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孙家镇人民政府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10179351545X4/2024-00012
[ 发文字号 ] 孙家府发〔2024〕22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万州区孙家镇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8-15
[ 发布日期 ] 2024-09-05

重庆市万州区孙家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孙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4-09-05 来源:万州区孙家镇
语音播报

重庆市万州区孙家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孙家镇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孙家府发〔202322


各村(社区)、镇属相关单位、镇内设科室站所中心:

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根据重庆市万州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万州区垃圾分类先锋单元建设工作的通知万州分类办〔202413号)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指示及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以垃圾分类为突破口,着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努力打造“茶韵古道,水韵孙家”,切实增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加强政策引导,建设管理系统,制定规范标准,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全民参与,提高民知晓、参与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形成生活垃圾分类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2.系统管理,综合推进。按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3.全面开展,示范引领。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因地制宜在孙家各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行政村及所有镇属单位开展分类示范,探索垃圾分类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提升工作水平。

(三)工作目标

围绕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大分类环节,逐步建立完善分类收运处置系统管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长效规范的目标。

孙家镇兰草村已纳入垃圾分类示范村,制作安装垃圾分类宣传标牌、卫生户评选公示牌及垃圾分类宣传知识,每户制作安装垃圾分类明白卡。

2024年,所有村(社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分类标准,普及分类知识

推进精准分类投放,镇政府所在地实施“易腐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干垃圾)”四分类。引导镇居民在家中分类设置其他垃圾(干垃圾)、易腐垃圾(湿垃圾)垃圾桶,重点做好日常“干湿”分类,并将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到指定投放点,鼓励居民出售或单独投放可回收物。湿垃圾要采用专用容器盛放,减少塑料袋使用,逐步实现湿垃圾“无玻璃陶瓷、无金属杂物、无塑料橡胶”。居民小区要按产生量因地制宜增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投放点。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推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类,具备条件的可单独设置有害垃圾投放点,易腐垃圾可就地堆肥、沤肥、还田处理。印发垃圾分类工作指南,逐级开展培训,向广大市民及工作人员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及收运处置工作。

1.易腐垃圾(湿垃圾)主要包括:餐厨垃圾(相关企业和公共机构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厨余垃圾(社区)民家庭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壳、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农贸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产品内脏等。

2.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塑铝复合包装等。

3.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4.其他垃圾(干垃圾)日常生活中产生,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等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二)开展示范引领,公共机构先行

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率先实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村环中心要指导农贸市场、商铺、居民区等场所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实现“三个全覆盖”,即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

(三)推进系统建设,完善分类体系

1.分类投放。全面开展媒体宣传、培训引导、分类指导员入户指导等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民垃圾分类知晓率,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引导社区民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精准投放。

示范街道按照“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要求,以分类实效为目标,探索可追溯的生活垃圾分类约束、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员进行投放指导,规范分类投放行为,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建立方便可行的分类投放体系。

2.分类收集

(1)配置分类设施。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站点布局,对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镇政府所在地每个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和企业至少应配置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集中收集点,收集点需备齐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四类收集容器,条件成熟可设置垃圾收集箱房;农村采用农户源头分类和保洁员分类收集的两次分类收集方法。根据社区)民数量、垃圾产生量、收运频率和服务半径等优化完善收集点和收集容器布局,酌情增加设施数量,做到布局合理、数量充足、符合规范。

(2)完善设施管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到设施完好、种类齐全、标志清晰、清洁卫生。在合适位置设置明显标识牌,公示设施设置情况、收集责任人、收集时间等信息。

(3)推进两网融合。整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规范废旧物回收行为。鼓励相关企业采用APP预约回收、上门回收、设置智能回收箱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社区)民交售可回收资源,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两网融合”。

3.分类运输

(1)建立运输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确保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分别运输。有害垃圾前端收运由镇人民政府确定具备条件的作业单位或垃圾清运单位运输至有害垃圾中转点,后端转运由区生态环境局负责;易腐垃圾运输由区城市管理局负责;可回收物由回收企业使用喷涂再生资源回收统一标识的专用车上门收运或由产业主体自行封闭运送,区商务委监督、指导;其他垃圾按现行收运体系运行。按照分类后不同的生活垃圾类别,分别配置相应的作业车辆,统一分类运输车辆的标识、颜色,便于社会监督分类运输。

(2)加强运输管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可预约清运或每月至少清运一次,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所有垃圾运输必须建立台账制度,记录垃圾种类、产量、去向等内容。运输车辆必须做到专车专用,分类装车运输,不得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做到标识清晰安全操作规范运行,确保密闭运输,严禁抛洒,杜绝环境污染。强化生活垃圾运输管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监控。实行联动执法,加强检查力度,避免混合运输和沿途抛洒。

4.分类处置

(1)建设有害废弃物集中转运及处置设施。加快有害垃圾处置体系建设,计划在孙家场镇生活垃圾中转站配置一处有害垃圾集中转运设施(中转点),确保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处置。有害废弃物处置中心建成前,有害垃圾运输至集中转运设施(中转点)进行集中贮存,转移出中转点后按照危险废弃物进行管理,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弃物经营资质的单位进行利用或处置。有害废弃物处置中心建成后,由有害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

   2)积极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处置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两网融合”,建立可回收物统计制度,促进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3其他垃圾依托现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统一运输至三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四)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分类效果

1.完善制度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的制度建设,建立工作台账,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条理化、有序化开展,确保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效果明显,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水平。

2.细化管理标准。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作业时间、作业流程、作业细节等标准规范,对标识样式标准进行统一,实现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

3.建立“两员”队伍

(1)建立指导员队伍。、社(村)级指导员队伍,明确职责及范围,加强对指导员队伍的管理,完善激励和奖惩机制,确保指导工作的有效落实。

(2)建立分拣员队伍。场镇街道聘请作业区域的保洁员或者垃圾清运人员为分拣员,实行多员合一,按照“四分类”的要求对居民投放的垃圾进行再次分拣,确保垃圾分类效果。

4.落实奖惩机制

(1)建立激励机制。各责任主体要对垃圾分类工作中效果明显,成绩突出的单位、小区、家庭或者个人进行奖励,建立日常激励制度,提高分类激情,形成良好氛围。

(2)开展违法查处。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联动执法。对各类违法违规问题按照《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进行查处,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行为的,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

(五)落实保障措施,分类持续有效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成立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双组长”机制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环中心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村环中心,抽人员专职负责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村(社区)镇属相关单位协作配合,形成自上而下、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孙家人民政府是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推进,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抓好居(村)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配合村(社区)及镇属单位开展公共机构等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2. 加大投入,分类可持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投入,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各级各单位财政预算,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各环节,整合资源,确保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顺利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各管理责任人负责责任区域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相关费用。孙家镇人民政府负责前端(垃圾转运站之前)收集、转运运行维护及设施设备更新等相关费用。

3.党建引领,齐抓共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依靠社区党组织,统筹居(村)委会,发动党员骨干、热心市民、志愿者等参与、监督生活垃圾分类,努力形成党组织、居(村)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者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1.注重舆论引导。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投播力度,闲置地、居(村)民小区等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广告位,举办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宣讲会、村社院坝会,运用巡逻车、户外横幅等全方位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宣传正面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开展校园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我镇孙家小学以及学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教学管理范畴,组织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校园LED屏、班级墙报、黑板报等载体进行宣传,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生活垃圾分类新风尚。

3.强化基层治理。组织社区)工作者、分类指导员、村民社区)代表、志愿者等做好入户和现场指导服务,做到百分百入户宣传,定时定点指导监督,为居(村)民提供更加方便的知识查询和信息获取渠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时尚榜”等激励督促制度,提高居(村)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率。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村(社区)及相关镇属单位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紧扣目标,把握重点

村(社区)及相关镇属单位充分熟悉本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把握工作重点,结合实际,于2024815日前制定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细化年度工作任务,序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强化监督,确保成效

建立完善巡查考核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村(社区)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各社区)分别组建巡查队伍,定期开展巡查工作。开通投诉监督热线电话、开辟曝光平台,畅通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投诉渠道,通过全民监督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附件: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

                                             重庆市万州区孙家镇人民政府

20248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