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 关于下发《双河口街道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
关于下发《双河口街道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万州双办发〔2025〕9号
各涉农村(社区),街道各办、中心、执法大队:
现将《双河口街道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涉农村(社区),街道各办、中心、执法大队结合本地本岗位实际,加强对接,搞好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办事处
2025年4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双河口街道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2025年,街道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0%,巴渝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5%。
二、主要任务
(一)守牢守住底线任务
1.抓好粮食稳产丰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升粮油生产保障水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3120亩、1040吨以上,其中:永清村1215亩、407吨;石鼓村820亩、265吨;龙宝村410亩、139吨;万利村445亩、151吨;大榜村45亩、16吨;石梁社区155亩、52吨;学堂湾社区30亩、10吨。以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油菜扩种项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等粮油项目为抓手,力争辐射带动街道粮食亩产提高2—3公斤。多措并举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亩,其中街道示范片20亩(永清村),提升油菜种植面积435亩以上,其中:龙宝村65亩;永清村140亩;石鼓村130亩;万利村65亩;大榜村10亩;学堂湾社区5亩;石梁社区20亩。加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宣传,规范投保工作,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面积,提高辖区主粮作物保险覆盖率。(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各驻村居办公室)
2.抓实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推动畜禽发展,进一步释放生猪产能,力争出栏生猪0.2万头,家禽6万只。加大经济作物新优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实现水果产量870吨、蔬菜产量2.92万吨,产量同比增长率均超5%。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渔业面积稳定在69公顷,水产品总产量达952吨,水产品产地检测合格率达97%以上,投资49万元实施万州区双河口街道2025年渔业发展项目,整治鱼塘及农业灌溉蓄水池5口,养殖6000斤鱼苗。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200万元以上、渔业养殖户年人均纯收入达2.3万元以上。(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3.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优化应急救援资源调配。精准防控动物疫病,健全无害化处理收集转运体系,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应收尽收”,严防数据造假。配合区级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管好用好补助资金,保障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抓好植保检疫,建立5个重大病虫监测点,拦截柑橘木虱、柑橘实蝇、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严防柑橘黄龙病向我街道蔓延,推广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实现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以上。严格畜禽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责任单位: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4.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体系。开展常态化帮扶工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慎终如始做好过渡期工作。用好“渝悦·防贫”应用,指导各村居对疑似返贫致贫预警信息逐项逐条核实研判、核定销号。坚持“月调度、月通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两不愁三保障”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会议,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性开展培训,指导各村居扎实开展集中排查,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配合区级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5.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摸清帮扶产业底数、做好核查认定,对盘活类、调整类按照“一项目一方案”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清查帮扶项目资产,完善街道、村两级帮扶项目资产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帮扶项目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完善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开展产业便道、蔬菜钢架大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实施脱贫群众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设置全日制公益性岗位1个、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22个,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及时兑现雨露计划、跨区域交通补助等就业帮扶政策。配合区人力社保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推选认定一批乡村工匠。配合区级实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三大计划,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90人以上。(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二)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6.抓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全面摸清土壤质量,配合区级开展土壤三普数据审核、验收、成果编制工作。分类有序做好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改,对已整改的“非粮化”地块开展回头看。落实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种粮主体、村集体等不同主体撂荒地耕种支持措施,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加强酸化退化耕地治理。推进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水保肥和控污修复。(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7.加快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配合区级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配合区级推进种养循环项目。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加强野生资源调查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索和推广。建立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级”工作台账,安全利用类耕地落实品种替代、叶面阻控等安全利用技术,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种植品种调整等风险管控措施,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8.全面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新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2个(大榜村、学堂湾社区)。完善农文旅智慧设施,配合区级建设完成数字乡村旅游一张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实施新(改)建农村户厕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8.2%以上。迭代升级党建统领“院落微治理”体系,依托“五长制”“院落主题日”等机制打造和美院落。(责任单位:党建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三)强化农业农村改革创新
9.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的模式组建联村公司,深入探索应用“渝农经管”数智系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示范村建设,多措并举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增收,力争村均经营性收益15万元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0.健全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登记抵押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市场化运行机制。全面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完成街道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配合区级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做好未完成房地一体登记的农村房屋确权颁证。落实农村闲置农房流转交易试行规则,规范闲置农房流转交易行为。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1.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制度,落实工商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审批具体办法,指导村组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施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扶持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化联合体等经营主体,围绕粮油作物开展全程托管或耕、种、防、收等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500亩以上。(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2.推进农业科技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在万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在永清村、龙宝村试点围绕种养殖产业、人才培育等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合区级推进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展示中心、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落实“长江治渔”“渝农快票”“巴渝良田”等应用贯通。协调科技特派员推动主推技术在在街道推广,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丘陵山区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推广新型农机装备。精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广主要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农业低空生产、监测、运输、治理、服务场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力争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责任单位: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4.配合开展招商引资。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来万企业合作意向梳理形成招商信息目录,配合区级建立招商信息库,及时协调解决洽谈协商中出现的问题。拓宽招商渠道,利用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型展会节会等契机,精心组织对外招商活动。配合区级开展“万商归万”等系列活动推介,积极邀请各类企业来投资。(责任单位:经济发展版块、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四)提高农业农村领域党建工作水平
15.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配合区级做好迎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责任单位: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各涉农村居)
16.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持续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宣传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对农技人员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技术骨干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农技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责任单位: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17.加强农业法治与安全稳定建设。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疫、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长江十年禁渔等重点领域执法。建立复杂、疑难案件及重大行政决策审查机制,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持续优化农业农村领域营商环境,建立服务农业企业制度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持续推进全程电子化办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完善信访事项交办机制,加强网络安全、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单位:平安法治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各涉农村居、街道各驻村居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