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长滩镇地质灾害年度 防治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长滩镇地质灾害年度
防治方案》的通知
长滩府发〔2021〕20号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
为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镇政府同意,现将《长滩镇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9日
长滩镇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
我镇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复杂,不断增加的人类工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的平衡状态,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重庆市地质灾害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视察重庆讲话精神为总遵循,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采取切实有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
防治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原则;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
二、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镇地质灾害以滑坡、危岩为主。降雨是诱发我镇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当长时间降雨及雨量较大时,各类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崩塌明显增多;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区包括高边坡施工区及已有高边坡威胁的各类交通、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区域为镇内已建设的万利高速、长滩电厂扩容、中华易温泉等,重点范围区域包括土门村、长滩社区、白岩村、沙滩村等工程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曾经的采矿区域为重点防范区,需重点防范的地区包括白岩村、天庆村、龙泉社区。瓦窑坝滑坡、江口岩危岩等场镇地灾区域因修中华易温泉,于2020年完成整治。
全镇14个村(社区)均属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日常地灾监测点滑坡8个、危岩1个,影响123户414人。2020年8月林场村车碗坪(李子坪滑坡接界)出现滑的现象,经有关专家认定后纳入李子坪滑坡日常监测。
1.沙滩村2组大干子滑坡:始发于2005年6月25日,影响面积2.7万平方米,2006年搬迁2户9人,2011年搬迁1户。现还有9户39人,欠稳定。
2.陈家院子(林场村5组李子坪)滑坡:始发于2007年8月,当年11月已治理,影响面积1.5万平方米。2020年8月,该滑坡旁边的车碗坪出现滑的现象,经有关专家认定后纳入李子坪滑坡日常监测,影响18户38人。共有25户70人,欠稳定。
3.麻柳坪(瓦窑坝)滑坡(长滩社区9组):始于2008年5.12地震,已形成一条长150米的地裂缝,影响面积5.6万平方米. 因修中华易温泉,所有住户于2019年3月全部搬迁,欠稳定。
4.白岩村9、10组杨家湾滑坡:始于1999年7月,影响面积13.75万平方米。2020年实施金土工程后还有28户94人,欠稳定。
5.白岩村13组碾盆梁滑坡:始发于1988年,2015年因修万利高速公路再一次滑坡,影响面积27.54万平方米,险区内的群众于2017年上半年全部搬迁,欠稳定,属三期监测对象。
6.长滩社区4组江口岩危岩:始发于2005年1月,现还有8户28人,欠稳定。
7.土门3组虾爬沟滑坡:始发于2004年1月20日,现还有8户33人,欠稳定,属三期监测对象。
8.太白溪村11组椅头沟滑坡:始发于2000年,影响面积长400米,宽110米。现还有45户共150人,欠稳定,属三期监测对象。
9.长滩社区11组烂湾滑坡:始发于2006年7月,面积5.49万平方米。因修温泉大道和场镇地灾治理,2019年已搬迁滑坡内所有住户。
三、防治任务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任务是: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2〕53号)和《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万州府发〔2013〕3号),开展面上地质灾害防治,抓好日常监测、应急处置、治理搬迁、蓄水安全、人为地灾预防等具体工作,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抓好日常监测预警。1.健全我镇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镇监测责任人、驻守地质队员、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四重”网格化管理格局,切实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末端。2.加强宣传培训。一方面要利用“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土地日、农村逢场赶集日等时机采取发放传单、宣传画、展板、播放防灾影片等形式开展地质灾害法律法规、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临灾自救互救基本常识等方面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另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培训,强化提高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基本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特征、前兆信息,险情发生后能及时做出正确预警避险措施。3.强化调查排查。各村(社区)要将调查排查工作常态化,,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汛期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等工作,还要强化强降雨、连续降雨,重点时段及人口集中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地灾隐患排查巡查。4.落实监测措施。各村(社区)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按照“八落实”(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等落实)和“四到位”(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到位)落实相关防治措施,确保“监测不留死角,预警不留真空”。各村(社区)要强化监测数据上报管理,确保群测群防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及时传输,全面掌握灾害点变形情况,发现灾险情要第一时间预警处置并报告,及时对各地灾隐患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单位。
(二)应急处置工作。各村(社区)要组建完善应急救援队伍;要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用品储备,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汛前应开展至少1次简易应急演练,提高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让涉险群众知道险情发生时听什么预警信号、如何快速疏散等相关事项;要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地质灾害信息报送,确保地灾预报信息和险情、灾情信息传送及时,突发性灾险情速报除按规定上报;发生险情、灾情时要按级别按程序及时赶赴现场调查,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应急处置,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群众避让转移,最大努力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四、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村(社区)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克服疲劳厌战懈怠情绪,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明确监测人的职责,认真落实防灾责任。
(一)长滩镇地质灾害防灾抢险指挥部
指 挥 长:贾吉敏(镇 长)
副指挥长:李长江(副镇长)
幸奠明(副书记)
吴 涛(副镇长)
成 员:谭仁森 陈绍文 刘诗发 刘兴权
秦春琳 谭国华 万江华 谭小华
长滩镇地灾报警电话:58621035
指挥部职责:全面组织、协调全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发布决定、命令等。
(二)指挥部部门职责
1.党政办:负责地灾险情收集、传递、上报、抢险工作、信息发布和传达指挥部的决定和命令,协助指挥长协调各部门参与防灾抢险工作。
2.社事办:负责救灾经费、物资、救灾工具发放,负责灾民安置、救助救济工作。
3应急办:负责做好地灾安全防范,抓好应急抢险交通工具的组织、征集和指挥工作。
4.财政办:负责地灾防治、应急抢险经费筹集、物资准备和发放工作。
5.国土所:负责地灾防治工作,开展地灾政策法规和防灾抢险知识宣传,组织隐患巡查和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搬迁避让,调查收集地灾险情、灾情和抢险工作信息,提供决策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处置地灾防治其它工作。
6.武装部:负责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抢险救灾防治工作。
7.派出所:负责险区或灾区的治安管理和社会稳定,与安办一起做好交通工具的组织、征集和指挥工作。
8.卫生院:负责灾情现场抢险救治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三)村(社区)及其它部门、辖区单位职责
负责所辖地域内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接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定人、定点、定时进行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简易监测,并做好记录和上报工作;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要及时预警,抗灾避灾,抢险自救。
本方案为全镇地灾抢险总案,各村(社区)、辖区各单位、各组要坚决贯彻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