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高峰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分级转移预案(修订)》的通知

重庆市万州区高峰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分级
转移预案(修订)》的通知
万州高峰办发〔2023〕33号
各村(社区),各办、站、所、中心、大队:
经街道办事处研究同意,现将《高峰街道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分级转移预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万州区高峰街道办事处
2023年10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高峰街道高、中、低风险区域人员分级转移预案(修订)
为有效防治我办辖区自然灾害,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上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人民群众和财产受灾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一)应急工作小组
组 长:李 勇 党工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杨晓毅 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 组 长:曾大友 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
谢银锋 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杨晓东 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熊晓娴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向红梅 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
龚 明 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
刘 昊 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
冯 建 办事处副主任
李海燕 办事处副主任
陶 金 办事处副主任
成 员:办事处各科室负责人、各村居书记。
下设办公室在社服中心,负责辖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陈训兼任。
(二)职责分工
1.组长:统筹协调本辖区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2.常务副组长:现场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自然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3.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人员对所驻村的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及时向组长报告有关情况。
4.成员负责本村居第一线抢险救灾任务;负责组织本辖区居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副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负责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工作。
三、转移方案
结合前几轮暴雨调整影响情况、村居意见及区级专家排查意见,重新调整了高峰街道高中低风险三类人员情况统计表,共涉及321户819人,分别是:
高风险区域:定位为高风险区域的群众(55户126人)当气象部门预计雨量达到50毫米(大雨)时并结合专家组意见及时全部撤离,临时倒腾地方为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安置点或投亲靠友。
中风险区域:定位为中风险区域的群众(85户225人),当气象部门预计雨量达到50-100毫米(暴雨)时并结合专家组意见及时全部撤离,临时倒腾地方为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安置点或投亲靠友。
低风险区域:定位为低风险区域的群众(181户468人),指当气象部门预计雨量达到100毫米(大暴雨)以上时并结合专家组意见及时全部撤离,临时倒腾地方为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安置点或投亲靠友。
高中低风险区域责任人、倒腾位置见附件。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戒,同时明确安置点责任人(各村居支书)、现场监测人员(地灾群防群测员)和医务人员(卫生院指定)。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监测、巡查要求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3月至9月每周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自然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增加观测次数,每天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灾害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至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社区居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灾情发生后,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各临时倒腾安置点,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辖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时更新,确保责任到人。
(二)宣传到位。向社区居民宣传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社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三)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害地段(18个地灾点附近、房前屋后有高切坡、高边坡、临崖临水路段、危旧房等)巡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上级报备。
(四)物资到位。雨衣、手电、应急灯等必备物资设备保障到位。
五、加强值班值守
进一步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支书要带班值守,全面加强房屋住用安全隐患再次排查工作。同时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发现险情或安全不托底的,第一时间撤离所有人员,防范事故发生。
附件:高峰街道高中低风险三类人员情况统计表(调整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