涂胶机器人30台,总计达到103台,“每3分钟,就有一辆汽车组装完成下线。”近日,长安跨越焊接车间被认定为“市级数字化车间”。

如果说长安跨越的智能化改造是“标兵”,那么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智能生活空间产品生产智能工厂则是数字化赋能的“实验田”。3年前,该公司基于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始实行智能化改造,通过设备互联互通和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对制造流程和工艺进行分析与优化。

现在我们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了解每条生产线的产能及设备运行状况。”施耐德公司工程师张伟介绍,智能化改造之前,工厂每个班、每条产线完全依靠工人和技术人员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凭感官来分析判断设备的故障所在,耗时又耗力。公司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自动装配升级改造后,形成了设备互联和信息集成,生产数据自动录入系统,每一个小时系统自动对生产数据汇总一次,工程师们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显示屏,就能掌握整个车间的运行状态。

以前,某条产线因设备问题导致产能下降,工程师只能逐台逐台地检查,一个点一点地排除,有时一个小故障就要花几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时间。现在好了,生产异常能够实时进行监控。”张伟告诉记者,生产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后,1分钟内智能化管理系统就能在上百台设备中找到故障点。同时,通过将传统电表更换成“智能电表”,自动将数值输入大数据系统,然后对每台注塑机的用电量进行分析,优先使用用电量低的设备。并根据大数据比对结果,实现所有模具的最优匹配,将能耗降到最低,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管理,在相同产能的前提下,公司的用量下降了20%左右,推动公司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近日,施耐德(重庆)电工有限公司智能生活空间产品生产智能工厂,被认定为“2020年重庆市智能工厂”。

不仅仅是长安跨越和施耐德。近两年,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以“智”助力,成功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嬗变。

通过终端显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在生产的精密铜管,以及生产进度和每个环节的质量信息,每6秒钟自动抓取分析一次数据,能快速响应过程变因,实时做出调整和优化。”平湖金龙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逯志远称。公司自主开发的制造执行系(MES系统),覆盖了生产全流程工艺,全程实现数字化管理。

同时,这套制造执行系统还能适时对产品订单、生产制造信息和质量信息进行查询,实现从铜材料熔铸到铜管成品下线、检测打包,信息化技术运用的全程掌控,并能自动保存历史记录,为以后在生产进度、产品质量方面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依据,从而帮助公司在生产和质量管控方面精准发力。平湖金龙公司也成为万州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第一个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第一个获评市级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绿色工厂)的公司。

据悉,近两年来,我区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抢占市场制高点为主要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目前,威科赛乐3D芯片等项目竣工投产,杰思谷服务机器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引进5G基站硬件制造、区块链研究中心等项目,从高端材料到智能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1%,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3%。实施长安跨越、施耐德等31家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45个,建成一批数字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生产率提高20%,上半年全区规上数字制造业增长17%

借“慧”之匙 开启城市新生活打开方式

咔”的一声响,门禁应声而开。不动手,无接触,牌楼街道未来城大门口,小区居民只要用脸对准屏幕,门禁打开了……现在,小区居民出门不用担心没带门禁卡了,只需“刷脸”便能“秒进”小区,科技感十足。

智慧门禁系统除了人脸识别,还包括手机远程开启等多种技术,如亲戚朋友来访时,业主通过远程开门,访客即可进入小区大门。”中国联通万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全国领先的“5G+AI设备+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通过5G物联网终端采集、数据传输,实现“一人一档”实名制管理,打造智慧社区,让人车出入轨迹都有迹可循,居民生活更安全。目前,万州城区已建成类似“未来城”这样的智慧小区10余个,为区域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和惠民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保障。

其实,“智慧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只是我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智慧万州”一期项目建设已正式启动,目前正在扎实推进“4+6”项目建设。4个基础模块包括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信息安全和城运中心四个模块。6个业务模块包括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以及智慧综治。

据了解,“智慧万州”项目一期建设的目标是初步搭建万州新型智慧城市架构,主要涉及基础支撑、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升主要行政区域办公、管理智能化水平。通过场景的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并以新基建为契机,全面推进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万州大数据中心及超算中心建设,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引入并落地区块链研究中心,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共管。同时规划建设三峡智慧城,健全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构建人工智能汇聚平台,通过建设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平台、运行管理中心、信息安全体系四个核心平台,建设打造四个智慧型“城市大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城管、智慧综治六大典型应用场景建设。

通过场景的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目前,渝东北区域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已在万州电信建成,并在新媒体、工业互联网、医疗、安防、教育、交通等6个领域进行落地,在牌楼长江大桥、万达商圈等万州标志性区域,通过5G实现3D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市民可实时云看万州地标。

同时,智慧万州一期项目还将构建一套“平战”结合的区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指挥体系,提升精细化城市管理能力,提升市民感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平时”该体系能够实现城市事件集中受理、统一分拨、闭环运转、实时同步、全程监督;“战时”根据预案自动触发流程,实现跨部门对应急事件的协同指挥,及领导对态势的现场感知和对全区所有应急应战人员和物资的直接指挥调配。

今年夏天的几次暴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发挥了大作用。视频监控一发现有路段洪水带来淤泥,不用人工层层干预,几分钟之内指令就迅速下达,通过调度平台及时调度就近车辆、人员前往清运清扫、冲洗作业,让路面迅速恢复了洁净,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邓万里深有感触地说,智慧城市建设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

据了解,目前万州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公园、智慧小区、智慧机关建设成效初显,城区5G网络全覆盖,5G用户达到13万,城区灯饰工程实现智能管控,77%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实现“网上办”。

乘“云”而上 大数据开发利用“健步走”

据了解,自2016年启动“智慧万州”规划设计以来,全区成立了大数据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云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策划储备项目20个。

万州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建有川渝北上网络干线支点,网络传输、承载能力强。拥有电信和联通大数据智能枢纽机房,其中电信云大数据中心是渝东北区域最先进的DC(数据中心)机房,是中国电信天翼云战略“2个核心节点+31个省中心节点+N个区域节点”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节点,为重庆银行、市级医保专网等多部门和单位提供存储服务。联通通信机房是渝东北最大的通信枢纽中心,主要负责渝东北地区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网络、数据网络、有线宽带及电视接入汇聚核心。同时,三峡学院超算中心、三峡人寿灾备中心等大数据基础项目正在建设,全区数字存储、处理、计算能力逐渐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力大幅提升。

优越的基础条件,为万州大数据开发利用 “健步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全区新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计算资源利用率预计将从传统的20%左右提升到60%以上。在安全可控的基本要求下,全区政务网络实现互联汇聚。目前一期大数据平台已先行与20多个重要业务部门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并纵向连接重庆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融共享。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全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集聚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企业达3000余家,累计建成5G基站1887个,实现城区主要区域5G信号全覆盖。同时,依托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物联网等生产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大数据为支撑培育数字经济。打造“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康养生活服务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江南新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先行示范区,规划建设“三峡智慧城”,推动区块链、5G、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发展,打造应用型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建成三峡数字文创产业园,入驻渝万传媒等企业50家,优蓝机器人等6家企业拟入驻万州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启动万州大数据中心、三峡超算中心和三峡健康医疗、三峡国际物流、万州商贸交易多个大数据平台建设。

随着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撬动”下,首次实现2018年统计数字经济以来的正增长,上半年全区规上数字产业增长4.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